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8/23 22:13:29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刘文西先生为画展题写展标
赵景宇先生和于受万先生
赵景宇先生和于受万先生
赵景宇先生和刘文西先生
一场始于八年前的水墨人物画展再次引发起我的沉思。彼时,为于受万先生学术主持的展览主题名为“水墨留痕”,这一学术名称的由来源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著名美术理论家郑工先生,他在《水墨留痕——郑工谈于受万的艺术》一文中这样讲到:于受万的写意性工笔画,画面大感觉琳琅满目,痛快淋漓,而内在又是如此的精致感人。他那种尽情表现的画面形象当中,总有一种把握的力度,而这种力度不仅来自于他原来的艺术积累、艺术功力,更来自于他独辟蹊径的强劲创造力,这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看于受万的画,可以真正感知到创造性是艺术的生命。他是画人物画出身的,曾出版过大量书籍插画和连环画,他的国画笔墨功力劲健,属于写意性。他的写意人物画生动而传神,画面讲究用墨的浓淡干湿、用笔的提按疾徐。在画面效果所洋溢出的理法当中,变化非常多,很耐看,可以“远观其势,近看其质”。于老的写意人物画同时强调了形象的生动性和笔墨的生动性。这种优点,在他的现代工笔画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保留,同时,自觉不自觉的加进了对现代光色效果、主体把握等综合因素。我想把于老对现代问题的一种思考,放在现代水墨的语境中去讨论。在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一种创新点、一个独到的地方、看出他在当代中国画坛所具有的位置,正如刘龙庭先生所赞赏的:“确实具有艺术史的价值”。他的现代水墨的转型,把水的因素带进来、水的因素大量地进来,在那里冲击画面,就是因为在水墨的冲击、泼墨大写意的漓淋尽致的表现过程中,他始终没有把笔墨功夫放弃,用笔来控制水,甚至控制心中的意境。神奇的把线和水和墨的关系融合在一起,就是他最独到的地方、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张大千也用水,也用泼墨,他是放逸的,任其流淌;而于受万先生,把这种肆意流淌的水墨,奇妙地控制住了。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水墨留痕”的概念。“水墨留痕”这个概念提取出来,即是对于受万先生的整个艺术探索的一个定位。这个定位可能有助于我们认识于受万先生的现代艺术探索的途径。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正是他的成功之处。
我深度认同郑工先生对于受万先生“写意性工笔画”的学术定位,在和于受万先生的长期相识、相往中我越发地敬重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艺术家,更是特别崇敬他在艺术追求上“勇猛精进”的这种艺术精神。正是有着这样的一份情怀,我携带着于受万先生的《于受万绘聊斋志异图本》登门拜访请益美术界的艺术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曾不远千里奔赴杭州,找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山明先生,记得山明先生边看画册边说到,“这是一项伟大的美术工程”,遂后我恳请先生为于受万先生亲笔题写《于受万写意性工笔画集》加以勖勉,也曾在狂风大作的夜晚,从北京赶赴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何家英先生家里,带着画集面陈家英先生,先生极其认真地欣赏着画集,对我说这可是真正的“屋漏痕”啊!后来,我又带着于受万先生的画册拜望了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文西先生,老先生不顾年迈体衰欣然命笔题写《水墨留痕》加持此次展览,有了这些艺术大家的肯定和认可,之后我在策划“于受万工笔人物画展”期间信心倍增起来。
乙未夏末初秋时节,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术支持的“水墨留痕——于受万工笔人物画展”在陕西省西安市亮宝楼艺术博物馆隆重举行。著名学者肖云儒先生、著名画家江文湛先生及夫人等嘉宾专程来到展厅参观展览并对于受万先生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于受万先生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会在古城长安受到如此的厚爱,那个时候我看于受万先生是欣喜的,更是欣慰的,“拈花意觉三生梦,立雪攻成九品莲”,我想,展览的大获成功着实可以让于受万先生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在这里,特别感谢的还有我的挚友、著名画家、西安美术学院的陈联喜先生,他是个多么热心肠的人啊!整个展览前后付出了很多心血,让我很感动!有意思的是,在我们下榻的颐和宫大酒店,于受万先生因艺结缘,和西安文理学院教授、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马继忠先生成为了惺惺相惜的知己朋友,非常地难能可贵啊!著名旅美艺术家张杲先生看了于受万先生的作品后竟然说自己不知道怎么画画了,此语虽是过于谦虚,但足以证明于受万先生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是令人仰慕不已的!
赵景宇先生和吴山明先生
何家英先生欣赏于受万先生画册
赵景宇先生和王西京先生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水墨留痕”主题展览已逾八载时光,它留给我的除却那些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我想,更多的是这个展览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学术思考;其实,无论是“工写自如”的赞许(刘曦林语),还是“确实具有艺术史的价值”的美誉(刘龙庭语),对于受万先生而言都是一种鞭策和鼓励,作为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力和强大造型能力的艺术家来说,在取得一定的艺术成就的同时,如何在既有的基础之上再造艺术之功,期待着于受万先生能够不断地创作出“思想精深、笔墨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为时代为人民留下让大家“记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好作品,我为于受万先生的艺术鼓与呼,特赋诗抒怀以赠:
琪树冰珠亦化尘,
白驹过隙散花身。
梅人几换林中雪,
水仙长留南北春。
疏影暗香传清韵,
钟灵玉露显精神。
丹青有意萦萝梦,
水墨留痕画里真!
癸卯秋月于京华又记
于受万先生中国画作品赏析
于受万先生影像
于受万,当代著名画家,1943年生于山东牟平,深造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顾问,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教师书画院副院长,北京陈少梅艺术研究会终身艺术顾问,《中国艺术》杂志学术编委,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他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世界经典名著《聊斋》全图505图,将古文故事加以造型升华,采用多维时空的独特手法,强化了《聊斋》人性人情的审美表达。出版有《全图本新绘图聊斋志异》(2013年,新华出版社)和《于受万画聊斋》(2017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新书首发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先生赞之曰:“属于一个空前的杰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先生评价其为“这套聊斋全图在艺术史上意义重大”。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先生说:“蒲松龄是讲故事的高手,于先生是画故事的高手”。其中国画作品《戚继光》《长城祭》《长城颂》《丹崖怀古》《孔子莅河图》《画石呈龙》《竞自由》等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国家级美展并获奖。其中《长城颂》获中国美协、中国文联和文化部银奖,《竞自由》获优秀奖,《画石呈龙》获国际金奖,连环画《开元盛世》获《第七届冰心儿童图书大奖》等多项奖次。其《中华医药图》长卷表现了古来中华医药先贤人物三百余位,制成浮雕后,立于天津北门,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出版有《于受万画集》、《于受万艺术研究》、大红袍《于受万写意性工笔画集》以及百余种连环画作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