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闫振铎的艺术格调

时间:2023/7/2 20:25:17  来源:光明日报

  观察和评价近三十年的中国油画,闫振铎和他的作品是不容忽略的。他的作品和他的艺术活动具有独特风采,并已成为中国现代绘画不可忽视的部分。

  20世纪70年代后期,闫振铎和他的同伴们离开了北京。在那些年里,不同情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给了闫振铎不同的启发和滋养。他对绘画性做系统性的探求应该说始于1977年的漓江之行。“从今事远览,发轫此幽谷”,闫振铎带着以漓江山水开启的目光走向九寨沟,走向江南水乡,走向印度洋上的巴厘岛,从此开始了他的绘画形式探索之路。在这十年里,最能使他产生心灵共鸣的是清幽的自然与纯洁的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人们主要是通过他的人物画了解这位画家,我们从典雅而流畅的笔触中可以看出闫振铎对形式韵律的精心推敲和对纯净的精神气质的赞美。这一阶段,他的大量风景画也有着相同的精神指向,那就是对跃动的生命活力的向往。他画山峦、溪水、林木和生活其间的人,都在追求色彩与形态的动势,都在尝试在静止的空间里融入流动的时间因素。这成为闫振铎早期作品形式感染力的基础。

  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之交,闫振铎的绘画风格出现了明显变化。与这一变化有关的经历是一次国外考察,这引发了他深层的艺术思索——将个人在艺术上的发展路向与广阔的艺术史背景联系起来。在90年代描绘江南景色的作品里,他兴趣盎然地进行了多种表现形式的试验,试图把自然物象简化为书写性的符号,而色彩则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过去走南闯北留在他心底的图像在新的天地里“复活”,我们依稀看到前二十年间在他的作品中出现过的山峰、树木、泉流、屋宇和船只,但它们现在是以极其简约、极其单纯且更具形式感染力的形态出现在画面中。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处于酝酿之中的“抽象—表现”风格,在闫振铎的创作中逐渐凸显。1992年,他笔下的北京风景如长城、北海白塔、恭王府花园等,已经由丰富的景物塑造归纳为大的色块。他研究的目标是在整体和谐的色调中保留鲜活的色彩印象,而不使之单调。北京皇家园林的装饰色彩成为他绘画试验的素材。取材于印尼海岛和江南水乡的系列作品是闫振铎的“抽象—表现”风格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他采用多种手法描绘热带海岛的阳光与海浪,以及水乡集镇的民居和船舶。书写性的勾画和自由的立体分割,色彩的调和与对比……在经历各种试验之后,他大刀阔斧地删减、营造,让山的静穆和水的流动、昼的光华与夜的凝重一齐幻化为情味各异的色域。他把那些大的色域以最自然的方式统合起来,在和谐中留下最基本的、不可更替的个性情致。

  20世纪90年代中期,闫振铎的“抽象—表现”风格创作进入成熟期。他不仅简化了物象的细节,简化形体与色彩,而且简化绘画本身的表现元素,例如他摒弃曾经得心应手的线条和笔触运用,专注于色块的构成。在“荷塘”系列、“印尼风景”系列和其他源于风景、人物印象的作品中,闫振铎将油画的材质表现力推向了极致。

  回眸近三十年中国绘画风起云涌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趋于冷静。潮退雾收之后,一些独特的艺术果实开始显露。闫振铎在绘画形式和情调方面的深入探求,成为当代中国油画值得关注的收获。在经历、学养、客观条件方面,闫振铎与他的同辈有着诸多共同之处,但他的绘画却呈现出独特的格调。他将中国绘画的典雅气韵与西方绘画的丰富表现力自然地融为一体,形成富于文化内涵的单纯形式。这就是闫振铎的格调。

  画家的格调表现在他的绘画作品的格调上,它是画家通过作品所呈现出的一种气象,是绘画作品的精神元素与形式元素共同建构的综合性趋向。就像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所说,理想的艺术格调是“一种比较高的品质,是形和色的诗意”。它反映着画家的胸襟与趣味,取决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的个性气质、艺术修养和精神境界。格调虽然不是可以传授的,但也不全是先天性的禀赋,它是受环境影响形成的,是可以被塑造和改变的。因此,文化环境和艺术氛围对于艺术家的格调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熟悉闫振铎的人都知道,闫振铎不是沉浸于理论思维的艺术家,但他对理论与观念一直怀有兴趣与敏感;闫振铎的爽朗与乐观基于对别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条件的克服。如果在欣赏闫振铎的绘画作品、感受他的艺术格调的时候,联想一个艺术家身处的文化环境和自身辛勤奋斗的过程,将会对他的成就予以更高的评价。

(作者:水天中,系艺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