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6 21:01: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年来,广东美术界着力推动“大作”“大家”“大展”三大工程建设,擘画广东省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助力文化强省建设。为进一步探索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书写中国美术现代化的湾区新章,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时代温度——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在广东画院开幕,并举行了题为“新时代中国画发展”的学术研讨会。
本次展览汇聚了包括历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在内的92位艺术家,其中既有知名的前辈国画家,也有活跃于当今画坛的中坚力量,展出的作品多为艺术家近年来的新探索、新成果,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画坛的创作水平。他们基于不同学术立场、探索轨迹、艺术观念所呈现出多样化的创作面貌,不仅折射出新时代中国画创作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艺术生态,同时也勾勒了当代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清晰脉络,为梳理、观察当代中国画创作生态与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此次展出的近百幅作品中,大部分作品为写意画,仅有近10件工笔作品,但无论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画面中对于“写意精神”的呈现尤为突出明显。在这批参展艺术家中,无论是老一辈的国画大家,还是活跃于当今画坛的中坚力量,无论基于何种学术立场、探索轨迹、展示出艺术观念多样化的何种风格面貌,都将中国画内核的“写意精神”贯穿在创作的始终。因为,写意精神不仅是中国画创作的民族底色,更是中国画艺术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
当代中国画的创作虽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但无论是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还是各类专业学术型美术展览,获奖和入选作品都以写实为主的工笔画类占了多数,加之在新技法、新视域、新材料、新媒介的发展与泛化下,令中国画创作的“制作性”风气盛行,中国画创作中的“写意精神”似乎日渐式微。而作为代表当代中国画创作最高水平的参展艺术家,他们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新作力作,无论是崇尚精微工致,以追求工整细致、惟妙惟肖之美的工笔画,还是崇尚抒情达意,具有浓重文人气、讲究“得意忘象”“书画同源”等特质的写意画,所呈现的艺术气象,特别是所展现的中国画艺术特有的“写意精神”、文化精神与创作导向,标示着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路径与学术指向。
此次以“时代温度”为主题的学术邀请展,其中展出的作品描绘新时代新征程恢宏气象。例如,在人物画方面,周京新的《天使》、刘西洁的《庚子正月》、刘佳的《众志成城》等,画家们通过一个个简单而灵动的手势或乐观的姿态,来描绘新冠疫情之下工作人员的艰辛与斗志,巧妙地运用了中国文化“以小博大”“以一当十”的艺术手法,正是这些我们看似若不经意的动作与姿态,却往往是画家们经意至极的思考。又如冯远的《高原春色图》、林墉的《红衣》、王迎春的《小媳妇》、韩书力的《牛粪饼》、赵建成的《开采光明之一》、杜滋龄的《版纳晨曦》、田黎明的《山上阳光》等,我们可以看出画家们实践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同时,他们的作品还十分注重中国画的留空布白的手法,通过留空布白的布局效果,营造更多言未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此次展览的山水画,可谓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更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其中,如徐里的《写就青山上摩天》、许钦松的《山水系列》、龙瑞的《翠叠春山又几重》、卢禹舜的《天地大美》、梁明的《山外有山》、陈辉的《山川异域》、李劲堃的《晚钟》、姜宝林的《金山银山》、陈平的《梦底家山》等,用气势恢宏、开阔壮美的笔墨色彩表现祖国大好山河。这些作品画面的气象淋漓尽致、雄厚华滋、意境深邃、风格各异,独具个性。他们笔下的山水意境不仅仅是优美的景色,更多的是画家们理想境界的追求,更是心灵的居所。
展览还展出了如张道兴、王玉珏、张立辰、邓林、杨力舟、郭怡孮等老一辈艺术大家的写意花鸟画,这些作品展示出来的不仅仅是老艺术家们深湛的笔墨功力,更是他们修为学养、人生阅历、艺术历练的积淀。中国文化讲究“人书俱老”,注重积淀。其“创新”大多以原来的积淀为基础,向更深处挖掘,向更高处攀登。另外,如马锋辉的《劲松》、林蓝的《蓬勃》、王伟平的《绣出江南春色》、郑力的《玉树临风》、方土的《清影》、贾广健的《大芭蕉林意象》、刘海勇的《种瓜得瓜》、梁时民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王易霓的《荷风微拂》等花鸟画作品,题材选择源于生活,而又超越自然物象。娴熟沉稳的传统笔墨,借鉴现代艺术色彩的丰富表现力,在生活写实之中借以潇洒的写意,通过意象的创造,传递着天机自然的气息,洋溢着生生不息的精神。
如此,当我们重读这些代表当代中国画最高水平的艺术家的新探索、新成果时,或许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画发展必由之道仍然是以笔墨气韵、人生阅历以及文化传统为内在依托的图式变换,由内变引发外变的发展作为其必然的、特有的规律。中国画之所以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而成为引以自豪的传统瑰宝,在于其文化精神,在于其民族性,更在于其两千年来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土壤而开花结果、不断繁衍、去芜存精而不失民族文化之本源。
当下,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民族复兴和文化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艺术话语和表现体系的探索中,写意精神当是中国画在新时代下与国际对话的独特话语,只有充分理解中国画的艺术精神,才能展现出一种不同于西方艺术模式的新图景。中国画艺术的发展是一种在相对稳定的形式承继中追求深层次的气韵、神韵方面的拓展,所以我们能在承传的引导中深入到精神内核去探究形式,去追求形式内在精神的转换和开拓,为当代中国画的前路带来发展后劲。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