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18 20:27:35 来源:艺术中国
一件件瓷器记载着悠悠历史长河中“China”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一幅幅作品上书写着这片土地上历代文人骚客对它的挚爱深情。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携“中国古代瓷器展”“中国古代书画——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两大专题展重磅来袭,作为国博改陈工作的成果展现,新展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展陈设计中,文物与空间文脉独具匠心的融为一体,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将古今贯通,观众得以在移步换景中更好的领略中华文脉的璀璨传承,更能“卧游”其间随笔墨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数字化大屏前畅享“燕京八景”......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云:“后世方土效灵,人工表异,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岂终固哉!”
瓷器的诞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对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贡献。此次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丰厚典藏,遴选30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精品,重磅推出中国古代瓷器专题展览(北17展厅展出),通过“源远流长”“瓷艺匠心”“瓷韵风华”“瓷行天下”四个部分,把中国古代瓷器的形成与发展、制瓷技术的进步、装饰风格的演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动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变迁与审美意象等融为一体,系统展示中国古代瓷器在胎釉、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的演变历程,突出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灿烂辉煌。
第一单元为“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通过“溯源循迹”“南青北白”“名窑林立”“登峰造极”四个部分梳理中国古代瓷器从原始瓷器出现,到成熟瓷器产生、瓷器生产全面繁荣并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以时间为线索、选取馆藏典型窑口的典型器,展示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历史脉络。单元内辅以瓷器窑口分布全图及多媒体动态地图,以便更好地展示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地理上的历史进程。
青釉仰覆莲花尊
青花云龙纹罐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第二单元为“瓷艺匠心——中国古代制瓷技艺”。分为“形具神生”“如冰似玉”“造化天工”“韵外之致”四个部分,以技术为着眼点,关注瓷器的成型、制釉、装饰和烧成四个过程中所包含的技术创新,将文物与模型、图片等辅助展品相结合,详细展现中国古代制瓷技术的发展进步。并在单元结尾展现馆藏精品文物“斗彩番莲纹葫芦瓶”从成型到烧制为成品的全过程,帮助观众更加直观地体味中国古代制瓷技艺的精妙。
斗彩番莲纹葫芦瓶
第三单元“瓷韵风华——中国瓷器的生活美学”。瓷器不仅是庙堂之上的虔诚供器、君王案头的名贵赏玩,也深深地楔入寻常百姓家的衣食住行中——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生活美学史。这一单元分“雪沫浮盏”“曲水流觞”“岁时清供”“炉烟宝熏”四个部分,侧重讲述中国古代瓷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美学价值,通过展示茶器、酒器、花器和香器四类瓷器的器型、釉色等在历代的发展演变,勾勒出瓷器与中国古人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单元通过疏密有致的文物排布、独具特色的场景复原,将瓷器从单一的“器”还原到其使用场景中,以瓷器为依托,展现古人雅致的生活意趣。
瓷器与中国古人的生活联系密切,展厅现场还原了古人雅致的生活场景
第四单元“瓷行天下——中国古代陶瓷贸易”。至迟从中唐开始,中国陶瓷已大量行销海外。宋元时期,陶瓷海上贸易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世界性港口相继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陶瓷贸易体系逐步确立。明清时期,陶瓷贸易持续繁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大量远销欧美地区,推动了早期贸易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国陶瓷贸易的运输路线,被当代考古学者称为“陶瓷之路”。精美的中国瓷器沿着唐代发端的“陶瓷之路”源源外输,它们既是美观耐用的生活器皿,也以其绚烂多姿的造型和装饰承载着浓郁的中国文化与风情,对行销区域的物质生活以及文化面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纹章瓷与广彩瓷
这一单元分“长风破浪”“千帆竞发”“波路壮阔”“遐方共享”四个部分,以瓷器的外销为线索,再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贸易逐步兴起、蓬勃发展、持续繁荣的全过程。本单元所用文物部分源自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组织发掘的出水瓷器,以此为契机将考古成果同展览展示相结合,更充分彰显了博物馆收藏与展示、阐释的职能。通过外销瓷器器型和材料、技术的变化,凸显出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文化内核和对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以笔墨书写的书画艺术既是伟大民族智慧的高度凝结,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文化气韵与精神追求,是中华文明最为璀璨夺目的代表成果之一。本次中国古代书画展览(南12展厅)以“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为主题,精心遴选馆藏五十余件创作于十五至十九世纪的山水画作精品,通过“实景·佳致”、“溪山·怡情”两个部分,突出展示中国古代山水中“实”与“虚”的两面——画家的山川游历、行旅感怀与笔墨风格样式之间的互动关系,藉此探究古代中国人体察人生、观照世界的图像方法与思想观念,在古画与今人之间搭建起通畅的对话路径,完成一次中华美学的视觉与精神的山水之旅。
展厅现场移步换景,独具巧思
据中国古代书画展策展人罗翔介绍,此次改陈是第一次在中国古代书画中采取专题展的方式进行呈现,选择的作品既考虑到了绘画史的文脉传承又兼顾了不同绘画方式的展示,且其中80%的作品都是首次展出。
最值得一提的是馆藏一级品《王绂燕京八景图卷》,全卷长约19米,本次展览是其首次完整展出。长卷由王绂(1362—1416)绘制,各幅标题篆书标注,按顺序分别为:金台夕照、太液晴波、琼岛春云、玉泉垂虹、居庸叠翠、蓟门烟树、卢沟晓月、西山霁雪。王绂工画山水,风格苍郁清润,此卷墨色淋漓,构图严谨,艺术水准极高,具有鲜明的写实特征,应是其亲自到过八景实地,并摹写自然真景而成,属具有实景元素的作品。
金台夕照
太液啃波
琼岛春云
玉泉垂虹
居庸叠翠
蓟门烟树
卢沟晓月
西山霁雪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主任赵永介绍,本次国博基本陈列和专题改陈主要有三大亮点:其一,创新展览展示,深化内容设计。按照新时代博物馆发展新趋势、新要求,对专题展览进行改陈提升,做到常展常新。其二,挖掘馆藏资源,加强学术研究,将深藏在库房中的藏品展示出来,将蕴含在文物之中的丰富内涵呈现出来,深化和延伸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展示和阐释,引导观众深入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神的中华文明。其三:加强展览设计,丰富展示手段,改造提升陈列展览水平,在文物展品丰富化、内容说明通俗化、辅助展品多样化、展厅空间合理化、灯光设计专业化、文物展示手段多元化等方面迈上新的台阶。
蓝瑛仿王蒙山水轴
钱维城云壑林庐图卷
龚贤林溪图扇面
据悉,国博近期将进行“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佛造像”的改陈工作。同时,亦将不断探索新的展览选题,设计推出新的专题展览,切实展示好中华优秀文明成果,为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图片除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外,均由本文作者拍摄)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