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穿越千年的文化回响!龟兹石窟艺术正在激活当代艺术创作

时间:2023/4/12 20:07:01  来源:文汇报

季羡林曾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近日亮相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的“龟兹当代艺术创作研究展”上,当代知名艺术家的120幅作品集结,尽显龟兹文化如何成为当下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灵感。

参展艺术家来自全国各地不同代际,有着不同的创作媒介与观念,他们带来的作品涉及水墨、油画、综合材料绘画、纤维艺术、雕塑、实验艺术、装置等各个领域。展览紧扣“龟兹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展开叙事,呈现“溯源·再生”“多态·共生”“龟兹·新象”三个专题,深度探讨丝绸之路、龟兹石窟艺术多态合一、多态共生的关系命题,充分体现出新疆多元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

作为中国石窟艺术的起始点,始建并发展于3世纪至14世纪之间的龟兹石窟艺术遗产代表着古代丝绸之路文明的辉煌成就,忠实记录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史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历程。

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原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指出,龟兹石窟艺术不仅仅属于历史,这场展览通过文献展的形式,以新疆龟兹石窟文化为核心,着重从“龟兹石窟”历史及其艺术表现方式、壁画语言演绎和当代美学嬗变关系展开研究。

展出的作品中,《高昌》就出自肖谷。他曾援疆多年,受到西域艺术的巨大影响。这件作品肖谷正是创作于援疆时期,远景描绘的是吐鲁番的交河古城,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个节点,近景是一位西域姑娘,服饰有些民族特色,头饰、鞋子又较为当代。肖谷坦言:“我想通过这件作品来表达当下年轻人在面对传统文化时的思考,应该如何去创新与发展,也想通过这样些许的异域情调来反映我们丝绸之路与整个亚洲文化之间的关系。”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艺术总监施苏萍告诉文汇记者,展览通过传统艺术经典和当代艺术的创新对照,阐释龟兹石窟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不同文明的特质,不仅展现出对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探索,同时呈现出龟兹石窟艺术在当代艺术史话语中的“文化互通”价值。“这是古代龟兹石窟艺术表现的多元性在当代的延伸,为全面探索丝绸之路的文化艺术提供了新路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副院长艾尼江·克依木指出,展览对推动新疆龟兹石窟寺保护利用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具体举措和有益实践。

“从中国美术史的角度来看,这个展览很有意义。“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说。他认为,从3世纪到14世纪这一段千余年沉淀下来的龟兹石窟艺术遗产与近百年来多位艺术家对石窟壁画的摹写与再创作连在一起,构成了一条耐人寻味的时间轴。“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共生’,既是古今共生,是当代时空的共生,又是各种艺术风格的共生。”

此次展览是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之一,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龟兹研究院)主办,以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为主体,联合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共同打造,将持续至4月30日。展览以上海作为首站,此后还将在浙江、北京、新疆等地相继巡回展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