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雄健凛然且隽秀奇变的潇洒之气

时间:2023/6/10 22:48:47  来源:中国艺术报

茶墨俱香 李钢


  “墨语抒怀——李钢行草书法作品展”亮相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雄健凛然且隽秀奇变的潇洒之气

  近日,由中国艺术报社、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主办的“墨语抒怀——李钢行草书法作品展”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展览共展出李钢行草书法新作近50件,作品根植传统,形式多样,从容娴熟,以“二王”书风而自成一貌。

  原文化部副部长常克仁,全国政协文史委原办公室主任李松晨,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康伟,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梁宇,中国书协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潘文海,广西书协原主席郑军健,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晶,荣宝斋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崔陟,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副会长何济洲,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牛彤,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郭孟祥,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刘俊京,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张瑞田,中国文化产业战略协会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京华印社副社长李羊民,山西临汾市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二级巡视员、书法家郭天龙,北京东城区文联主席张志勇,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发展总监李刚,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编委任宏伟,中国书法出版社副总编辑陶然,《中国文化报》期刊中心总编辑续鸿明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馆馆长洪和文主持。梁宇、康伟、潘文海、郑军健、刘俊京、张瑞田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康伟在致辞中认为,李钢的书法有三个关键词:丰富、对比、再平衡——“丰富”是基础,李钢在追求丰富的道路上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也收获了很大的成果,他注重书法实践与理论并重,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学养;“对比”是一种进阶,是对丰富学养的一种新认识,这使得李钢具有了“看得清、看得正、看得准”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丰富的学养只是一盘散沙,有了清醒的认识,丰富的学养便可以形成一种科学体系用以指导具体的创作;“再平衡”是一种升华,在前两项的基础上,李钢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艺术体验,在创作中形成充满张力的和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梁宇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出的近50件李钢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既传承传统又有他个人多年对书法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充分展现了李钢的书法风格和美学追求,令人耳目一新。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个人创作始终与国家的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多年来,他通过书法艺术与国内外的书法界同道好友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这种家国情怀值得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学习。

  近年来,李钢集中于行草书的学习研究,不断产生新的感悟和实践成果,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的行草书系列播讲、演示和2023年3月出版的《米芾〈苕溪诗帖〉笔法解析》一书,得到专家学者和读者的一致肯定。他的行草书上溯“二王”,追古融今,是以“尽兴尽势尽力”的状态潜心创作而成,在他的笔墨运动中可以感受到当代书法创作的理性呈现。正如李钢在其《浅谈书法点画的自然之美》一文中所讲:“书法不是书写者的任笔为体,书法点画的自然之美也不是书写者的随意涂写。书法点画的自然之美是书法家对自然界形式美规律的审美反映和艺术概括。”

  从文字史来看,“二王”一系的书写精致而遒丽,它把汉字结构带到完美的阶段;从书法史来看,“二王”一系的书写具备人性的关怀,是艺术的自觉。李钢在创作过程中感同身受,在魏晋宋明的笔墨之间找到落脚点,并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一招一式和生命语言展现出来。李钢认为,写好行草书的关键是理解“一阴一阳之谓道”,通过对《易经》“易者易也,日与月对立统一,以观其变”理论的合理运用,实现生动变化中的和谐美境。本次展览展出的李钢书法作品虽师宗“二王”,但每幅作品都有其自身的思考和表现手法的呈现,使观众置身其行草书体之间,却能感受到艺术的斑斓。

  参加展览的各界人士对本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李钢的作品体现了传统书法的文化价值,从中可以看到其在书法本体研究中勃发出的鲜明、强烈的书法意识以及创作中的新思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