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20 21:46: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游客正在观看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太保鼎 王在御 摄
2023年是天津博物馆建馆105周年。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完成了升级改造,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对外开放。
据了解,本次展览亮出更多天博“家底”,展品数量由原来的70余件(套)增至百余件(套),涵盖甲骨、青铜器、玉器和书画等类别。其中,一级文物占比八成以上,近一半展品为首次展出。西周太保鼎和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等“镇馆之宝”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
甲骨文是中国现今已知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之一。据天博器物研究部副主任李君介绍,天博馆藏甲骨文1700余片,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此次展览中精选了一些字体清晰,内容重要的甲骨文进行展示,如商武丁“三百羌用于丁卜甲”,商祖丁、祖甲“戊戌允夕雨卜骨”等。
在本次展出的文物中,青铜器占三成以上比例,除了“镇馆之宝”太保鼎之外,还有一些首次在精品厅亮相的珍贵青铜器,例如西周的太师鼎和商代方格百乳簋等。李君表示,“这次展览的最大亮点在于,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青铜器,还可以看到完整的器物拓片。青铜器的全形拓片能够真实地再现器物本身的特质,同时也能引发观赏者思古之幽情。”
正在参观展览的孙慧英女士表示:“这些古代文物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它们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虽然我不懂文物,但是喜欢和朋友、家人到博物馆感受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觉得参观文物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自信的体现。”
据悉,为了保证文物安全,两件珍贵书法文物《唐摹王羲之寒切帖卷》《明摹王羲之干呕帖卷》只展出一个月。《唐摹王羲之寒切帖卷》又称《谢司马帖》《廿七帖》,是唐代钩摹本。此帖共51个字,是王羲之写给谢司马的回信。王羲之的书法受到历代书法家推崇,可惜真迹早已毁佚,今所见到王羲之书法,唯有钩摹本和法帖摹刻拓本二种。又因钩摹本是直接在原迹上勾勒填墨而成,最为接近王羲之书法原貌,尤显珍贵,故将唐摹本视同为王羲之真笔。
此次展览筹备中着重增加与中华文明起源相关、与大运河相关,以及反映天津历史文化传承的重点文物,让观众在全面了解馆藏的同时,借助文物对中华文明起源、对历史文化传承加深了解。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