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新春话“春联”

时间:2023/1/16 20:33:3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平安吉庆(书法) 陈吉

   还有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贴春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年俗之一。

   春联亦名“门对”“春贴”,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以工整、对仗、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传说远古时有神荼、郁垒兄弟居于桃林,经常捉鬼怪饲虎,保一方平安。他俩死后,人们为纪念他们,便在桃木板上写上他俩的名字,于年节间悬于门之两边,以驱邪避灾。故清代《燕京时岁记》中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传说我国春联之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公元964年春节前夕,这位才子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交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自命笔书写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春联较多用大红纸书写,当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千门万户,到处是鲜红的春贴,确实能显示出一派盎然春色。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故事大约只是传说,但从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在民间还流传着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妙书春联的奇趣故事。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内容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钜编写的春联专著《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当时春联的种类已经很多,按照其使用场所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在民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街道上卖春联的已经开始了,只见街道两旁摆满了红彤彤的春联,一望无际,顿时让人感觉心里暖洋洋的,年真的到来了,写春联,贴春联,过大年了。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儿时在家贴春联,给村上的人写春联。

   农家的房子多,门也多,像院门、前门、后门、房门、各类饲养牲口的小屋门,过年图喜庆和吉祥,这些门都要贴春联,一般农家少则五六副,多则十几副,虽然街上有出售的成品春联,但真正买的农家很少,大多数是请村里会写春联的人书写。父亲是村里的民办教师,肚子里有些“墨水”,毛笔字还算可以,我记事的时候,每到腊月二十以后,父亲就准备好几瓶墨水,义务给村里的家家户户书写春联,一直写到大年三十下午才收笔。而写春联的人家都买来好几张大红纸送到我家,少小的我在一旁帮着父亲裁剪春联纸。当父亲书写春联时,我帮他按住春联纸。此时,家里的桌子上、地面上摆满了父亲书写好但墨迹没有干的春联。庄户人家实在,每当来取写好的春联时,总忘不了带一些家里制作好的年货食品,并说很多感激的话,每当这时,父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我家春联写好后,一般是大年三十下午由我和弟弟负责粘贴,由于上一年的旧春联还粘在门上,一般撕不干净,于是我们就用热水清洗门面,待干干净净后,我和弟弟提着糨糊,一个门挨一个门张贴春联,待春联全部贴好后,离吃年夜饭就不远了。

   我上学时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描红时每次十个字就有九个能吃上“蛋”,也许是受了父亲给村里人写春联的影响,我十几岁时,就跃跃欲试,从那时开始,父亲就教我写春联了,随着父亲日渐老去,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了给村里人写春联的“重担”,每年春节前几天,我都要给村里人写春联,直到我参加工作到外地后,就很少给村里人写春联了。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里人开始渐渐购买成品的春联了,而乡村写春联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春联,是春节的名片,是春天的请柬,是新年的眼睛,是日子的笑脸,是崇天敬地的仪式,是祝福家国的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春节符号,家家户户都离不了。写春联,品尝着喜庆和幸福,收获着团圆和希望。贴春联,这流传千古的风俗,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日子红红火火!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