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何为“中的精神”?

时间:2023/9/3 19:57:3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对于现代中国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而言,一直有一个核心议题需要面对:在全球化和现代性的大背景中,什么样的创造才称得上是中国的、当代的,是“中而新”的?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东西能够在沟通世界的同时又保持中国身份,能够在当代语言中唤醒中国特征,并通向未来?

   中国人的设计和工艺智慧包含在新石器时代以来漫长的工艺美术和造物传统之中。从彩陶、黑陶、青铜器,到青瓷、白瓷、唐三彩、宋瓷、元青花、明式家具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器物和工艺品类,构成了我们对于中国设计和工艺传统的具体认知。

   近代以来,工业化、西学东渐和社会巨变对建立在手工业基础上的中国设计和工艺传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使中国的现代设计和工艺必须面对材料、工艺和生产方式上的巨变,这个过程从未停止过。“西学东渐”则始终是中国现代设计和工艺思想变革的一个大背景,其影响兼具物质和精神的层面,而观念变革尤为重要。社会巨变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身份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使传统的手工艺匠人成为了社会主义工厂的工人,而改革开放的大潮又让他们成为了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艺术家、设计师和私营业主,与之相伴生的是创作观念、风格和题材的变化以及生存方式的转变。

   “中的精神:当代中国设计与工艺展”聚焦于中国当代设计创意和工艺制作的呈现。我们所选择的设计师和工艺家大概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毕业于国内外高等美术院校的师生,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艺术和设计理念,在创作理念和工艺上都强调创新和突破。其二,是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他们是中国当代设计和工艺的另一股中坚力量。

   总的来看,这些中国当代设计师和工艺家的努力,构成了中国当代设计与工艺互文共生的4条理路:首先,是作为“技近乎道”这一传统的延续。手艺中含有朴素的哲学、智慧和思想,对于求“道”的当代工艺家来说,这条道路往往显得“道阻且长”,它的系统似乎也不够开放,然而其中却真正包蕴着手工艺的根本和精神。其次,是作为“形式美”的创造。许多设计师和工艺家都把形式美作为其主要的追求和目标。以“形式”为价值依皈,好处是在任何时代都不乏拥趸,而且新技术总是能够最快地作用于形式语言,比如最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坏处是容易寓于装饰而不可自拔。第三,是作为“观念”的显现。一些当代艺术家善于发现工艺的价值,使工艺的物质形态、技艺特点和文化价值从属于其观念系统的营造,这为当代设计和工艺的创作提供了新的道路和启发。当然,把工艺作为“观念”价值去追求,也对传统的造物观提出了挑战。比如,中国传统玉文化和木作价值观中对自然材料的珍视。如果强调“观念”,“开物”似乎不必“惜物”,如果珍视材料,则“惜物”必然是“开物”的前提。第四,是作为“产业”的可能。作为“产业”的设计和工艺一方面导致传统手艺的神秘感消失,另一方面又利用当下的市场营销技术和商业传播手段扩大其“光晕”,增益其商业价值。

   中国当代设计和工艺发展的这4条理路没有高低对错之分,只有目的性和意义上的差别。“中的精神:当代中国设计与工艺展”对这4条理路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应和呈现。

   我们强调“中的精神”这个主题,最核心的当然是“中”这个概念。与中国古代的许多审美范畴一样,“中”的概念也从道德伦理规范、为人处世的原则,最后衍化成一个具有涵盖性的美学概念。中国人的营造,如果其设计者追求“中”的精神和“中”的审美,那么它的呈现一定是中正的、平衡的,所谓取“中”,不是几何学意义上的中点,而是取一个最合适的点,使矛盾拉扯的两端获得一种平衡。而另一方面,因为在“中”的概念里包含着多样性向心聚拢的意象,所以“中”的精神在统一性中必然要容纳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价值。

   我们今天的设计和工艺讲“中式”“中国风”的概念,其核心自然是“中”的精神。正如我们把日本人的艺术和设计中的特点,笼统上称为“和风”或“日式风格”一样。“中式”“中国风”或者“中式风格”也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的一种统称,下面所涵盖的形式和特点其实跨度很大,京派和海派、江南和岭南,在风格和手法的处理上的区别其实还是很大的,但是都可以归到“中式”这个概念底下。我们谈“中的精神”这个概念,其实就是在“中”的观念基础上涵盖今天大江南北的设计师、工艺家的创造。他们的多样性,是统一性中的多样性,他们的统一性,也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这既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也是现代世界的特征。

   在“中”的概念的基础上,我们把展览分为文、正、雅、和4个板块,作为展览核心概念的延伸:

   第一个“文”。“文”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一,“文”不是写实造型所致,而是“观物取象”的结果;其二,“文”总是与人和事物的外表修饰相关;第三,“文”的观念指向儒家的人格和审美理想。从现代设计的角度看,“文”与“质”的关系可对应于“形式”与“功能”。显然,孔子所讲的“文质彬彬”既非功能主义,亦非形式主义,而是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均衡的关系,一种居中的、动态的调适。所以,在中国的设计美学中,“文”这个概念事实上包含着“中”的精神。

   第二是“正”。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正”首先关乎人伦、道德和政治理想,比如正气、正义、正直、正道、正当、正确等汉语中常见的概念。孔子极为强调“正”的重要性,《论语》中所讲“席不正,不坐”“名不正则言不顺”“政者,正也”等都是著名的例子。同时,“正”也是一个关乎审美理想的价值理念,比如中正、平正、纯正的理念早已成为中国艺术和设计美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是“雅”。“雅”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向来是一种上位文化,它与“俗”和“野”的概念是相对的。而“雅”的本质,即是在当下的审美造物中唤醒观者对于往昔经典审美经验的记忆。在这个意义上,“雅”不是否定今天的创造,而是“古”“今”之间彼此赋予意义、相互彰显,换句话说,“雅”是在“古”与“今”之间寻求一种中道。

   第四个“和”。“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意思是“和”,而“中和”之美也是中华美学的核心范畴。“和”的智慧承认多元的价值,强调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多样性,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统一性,进而创造新的可能。中国辉煌的设计和造物传统及其当代实践表明,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所依赖的正是这种基于“和”的智慧的兼容并蓄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届“中的精神:中国当代设计与工艺展”,初步呈现当代中国的设计师与工艺家在“中而新、中且新、中又新”上的诸多探索,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展览的方式推动设计学界对于中国设计美学基本概念的探讨。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相信不管世界有多大、脚步多么快,拿出点时间来审视自身的来路和去处总归是有益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