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一物一展,“数”说犀尊

时间:2023/7/23 20:29:54  来源:光明日报

  【策展者说】 

  如果票选国家博物馆最受观众喜爱的文物,“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应该会名列前茅。这件陈列于“古代中国”展厅秦汉部分中心展柜中的青铜酒器,总能凭借它健硕厚重,又不失精巧灵动的造型,留住观众的目光。

  “1963年1月11日,陕西省兴平县豆马村社员在取土时,发现一件铜犀尊和其他文物多件。”60年前文物出土报告中的文字,是历史上对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的首次记载。岁月长河中,有无数足以惊艳世界的人类创造,都是以这样偶然的、戏剧性的方式再现人间。而千年后,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拨开历史迷雾,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科技、时代价值,并通过展览全方位阐释研究成果,激发观众深入思考,让文物在现代真正“活起来”,就成为一代代博物馆人的重要使命。

  2023年5月30日,在国家博物馆北16展厅中,一个专门为犀尊打造的展览向公众开放。这个展览是国博首次以“一物一展”的形式策划的展览,也是国博的首个数字展览。展览80%以上的内容基于数字技术获得,并以数字化的手段进行呈现。它还是国博的首个智慧展厅,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高清采集、AOA定位、环境监测、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提供全新观展体验的同时,让观众走进幕后,全面了解博物馆智慧化的技术路线和最新成果。展览最为特殊的一点是,展览的主角——犀尊并没有出现在展厅中,它依旧安静地伫立于“古代中国”展厅,却通过数字技术与“数说犀尊”展厅实时联动。

  1963年,考古工作者只能用文字、数字和几张黑白照片,向我们描述犀尊的出土,而今天,在AR技术的加持下,展览向人们再现了60年前的那一天。带钩、锉刀、钉帽、砂轮,甚至还有贝壳……16件随同犀尊一起出土的文物首次向公众展出,在惊讶于这个大家伙的肚子里居然藏了这么多奇奇怪怪东西的同时,人们不禁设想这是在怎样仓皇情形下的一次掩埋。

  “犀为型,尊为器”,犀尊所代表的“鸟兽尊”是古代青铜酒器中重要的一类。展览综合利用互动感应投影和可触摸的文物3D打印模型,实现了五件陈列于“古代中国”展厅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鸟兽尊”的首次聚会。它们分别是“妇好鸮尊”(商代)、“雁尊”(春秋时期)、“驹尊”(西周早期)、“牺尊”(西周晚期)和“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西汉)。观众可以系统直观地了解鸟兽尊形制、纹饰、用途的变化,从而管窥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轨迹。在传统文物展览中,要同时将这五件馆藏重器并列展出,可能性不大。数字技术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博物馆研究和展示提供了更多选择。而且观众可以打开3D打印的文物模型器盖一探究竟,甚至可以抽出犀尊的流管,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此同时,手持导览设备也会自动推送位于“古代中国”展厅的多件鸟兽尊,实现了两个展厅一虚一实的有机结合。

  科技的进步,将文物保护与研究推向纵深,数字化展示手段也使这些研究成果以更为清晰、有趣的方式传递给观众。2022年底,国家博物馆文保工作者利用X光探伤、大幅面X射线荧光成像、光纤反射光谱、三维视频显微镜等技术,对犀尊进行了全面检测,获得了大量珍贵图片和数据信息,使我们对这件青铜精品的铸造和装饰工艺有了更为透彻的了解。借助四块高清互动屏幕,观众在独立探索中,一步步了解犀尊的铸造工艺、锈蚀结构、内部构造,并通过元素解析,发现肉眼无法辨认的犀尊周身云纹分布规律。而藏在13个小孔背后的微型超高清屏幕,则让每位观众都可以像文保工作者一样,去寻找藏在犀尊表面锈蚀下的错金银纹饰。

  犀尊多处细节证明,工匠对真实犀牛确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了解。然而犀尊并非对犀牛的复刻,其造型和比例较之犀牛更为紧致、精巧和灵动。当我们将这件雕塑精品放入数学模型,竟发现其多处符合黄金分割比例,这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古代工匠强烈的美学感受力和不拘一格的艺术创造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60年来,一代代观众在它面前长久流连,不舍离去。

  犀尊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下和未来。6000年至3000年前,曾在中原大地广泛繁衍生息的犀牛,在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大规模捕杀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南迁,直至踪迹难觅。犀尊在见证着犀牛曾与我们的生活如何密不可分的同时,更提醒着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古老犀尊的智慧化展示,是国博在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道路上的新尝试。在这里,不仅文物得到活化,展览也在不断成长:每位观众在展厅的观展行为和体验,都将为展览的不断改善升级提供数据支持;在这里,观众从单纯的参观者,变为对历史的探索者和对未来的思考者。

  来国博,共赴一场与犀尊的千年之约吧。

  (作者:朱晓云,系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数说犀尊”展策展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