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4 21:21: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莫奈故居希尼威尔尼的睡莲池塘(油画)80×100厘米2012年谌北新
谌北新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的代表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和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因其是首位以风景油画作为毕业作品的学生,因此获得“中国风景油画第一人”的美誉。自1953年起,谌北新长期耕耘在西安美术学院,在风景油画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丰富中国现代油画艺术做出突出贡献。近日,在谌北新九秩华诞之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其举办了“谌北新风景艺术展”并入藏其代表作品,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谌北新出生于1932年,祖籍江西南昌,生长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其外祖父沈尹默及沈士远、沈兼士兄弟被誉为民初新文化运动的“三沈”,父亲谌亚达及其兄弟都是献身文化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谌北新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在回顾习画生涯时,谌北新曾坦陈印象最深的西方艺术家是俄罗斯的柯罗文和法国的莫奈,这就不难理解其作品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特别是印象派的渊源。他主张习画“多看一流大师的画作来提高自己的品位,特别是与自己气质相仿的大师原作”“画法不止一路……要使自己去学习各家之所长。”他也强调:“学西画的人也要学习中国画论”,认为“各类绘画是相通的……中国画论不可不读。”
谌北新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谈到:“我读着《醉翁亭记》《桃花源记》之类的东西在巴山、蜀水中度过童年,一位外国老师不知怎么会察觉我的这一点点痕迹……就引导我和大自然对话。”这既是他以风景油画为毕生志业的缘由,也是理解他油画作品的一把钥匙,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遁世”“逍遥”“自在”思想的洗礼,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他的风景油画作品之中,令他的油画作品总是呈现出中西交融的面貌。
在本次展览展出的97幅谌北新各时期代表性风景油画作品中,最早一件是他1957年在“马训班”的毕业创作,而最新的作品完成于2017年,整整跨越了一个甲子。从谌北新风景油画的绘画方式和风格来看,色彩成为他的作品中极为重要的特色。他以高度的概括和夸张来处理色彩关系,敢于运用极轻、极重、极饱满的颜色,纯净的白色块面和跃动的深重笔触常常是画面的“领唱者”。在柔和、沉着而微妙的中间色背景上,以果断的笔触画出深重的阴影与耀眼的光明。谌北新在深厚而又独立的文化观念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追求,并为实现这一追求心无旁骛地创作。他对大自然形貌、色彩、光影的玩味,对自然情趣的营造,无一不与他自身的气质以及他对人生价值的领悟相连接。
近百年来,中国不乏沉酣于山水风景的艺术家,但很长时期以来,社会环境限制了他们这方面的艺术探求。即使具有悠久历史的山水画,也往往成为社会历史事件的舞台背景。20世纪末谌北新的艺术个性在这个阶段得以充分展开。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油画家的风景画创作摆脱了对西方绘画的追随,出现了不少具有本土文化风采的作品,它们的内容、形式和感情都是中国的。自然景观与本土文化的联系,景物与时代性环境的联系,成为风景画家探索的重点。而另一重点是从自然景物的形式结构中提取绘画自身的形式结构。在这种接近抽象的试验中,中国风景画家从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两方面汲取营养,在不同的画家那里,有不同的偏重。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水天中认为,保持新鲜、明朗的感觉,是谌北新风景画作品的一大特色。“虽然他出自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但他不像苏俄风景画家那样总是在构筑鸿篇巨制,总是在自然景色中寻找文学性甚至悲剧性。他的作品情调是沉静、明快和爽朗的,不但阳光下的海滩、积雪的山村如此,阴沉的林木或残破的村落也充盈着爽朗的韵致,这种韵致使人联想起宗炳首倡的‘畅神’和辛弃疾向往的‘爽气’。谌北新的艺术格调与这些观念泉脉相沿,它既是自然气象,也是人文理想,它萌生于画家的眼神和胸襟,扩充于画家明朗的色彩与自由的笔意中,而以画家与观众在观察与欣赏方面的充分自由为立足点,超越了‘教化’‘说明’与‘鼓动’的限圄。”水天中说。
现代风景画传达的是现代人的生命处境,有更为含蓄和微妙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看谌北新的风景画,让人有‘一花看世界,一叶而知秋’的感觉。这点和传统中国文化的含蓄与丰富意味有深层关联,表达了艺术与宇宙天地的深层连接以及画家生命知觉与多姿多彩自然的永恒共振。
在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徐虹看来,在谌北新代表性作品里,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构,光线、色调、笔触、造型、线条都可以独立来观赏。一块厚堆的白色颜料,可以认为是云朵、是白墙,或是前后重叠的船帆,那种用笔的疏密、形状和节奏都有独立存在的意义,既可以像欣赏书法用笔一样抛开物象去欣赏,又可以去想象和填补恰合的物象和自然关系。谌北新对书法的深入研究和长期写生,对物象、空间、色彩关系的观察与创造实践,使他的作品有机地将不同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比如一笔下去,既表达空间层次,也表达物料的厚薄轻重,同时要解决空气和光线的微妙变化,总之,空间、时间、色彩,以及结构、造型同时解决。这种综合性的效果实际上也是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通过用笔的轻重缓急,通过虚实浓淡的墨色渲染,通过远近高低的布局,营造山水对人的情感与心灵的影响。而谌北新的油画风景,正是从中国人对山川草木水流的喜爱之情,通过体察和探求,提炼出的独特艺术,它更符合现代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须其自然,不以力构”。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