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让“书法”招牌点亮城市风景

时间:2023/7/31 21:34:30  来源:美术报

   方弃疾题“印水山房”、高式熊题“芝亭”、顾廷龙题“子昂别业”、郭仲选题“青卞居”、黄苗子题“晓清阁”、沙孟海题“题山楼”、吴作人题“大雅堂”、谢孝思题“管楼”,冯其庸题“茶称瑞草魁”联、沈定庵题“天目云外香”联……炎炎赤日似火烧,但无论你从湖州城由赵朴初题匾“莲花庄”的西门,还是由陈从周题刻“潜园”的北门进入莲花庄公园这座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私家别业,你都能感受清风拂面的无上清凉,目不暇接的惬意美景,这“功效”,除了半亩荷塘、嶙峋太湖石、修长密集的竹林与芭蕉,还有就是亭台阁榭上这些近现代文化名人“带来”的。书画大家们的题名书法,琳琅满目,精彩各异,让人流连驻赏,在四散的荷香中漫步游廊,由视觉带来的审美愉悦,渐渐融化成一份江南消夏的“多样汤”。走出莲花庄,你若是还想选购一二支湖笔,莲花庄路上湖笔文化一条街,无论是“中国湖笔博物馆”,还是“金颖阁”“集真阁”,抑或“新艺笔斋”“善琏湖笔裱画”“墨友画廊”,也多是当代书画家的店招题名。感受这种独特的文化风景,联系到湖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称谓,你不能不赞叹,“书法”招牌参与点亮了湖州的靓丽城市风景,它是绝佳的历史展现“名片”,是闪耀的人文缀嵌“珠宝”。

   但毋庸讳言,这种点亮城市风景的“书法”招牌,目前在国内城市化进城中,不是更多了,而是更少了,无论是一二线大城市,还是长三角包括浙江的众多地级市、县(市)城镇,许多原有的古街老巷伴随着“旧城改造”“文明创建”,被拆迁、新移,存在其间、留下诸多名人书法墨宝之店铺招牌也被撤退、毁弃;新起的商业区步行街、休闲街,匾牌上均是底色一致、整齐划一的美术体、电脑字。无论大小超市,还是餐饮店,五金公司抑或鲜衣店铺,几乎一律如是。有的地方甚至统一使用黑底白字或白底黑字,远远看去人说像“丧事”一条街,极不美观。

   导致店招铺牌这种本可“有所为”之艺术,成为今日城市风景的“灾区”“痛点”,首先源于城市经营管理者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偏狭,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敬畏。文化不仅停留在书册印刷品、诗词歌赋里,也非仅是宣纸、绢本的书画承载,它还包括户外的石刻雕塑、“青砖汉瓦”、门当户对等等。城市的店铺招牌,也是“文化产品”一种。店招铺牌可谓中国独有的一种商业语言和文化符号,融汉语言、汉字书法、制作工艺和文化心理于一体,是书法艺术在社会化情境中的重要体现。它也是一座城特有的符号。早在东周时期,就有了招幌的原型酒旗。慢慢地,旗子有了字,变了形状,丰富了模样,品牌才逐渐出现。北宋的《清明上河图》,还画过立体灯箱招牌,古老商人的智慧,让日本、韩国争相模仿,现在依然被保留使用。

   其次是城市经营管理者的“庸策”“懒政”,由是导致其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标准化”。行政指令下,“多快好省”推动“市容美化”,将诸多既有历史沉淀又有艺术光彩的店铺招牌,在“一声令下”的“改造”政策中被全然弃掷。代之而起的,不是将老店面的牌匾“以新换旧”,就是新店面用上了“时兴”“讨彩”的金闪闪美术体、艺术字。许多城市经营者,在争创“文明创建”中,不善变通转圜,更缺乏细辨耐心与历史文化责任感。比如我们说规范店铺招牌,限定一定尺寸大小、不能凸出悬挂、杜绝错别字等,是可以的。毕竟,街道是城市的面孔。回首改造前,诸多店面题词题字“龙飞凤舞”,也无论写字新手,抑或应酬行家,都大笔一挥,几成滥态。店铺虽属店主私开,店面文化却是“公共”的,也代表着一座城市的面孔、形象、品位。因而,在改造之时、“文明城市”争创之前,有关方面清除一些店铺招牌“垃圾”,实属必要。但如以此就“一刀切”全然变成艺术字、美术体,整齐是整齐了,个性、特色便也消失了许多。步行街,乃至一些文化街,铺面千店一面,统一颜色,统一尺寸,统一字体,美术体、艺术字在单一的情境中不知觉扮演了“丑化”“反艺术”的角色。手写的美妙书法在哪里?

   城市经营管理的如此策令,也在实际上抑制了商家本身的创造力,让他们“被动”“被迫”,参与到切割与传统街市文脉肌理联系中,扼杀着新商业文明的自然发育、生成、传续。

   摘取、毁弃以“书法”为代表的店铺招牌,表面上看是统一了城市风貌、视觉景观,实则是自毁街巷文化根脉,其兴起的“商业区”“文化街”,也因缺乏本区域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生动故事的“注解”“阐释”而失去光彩,文明内涵失血。媒体曾报道过上海某街道因“外立面整治”调整街面店招风格,结果一整条街都是黑底白字,被吐槽“墓地style”“阴间风”后迅速道歉撤改;成都某条街上的商铺招牌被统一换成拼音,上了热搜,当地“连夜制作临时标牌为商户换上”;昆明、三亚、十堰、芜湖等多个城市,都曾因“统一招牌”引发公众批评……这些都是一种反弹、呐喊、呼号、吁求!

   不是说美术体、艺术字“不好”。在快餐化、商业化,追求“眼球经济”的当下,面对无论是现代市井生活还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大量流动人士,“艺术字”当然有它的长处。如果制作者是专业的字体设计师,会遵循字体“法道”,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变形装饰,书写出美观形象的变体字。艺术字经过变体后来突出和美化,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也是一种字体艺术的创新。街巷中,市民、游客路过,只一眼,就能明了文字含义,还美观有趣,并且易认易识、醒目张扬。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即便是专业的字体设计师,他也只是对具体的店招“题名”负责。除非请制者有要求,比如以魏碑或赵体字来做店招,其它只能由制作者“任意发挥”了。一千个客户需要赵体字,他就制作一千个店招题名。它一般不会考虑一千个同样的赵体店招题名,会给一千米长的街巷造成何种观感,使城市面貌因此带来怎样的视觉“灾难”。十条街、百条巷,总不能都是美术体、艺术字。绿叶红花,七彩斑斓,彼此相间,穿插调配,才能更好装扮一个城市的文化春天。

   店招是一种无声的沟通桥梁,是属于古镇、老街、旧巷的名片,是见证年代变迁的重要物证。

   观看欣赏。对于商铺来说,招牌作为最直接的视觉语言,会让消费大众在第一时间、一瞥中看到,由是成为“会沟通的名片”,不但点出经营的品类,有时还显示商铺的历史、身份、属性、业界的人脉等。特别是名家题牌,不仅使店面具有实用指示标志,而且增添店面的视觉美感元素,甚至成为店面文化身份的象征,同时,具有很好的商业宣传效果。

   熙熙攘攘,去去来来,“手书店招”(据原创手书而制)是极好的“书法展览”。对于街巷市井来说,一块店招、铺牌,因“书法”而人,显要跳眼之中,常会述说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种精神,有关书法艺术、店主创业的筚路蓝缕,以及创业者与书法家间的文化情缘。在北京琉璃厂,在杭州西湖沿线景区,在苏州拙政园、狮子林、虎丘,在湖州莲花庄、钱业会馆,在南浔丝业会馆……精彩的牌匾、楹联,那些题写“书法”每每让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整齐的街道千篇一律,有趣的店招万里挑一。把店招铺牌题名留给手写的“书法”,是缀嵌城市面貌的“首饰”选项,也当是商家可行的铺面“出新”“出彩”招数之一。它无疑是点亮城市风景的一份“秘辛”。但愿城市经营者更加重视察觉这一现象,并予以艺术性地解决,以赋我们一座座续传统而新出的“现代”“开放”的城市,予更多“宜居”“乐活”“品位”的人文魅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