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用另一种方式为中雁注解 冯晓京创办民间艺术博物馆

时间:2023/1/8 17:26:40  来源:乐音清扬

  在白石下印的白慎河畔有一栋三间八层的楼房,从外观看平平无奇,内里乾坤却让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楼房主人冯晓京热衷于收藏书画、瓷器等艺术品,二十多年间收藏了1000多件珍贵稀奇的艺术品,致力于创办民间博物馆,传承与展示中华文化艺术领域的璀璨成果和独特魅力。目前,博物馆已经通过相关审批,定名为中雁艺术博物馆,将于春节后正式对外开放。

  热衷艺术

  冯晓京是白石街道玉甑社区下印人,今年57岁,他身上有很多头衔:上海弘泊书画院创始人、温州市温商发展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委员会原委员、吉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等。如今,他又多了一个新头衔——中雁艺术博物馆馆长,这是他最看重的头衔,事业上处于半退休状态的他,将经营中雁艺术博物馆视为余生最重要的事情。

  冯晓京服务于德力西集团长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常年在上海和长春两地生活、经商。最初接触书画、瓷器等艺术品是因为生意上的需要。“在拓展业务时,需要准备一些纪念品、伴手礼,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是最佳的选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第一百货公司有出售名家的书画作品,我一口气买了五幅书画作品,其中四幅都送给了朋友,剩余一幅是由当代书画名家刘旦宅、施大畏等人联合创作的《大兴大喜》,画上有两头憨态可掬的水牛,我越看越喜欢,就留了下来。”冯晓京说,此后,他对艺术品的收藏便一发不可收拾,一有空就去逛朵云轩等艺术品拍卖、经销机构。

  爱一行,懂一行。为了提升自己对艺术品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冯晓京曾拜多位名师学艺。“上海是艺术家的聚集地,能够接触到很多艺术造诣非凡的艺术家。我曾拜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乐震文学习国画,还跟随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学习书法。”冯晓京说。

  多年来,冯晓京已经养成了每天练习书法的习惯。去年上半年,他在上海居家隔离三个月,每天与墨宝为伴,日子过得非常充实。“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先练一两个小时的毛笔字,就像有些人喜欢晨跑,养成了习惯。一提起毛笔,时间就过得特别快。”冯晓京说,书法越练越觉得博大精深,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是先贤的智慧和心血。不断学习,也让他更加珍视和爱惜每一件艺术品。

  布局有序

  除却6楼和7楼作为生活场所,冯晓京几乎将整栋楼都布置成展馆。一楼前厅为多功能活动厅,可以举办艺术展开幕仪式和小型沙龙活动,后厅为龙泉青瓷专题展厅;二楼为接待厅,厅内的很多装饰品也都是价值不菲的艺术品;三楼为当代艺术瓷专题展厅;四楼为书法专题展厅;五楼为国画专题展厅;八楼为临展会客厅,可以供省内外艺术家举办书法、瓷器、摄影等艺术展。

  冯晓京告诉记者:“原本博物馆的格局凌乱,展品随意摆放。近日,特邀温州市博物馆专业老师帮助调整布局,使得各展厅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如今已万事俱备,进入试开放阶段。”

  在一楼大门,有一篇原长春电影制片厂电视片厂厂长王驰涛为中雁艺术博物馆撰写的序言,他称冯晓京把一生劳作所得转化为艺术品留给家乡,为中雁荡山的厚重华滋增墨添色,并以“四善”总结、评价了该馆的藏品特色:“善取,以陶瓷与书画为重点,陶瓷乃人类文明之曙光,有陶器始有人类饮食的坚实依托,书画之点划玄变与气韵玄动,内涵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与对生命的歌颂;善藏:广收当代艺术家作品,包括出自龙泉、景德镇、醴陵等二十余处地区,包括定窑、钧窑、汝窑、广东石湾公仔、宜兴紫砂等品类,书画以京沪浙三地书画家为主,包含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书画名家作品;善播:重视艺术质量与作品意境,冯晓京多次资助老中青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与出版,他创办的上海弘泊书画院和弘泊艺术交流群成为中雁艺术博物馆起飞之双翼;善化:尊重艺术品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

  冯晓京深沉地说:“我是喝中雁荡山水长大的白石人,奔波半生,一直有一个夙愿:通过艺术品回首一个新时代的脚印。如果在有生之年在家乡白石办一家民间博物馆,成为当地的一处文化场所,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也算是用另一种方式为家山中雁注解吧。

  展品丰富

  每件展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结晶,都是一段弥足珍贵的情缘。冯晓京从来不倒卖艺术品,不将艺术品视为赚钱的工具。“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件艺术品,即便出自同一个艺术家之手,天时地利人和也大不相同。真心喜欢一件艺术品才会去购买和收藏,而不是因为觉得奇货可居,利润可观才出手。”冯晓京觉得自己只是这些艺术品的保管者,而不是占有者,这些艺术品应该属于人民,属于社会,这也是他创办民间博物馆的初衷,他也愿意将这些艺术品捐献给政府部门,让更多人可以欣赏、了解。

  为了一件心仪的艺术品,冯晓京常常多次上门恳求,不计经济代价。冯晓京指着接待厅沙发后面的屏风说,这张屏风有八个面,每个面都嵌着一副瓷板,瓷板上面有王平国、汪开潮等八位当代书画名家相约创作的杜甫《秋兴八首》,一人一首,而且分别采用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大篆、小篆等八种字体。当冯晓京在景德镇青年书法家协会看到这张屏风时,便一见钟情,多次上门拜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方被他的真心诚意打动,才将屏风转让给他。

  龙泉青瓷的烧制始于1700多年前,宋代达到鼎盛,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要求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之一。“龙泉青瓷将‘天人合一’作为审美理念,体现‘中和’‘圆满’,传递着中国传统的审美意境,有其特定的成瓷体系和造物哲学,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冯晓京介绍,一楼的龙泉青瓷专题展厅展品丰富多彩,尤其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绍斌的哥窑米黄釉金猴戏龟壶最为珍贵稀有,壶身犹如一只伸头探望的金龟,壶把手像一只敏捷顽皮的金猴,浑身散发着古朴、灵动的气质,让人过目不忘。

  三楼的当代艺术瓷专题展厅主要展出景德镇瓷器,展品可谓琳琅满目,有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青花玲珑瓷,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幽静雅致的青花影青瓷,古朴清丽的古彩瓷,万紫千红的新彩瓷,明丽隽秀的窑彩瓷,还有许多书画与瓷器相结合的作品。曹金兴与熊群安合作的九牡图青花粉彩瓷瓶可谓是镇馆之宝。“曹金兴艺术造诣极高,获奖无数,很多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各国领导人。《九牡图》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非常珍贵,景德镇的很多陶瓷名家都对此评价很高。”冯晓京介绍,该瓷瓶采用青花、粉彩、斗彩等多种工艺,九朵牡丹色彩各异,栩栩如生,还有蝴蝶点缀其中,更加引人入胜。

  编撰书籍

  除了收藏艺术品,创办中雁艺术博物馆,冯晓京还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用来编撰、出版书画与瓷器的书籍,先后编著出版《中国当代瓷器之龙泉篇》《中国当代瓷器之景德镇篇》《瓷韵风华——景德镇陶瓷艺术在长春》等书籍。此外,还多次帮助老中青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与出版,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和当代艺术作品的传承、推广。

  《瓷韵风华——景德镇陶瓷艺术在长春》是冯晓京2019年在长春市图书馆举办景德镇陶瓷艺术精品展时编撰的纪念书籍。该展览共有100多件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展出,促进了长春与景德镇两地的艺术文化交流。该书记录了参展的30多位当代陶瓷艺术家其代表作品和履历。

  《中国当代瓷器之景德镇篇》收录了233件景德镇当代陶瓷作品,附有100多名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简介;《中国当代瓷器之龙泉篇》收录了221件龙泉当代陶瓷作品,附有47位龙泉陶瓷艺术家的简介。两本书图文清晰有序,装帧精美规整。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为两书做序,他认为,收藏瓷器就是收藏智慧,收藏智慧,为的是解读智慧。解读了智慧,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智慧。北宋收藏孕育的智慧,让华夏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清朝的收藏开启智慧,让中西文化并发出了灿烂的火花。冯晓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涉足收藏艺术瓷器,主要为景德镇瓷和龙泉青瓷,经过二十多年的寻寻觅觅,终于汇集成系列藏品,其中有很多代表性的作品。冯晓京就是一位解读当代瓷器智慧的“智者”。

  “瓷器作为土与火的艺术结晶,蕴含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通过收藏,观察,认识当代瓷器作品,与这些历史文化载体进行对话,触摸历史,形成了现代与古代的交融,物资与精神的融合,让个人情感得到升华。”冯晓京如此总结自己的收藏之道。

  新闻+

  藏品欣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