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1 16:34:51 来源:99艺术网
在2021年的春拍中,永乐拍卖以线下26个专场,近3000件拍品,最终斩获22.5亿元的总成交额,共创造5个白手套专场,2件过亿拍品、30件拍品超千万成交的漂亮成绩单,成为“苏醒”着2021年上半年的拍卖市场的最强增长点。
同时,在一直以来都作为各家拍卖机构核心业务的现当代艺术板块中,从2020年起至今,永乐拍卖也一直在内地的市场中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尤其在2021年的春拍中,永乐更是用7.6亿元的高额数据,再次刷新了中国现当代艺术市场的最新成交记录。
永乐拍卖2021春拍现场
而在2021年的秋拍大幕即将开启时,媒体的关注焦点也自然聚集到这位屡次拔得头筹的拍场“新锐”身上。此前,曾有业界人士分析称,在今年的春拍中永乐拍卖的表现非常抢眼,尤其是个别艺术家或单个艺术品的上涨趋势表现的非常明显,而在之后的秋拍中,预计在永乐的拍场中除了顶尖艺术家,二三线的艺术家与整体板块也将跟着水涨船高。换句话说,就是春拍是个带动,秋拍将会实现普涨,尤其是现当代部分的精品正在向世界顶级艺术品看齐。在秋拍的征集工作中,永乐拍卖也在现当代领域内做足文章,除了寻找到更多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的精品拍品之外,也在整体拍品脉络的学术性梳理上更进一步。
通过前期公布的部分拍品可以看出,中国现当代领域的扛鼎人物和中坚力量群体均被融入到永乐秋拍的阵营之中,如曾梵志、张晓刚、张培力、岳敏君、刘小东、方力钧、刘炜、张恩利、毛焰、周春芽、丁乙、毛旭辉、尚扬等等,而在星光熠熠的大牌艺术家名单背后,永乐也将现当代板块的发力重点,集中在偏向中国当代艺术蓬勃期的分类和历史线索的梳理上。如张培力创作于1984年的《水上运动》、尚扬创作于1990年的《小子》、丁乙创作于1996年的《十示96–10》、曾梵志创作于1997年的《面具系列 1997 第 3 号》等作品,均通过一种彼此环环相扣、潜在时间线索的递进方式,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语言表现形式,将中国当代艺术发轫时期的多样性生态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而除了对中国当代艺术谱系的系统梳理与呈现之外,闪烁在国际当代艺术星空中的重要坐标,也将呼应出现在永乐秋拍的拍场上。如国际市场明星达明安·赫斯特和作为“抒情抽象之父”的乔治·马修等,也将用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着永乐秋拍的艺术语言维度和国际化气质。
最后,让我们继续跟随着99拍卖频道的探索视角,一起看看那些将出现在永乐秋拍中的重要经典拍品,会为之后内地的拍卖市场带来新一轮的普涨吗?
“死亡”往往被看作是哲学中有关生命问题的终极思考。对于生命、死亡、艺术意义的探索始终贯穿于达明安·赫斯特的作品当中。
动物尸体是达明安·赫斯特表达和探索生命与死亡的重要材料。相比形而上的思辨,他对如何处理和表现死亡更感兴趣:“在死亡面前我们唯一的武器就是装饰。”他的作品挑战了传统信仰,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不确定性。
蝴蝶是达明安·赫斯特最具个人特征的符号之一。选择蝴蝶作为材料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矛盾性。从生物意义上来说,蝴蝶一方面象征生命的华丽,但另一方面它又极其脆弱。同时,不同于很多其它生物,蝴蝶的美丽外表并不会因生命的终结而腐坏。躯壳的完整性让生与死的概念变得更加复杂。
本次拍卖呈献的《上帝的五个方面》系列作品同样是以蝴蝶为创作材料。该作于达明安·赫斯特2007年在德国科隆耶稣圣心教堂举办的个展中展出。系列中的每一幅作品都运用了综合媒材,展现了五幅不同的蝴蝶图。
达明安·赫斯特 | 上帝的五个方面
2007年作
展览:
上帝的五个方面,德国科隆耶稣圣心教堂
估价:
RMB 10,000,000 — 18,000,000
达明安·赫斯特
上帝的五个方面·蝴蝶万花筒
2007年作,综合材料布面拼贴:蝴蝶,叶片,泥土,大头针,针,家用亮光漆,302 × 302 cm
达明安·赫斯特
上帝的五个方面·蝴蝶三联画
2007年作,综合材料布面拼贴:蝴蝶,叶片,泥土,大头针,针,家用亮光漆,182.9 × 121.9 cm
达明安·赫斯特
上帝的五个方面·复活
2007年作,综合材料布面拼贴:蝴蝶,叶片,泥土,大头针,针,家用亮光漆,274.3 × 182.9 cm
达明安·赫斯特
上帝的五个方面·十字架
作于2007年,综合媒材布面拼贴:蝴蝶、叶片、泥土、大头针、纸、家用亮光漆,243.8 × 213.4 cm
达明安·赫斯特
上帝的五个方面·三位一体
2007年作,综合材料布面拼贴:蝴蝶,叶片,泥土,大头针,针,家用亮光漆,304.8 × 152.4 cm
曾梵志《面具系列 1997 第 3 号》
曾梵志
面具系列 1997 第 3 号
1997年作,布面油画,150 × 129.9 cm
签名:
曾梵志 97 Zeng Fanzhi
出版:
《美术文献(顾丞峰 < 假面人生 >)》,1998年第12期,P27 & 29
《曾梵志 1993–1998》,上海香格纳画廊 ,1998年,图版 & P35
《Chinese-art.com(< 曾梵志 >)》,2000年第3册第4期
《今日中国:乌力希克收藏》,巴西银行文化中心,2007年
《Made in Poland》,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2010年,P84
《GoF!gure:中国当代肖像》,国家肖像博物馆,2012年,P93
《曾梵志》,卢浮宫博物馆、曾梵志工作室,2014年,P52
《曾梵志 1984–2004》,斯基拉,2019年,P414-415
展览:
DnA SHENZHEN,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2021年
估价:
RMB 13,000,000 — 18,000,000
《面具系列 1997 第 3 号》是见证曾梵志“面具“系列中后期巨大转变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画面背景上红下蓝,与其说是风景,而更像是人为设计的布景,让画面有着些许虚构的意味。画中人物身着西装,一副光鲜亮丽之像。他姿态绅士,富有礼貌,但却给人以疏离感。不合比例的大手,僵硬且有些痉挛,紧握着一支花。脸上的面具几乎与真实的面孔相融,与其说是隐藏,不如说是他已经忘记了那个真实的自我。这是一种在面对现实时所采取的折中主义的策略,也是隐藏自己的不安、焦躁、痛苦、孤独等情绪的办法。这种对成功人士和都市精英的某种拙劣模仿,代表了在城市化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冷漠,以及对利益不惜代价地追逐和欲望。
刘炜《花和装饰性元素》
刘炜
花和装饰性元素
2004年作,布面油画,80 × 245 cm
签名:
刘炜,Liu Wei,2004
估价:
RMB 3,800,000 — 5,800,000
批评家栗宪庭称刘炜是“才情画家”,用“溃烂之处,艳若桃李”来形容他的艺术。
创作于2004年的《花和装饰性元素》是刘炜在艺术概念转变期的一件代表作,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了新颖的构图和造型样式。虽然是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题材与样式,但却摒弃了传统的表现方法,用一种粘稠、腐烂、溃败的笔法带给观者视觉上的冲击。刘炜通过拆分和重构的方式使原本熟悉的意象呈现出陌生化和疏离的效果,艺术家对感官刺激和原始欲望的表达使其笔下花卉超越了传统的审美范畴,成为堕落时代的象征。
横幅的画面上,两侧分别为传统花鸟画中典型的折枝花卉,相互簇拥的硕大牡丹花在纯白色背景的映衬下显得风姿绰约、雍容华贵,几朵盛开的花卉争奇斗艳,花瓣层层叠叠,三、四个花骨朵含苞待放,隐在其中,花色艳而不俗,枝叶浓重繁茂。画中明显运用了大写意水墨画的笔法,有意制造出酣畅淋漓、水汽氤氲的笔墨韵味。与花卉相对应的是,画幅中间陈列出一堆植物块茎和果实,彼此毫无关联的物象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亦形成了亮丽与暗沉、典雅与媚俗、清新与浑浊、生机与腐败的对比。
张培力《水上运动》
张培力
水上运动
1984年作,布面油画,83 × 130 cm
签名:
《水上运动》 杭州工艺美术学校 张培力(背面)
出版:
《张培力艺术工作手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P483
估价:
RMB 5,500,000 — 8,500,000
作为中国“85艺术运动”主将,1985年,张培力在杭州 组建“青年创作社”;1985年12月2日,又在杭州浙江省美术学院陈列馆策划组织“85新空间”展,将凸显城市化进程、迥异于当时所一贯盛行的具象乡土绘画的一种自发、全新的冷峻、理性的表达风格推至幕前,立刻引起中国美术界的轰动。
这件《水上运动》,是张培力于1983 — 84年间创作的毕 业作品中的一幅颇具实验风格的转型时期的大胆尝试,从主题上更启发了其之后的著名“水上系列”,是艺术家极其稀少的早期绘画中罕见的大尺幅画作,亦是场面最为开阔,画面构成最复杂且层次最丰富,人物最多的一件,标志着艺术家绘画创作的重要开端,也预示着中国当代艺术风格的转型,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极具深远意义。
周春芽 《红人》《红石图》《石头系列 — 黑色线条》《绿狗》
周春芽
红人
1998年作,布面油画,250 × 200 cm
签名:
1998 周春芽 ZHOU CHUNYA
出版:
《周春芽·曾梵志·季大纯》,龙人画廊,2006年,P37
《周春芽》,东八时区,2010 年,P290 — 291
展览:
东方艺术家在西方相遇,LIMN 画廊,美国,1998年
周春芽、曾梵志、季大纯联展,龙人画廊,北京,2006年
DnA SHENZHEN,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2021年
估价:
RMB 4,500,000 — 6,500,000
(图片做打码处理,原作无)
1989年,周春芽结束了德国三年的留学时光回到中国,彼此的中国艺术界正努力向着西方靠拢。而从西方回来的周春芽却有着不同的想法。“那时我研究中国古代的那些艺术家,从宋开始,再到元、明、清,非常有意思。”看到周围的艺术家都在从西方艺术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时,周春芽思考的是如何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找到突破。
周春芽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委实难得。如果说张晓刚的《大家庭》是对一个大时代的追忆的话,那么周春芽的《红人》、《红石》、《绿狗》、《桃花》则是他本人的一部部私人编年史。
从1998年,周春芽开始创作“红人”系列。本次即将在永乐秋拍上拍的《红人》是周春芽在此系列中较为独特的一件。此幅带有自传性质,描绘的是艺术家与其爱人热烈的情感。
《红人》是周春芽早期重要的代表作品,此题材当时仅创作了三幅,并参加了美国《东方艺术家在西方相遇》这一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群展。
周春芽
红石图
1994年作,布面油画,114.7 × 94.3 cm
签名:
1994,周春芽
估价:
RMB 3,000,000 — 5,000,000
这幅1994年的《红石图》视觉冲击性不同于其它的“红石图”。相对于后来使用的更为沉重的玫瑰红,在这幅作品中他则挑选了明快的火焰红。色彩的选择不禁让人联想到后来“桃花”系列中同样明亮色调的艳粉。就空间而言,周春芽将背景空间虚化,画中山石没有具体的形体,而是由大量不同深浅的红色组合而成,充满意象意味。
而更为重要的是,“红石”开启了周春芽后来的“桃花”系列,其浓重且热烈的基调和吸收的文人画模式在后者身 上得到了延续。
周春芽
石头系列 — 黑色线条
1998年作,布面油画,100 × 80 cm
签名:
1998 周春芽 Zhou Chunya
出版:
《大地意象 艺术家时代》,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P7
估价:
RMB 1,500,000 — 2,200,000
在1998年的《石头系列 — 黑色线条》中,周春芽将传统山水画中的这一常见符号进行了重新演绎,他将文人画的酣畅淋漓的笔意和德国表现主义的夸张形式结合了起来,以突出一种混沌、茫然、激越的主观情绪。
在此幅画中,周春芽不再在乎客观物象的写实性,石头的外形被彻底破坏,他精心提炼出那些潜藏在石头自然属性中的视觉因素进行重新塑造,以笔线的节奏代替空间的变化,以韵味情致的表达代替如实再现,将传统山石进行了现代视觉转换,赋予其当代文化的意义。
周春芽
绿狗
2003年作,布面油画,68 × 61 cm
签名:
周春芽 Zhou Chunya 2003
展览:
DnA SHENZHEN,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2021年
估价:
RMB 1,300,000 — 2,000,000
此幅作品创作于2003年,绿狗安静地蹲坐在地面上,头部扬起,双目圆睁,侧耳聆听,似乎被一幕趣事所吸引,画中虽然运用了反自然的绿色,但并没有脱离现实之感,绿狗的翘首以盼的神态令人忍俊不禁。
画法上,绿狗造型写实,外轮廓以黑线稍加勾勒,再以纯度很高的绿色油彩层层积叠。狗的鼻子、左耳和肚皮部位以淡红色描绘,在红与绿的反差中刻画出狗的不修边幅、缺乏调养的粗糙形象。艺术家在画中直接将狗的隐私器官展露于观者面前,有意引起观者的感官不适,暗示出不加掩饰的原始欲望,而如同水墨一样肆意流动的绿色油彩则诱使人陷入欲望的深渊。
张晓刚 《全家福》
张晓刚
全家福
2001年作,布面油画,100 × 120 cm
签名:
张晓刚 2001 Zhang Xiaogang
出版:
典藏今艺术,2004年3月期
面对面,第雅艺术有限公司,2004年,P6
展览:
DnA SHENZHEN,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2021年
估价:
RMB 4,500,000 ?6,500,000
张晓刚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他的油画作品尤其是表现家庭的 “全家福照片”系列在学术和市场上均有极大的影响力。
在《全家福》这件作品中,张晓刚延续了惯常可见的一家三口家庭肖像的照片范式,以冷色调绘制家庭胸像,用油画的材料表现出碳精素描画像的效果,不留笔触的平涂技法带来晕染感。画面左右分别是一女一男一对青年夫妻,在他们中间的是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婴儿通体红色,以不符合年纪的眼神、像左右两边的父母一样盯着画面外。男、女、婴儿的脸型、神态、眼神相像,人物的性别模糊,呈中性化。
一条几乎难以察觉的红色血缘线,将画面中的人物联系起来。隐晦地表明了他们之间的存在的血缘上的关系。据研究,张晓刚对于“线”这个元素的使用,与1939年墨西哥画家弗里达·卡罗的作品《两个弗里达》中明显暴露在外的静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张晓刚的“血缘”系列相较之下则更隐晦和富有寓意,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现实与情感之间存在的矛盾性。
毛旭辉
《红窟中的大家长图》、《日常史诗 剪刀》
《日常史诗 靠背椅和钥匙》
本季拍卖呈献的三幅作品分别以毛旭辉九十年代创作的标志性意象为主题:红色大家长、剪刀、钥匙、椅子。
《日常史诗》是毛旭辉创作于90年代的重要系列作品。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体现了毛旭辉从80年代如诗歌般浪漫并充满理想主义的年代,过渡到90年代的虚无、迷茫并逐渐重新找到艺术精神的历程。
在谈到这一系列作品时,毛旭辉说:“博伊斯对我的触动很大,他促使我重新看待日常生活,也让我强烈地感觉应该尊重自己所体会到的。以这个点为支撑,我创作了《日常史诗》系列。我就是要把这些最为普通的,每天都在接触的东西放到一个史诗的位置上来看待。它们的存在标示着我们的存在。”
相比其它日常物品,剪刀承载了毛旭辉更多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观念,也成为了毛旭辉作品的重要“符号”。在《日常史诗 剪刀》中,一把红色的硕大剪刀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凸显了其作为物质本身所具有的张力和危险性。蓝灰色的背景上杂乱地摆放着包括酒瓶、门把手,以及暗示权力关系的椅子。这些日常之物构建起了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焦虑和无声的对抗。
《家长系列》是毛旭辉90年代初的代表作,也是毛旭辉作品中最具象征和隐喻意义的系列。在《红窟中的大家长图》中,拱形大门尽头的空间正中,描绘了一个极其意象化的椅子和坐于其上的大家长形象。看似凌乱的笔触、肆意流淌的颜料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矛盾与不安感,这正对应了在面对高高在上的“家长”时,内心的那份既敬畏又恐惧的心理状态。
然而,这个位于权力正中心的“家长”又是孤独的,正如毛旭辉所说:“它使我感恐惧,但我怜悯它,他是那种长期压在我们精神上的影子。充满力量,甚至暴力,他坐在黑暗中,坐在神秘的时间和空间中,坐在古老的过道上。坐在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靠背椅上,不能自拔,是一尊偶像,是沉重的历史,令人无法逃避。”
毛旭辉
《红窟中的大家长图》《日常史诗 剪刀》
《日常史诗 靠背椅和钥匙》
估价:
RMB 3,800,000 — 5,800,000
毛旭辉
红窟中的大家长图
1990年作,布面油画,120 × 150 cm
签名:
90.8. 大毛
出版:
《江苏画刊》,1991年,P18
《艺术潮流》,1993年,P61
《毛旭辉 MAO XUHUI》,程昕东出版公司,2005年,P165
《道路:毛旭辉绘画历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P174
《家长的故事》,新星出版社,2019年,P355
《道路:毛旭辉绘画历程 1976 — 200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P174
《艺术当代》,2017年,P16
《毛旭辉:我就在这儿》,索卡当代艺术有限公司,2017年,P087
《永恒史:毛旭辉四十年回顾展 1980 — 2021》,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2021年7月,P81
《Fortune 财富堂》,2021年,P6、P10
展览:
权力的词汇!— 毛旭辉20年作品回顾展,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北京,2005 — 2006年
道路:毛旭辉绘画历程 1976~2007,红桥画廊,上海,2008年
毛旭辉:我就在这儿,关渡美术馆,台北,2017年
永恒史:毛旭辉四十年回顾展 1980 — 2021,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2021年
毛旭辉
日常史诗 剪刀
1994年作,布面油画,140 × 140 cm
签名:
1994.11 大毛
出版:
《中国油画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P350
《MAO XUHUI 毛旭辉 1976 — 2007》,香港汉雅轩,2007年,P149
《中国油画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P350
《中国油画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P350
《永恒史:毛旭辉四十年回顾展 1980 — 2021》,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2021年,P137
展览:
家长的黄昏:毛旭辉创作三十年,香港艺术中心,香港,2007年
永恒史 毛旭辉四十年回顾展 1980 — 2021,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2021年
毛旭辉
日常史诗 靠背椅和钥匙
1994年作,布面油画,150 × 120 cm
签名:
1994 大毛
出版:
《道路:毛旭辉绘画历程 1976 — 200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P235
《毛旭辉:折射的永远》,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P170
《毛旭辉:我就在这儿》,索卡当代艺术有限公司,2017年,P99
《永恒史 毛旭辉四十年回顾展 1980 — 2021》,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2021年,P103
展览:
道路:毛旭辉绘画历程 1976 — 2007,红桥画廊,上海,2008年
毛旭辉:我就在这儿,关渡美术馆,台北,2017年
永恒史:毛旭辉四十年回顾展 1980 — 2021,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2021年
岳敏君 《无题(划船)》
岳敏君
无题(划船)
1994年作,布面油画,138 × 196 cm
签名:
Ly 岳敏君 1994.8
出版:
《竹帘后的脸》,香港少励画廊,1994年
《岳敏君》,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
展览:
墙上的笔迹:中国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新写实绘画和前卫艺术,格罗宁根美术馆,格罗宁根,荷兰,2008年
估价:
RMB 2,600,000 — 3,600,000
作为“玩事现实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岳敏君用一种轻松、戏谑的方式对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变的社会语境下,人们所呈现出的状态进行了反思与表达。
此幅《无题(划船)》是岳敏君早期的代表作。在这张作品中,构图是岳敏君少见的精心设置。过往单一的构图被打破,艺术家选择了三层递进式构图,从左边画面进入,巨大的侧脸占据了观者的视线,即便是半边笑脸依旧保持着岳敏 君特有的大笑脸。两张脸的前面伸出一只巨大的手,富有侵略性地伸向了中间坐在船上的人。
尽管中间人笑的十分灿烂,但孤寂的身影和黑白衣服的强烈对比却道出了内心的虚无。画面右侧远处是小艇上的是那个人,一人露出全脸,一人只有半脸,还有最后一人仅有绿色衣物露出。远处的大楼与树林显得如此明媚,但阳光照耀下的人们却更加荒诞。
张恩利 《大树》
从夸张与充满戏剧性的人类活动,再到理性且具有视觉美感的日常之物,张恩利的绘画作品中始终聚焦于表象之下,试图通过某一场景或事物的细节再现,并赋予其诗意化的艺术表达,进而探索其内在秩序与精神指涉。
在今年的艺术创作中,张恩利的作品更为强调通过普通事物的造型结构,用更具抽象性与意象性的表达,凸显其不寻常的内在本质,抒发出自我的情绪体验与心灵感知,从而形成一种介于外在世界与内在空间的宁静与祥和。
张恩利
大树
2006年作,布面油画,250 × 200 cm
签名:
06 恩利
出版:
《张恩利:容器》,豪瑟沃斯,2008年,图版 & P92
展览:
张恩利,豪瑟沃斯画廊,苏黎世,瑞士,2007年
DnA SHENZHEN,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2021年
估价:
RMB 2,000,000 — 3,000,000
张恩利画枯树较多,2006年的《大树》描绘了较为少见 的枝繁叶茂的树木。画中的这一观赏视角来自于张恩利在上海的工作室,画面构图极其简约,以俯瞰的视角展现出树冠的局部,没有深远的空间感,高大的梧桐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亭亭玉立,层层叠叠的三角状心形树叶葱郁浓密,正有“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之状。
通过这些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事物,实际上映射出社会境遇下的内心孤寂与自我压抑,被迫遵循规则的内在隐喻。因此,“电线”与“管子”成为了张恩利绘画中的特殊符号,透过以物拟人的方式,探寻社会表象之下内在秩序的复杂含义,以诗意化的艺术语言宣泄着自身的精神之意与感性之情。
刘小东 《小舅子娶媳妇》
刘小东
小舅子娶媳妇
2014年作,布面油画,76 × 97 cm
签名:
小东 14
出版:
《刘小东全方位:1978 — 2018》,辽宁美术出版社,2019年,P768
估价:
RMB 900,000 — 1,500,000
作为中国新生代的写实主义艺术家,刘小东的创作总是围绕着日常生活和平凡众生,虽然成长于百花齐放的八十年代,但是他对“85美术”新潮的概念化艺术和苏联写实主义皆不感兴趣,他更喜欢为平凡人立传,捕捉瞬间即逝的生活场景,记录普通人的琐碎故事和精神状态。
刘小东画中的人物大都是“历史的匿名者,是人群中的人”,但艺术家并不认为他们是小人物:“他们都是暗自顶天立地的人,他们都承担着生活的苦乐—生命给他们的快乐和悲伤。我觉得在我眼前的,都是我尊重的扛起生命重担的人,没有一个人是小人物。”
《小舅子娶媳妇》创作于2014年,画中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平凡人的故事。其中记录了一场颇具时代风尚的土洋结合的婚礼,在田野中拍摄的这张全家福展现出了各种不同的信息:中西文化的交融,城市与乡村风俗的冲击,以及全家人的各怀心事。这显然是一场中西文化拼贴、城乡结合的后现代婚礼,实际上是当时颇为流行的婚礼样式,可以看出中国与国际的接轨过程中对普通人的生活的影响。这组群像的共同点是似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此幅画也是生活本身的镜像。
方力钧 《2010》
方力钧
2010
2010年作,布面油画,270 × 120 cm
签名:
方力钧 2010
展览:
历史之后,中国当代艺术近二十年,艺·凯旋艺术空间,北京,2015年
揽色:来自21位艺术家的作品联展,艺·凯旋艺术空间,北京,2016年
估价:
RMB 500,000 — 1,000,000
作为曾经“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艺术家,“慵懒的光头”形象和大尺幅的“架上油画”,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叙事与代表符号。
《2010》是方力钧油画中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语言上来说,没有落入所谓的“西方正宗”和欧洲传统的“油画味道”,而具有鲜明的个人与时代特征。在人物形体和形象的塑造上,保持了形象的整体感觉,有意识地弱化了明暗变化和笔触,追求一种大效果上的平涂的感觉;同时,整幅作品并不在乎对色彩进行诸如冷暖变化等细微处理,而是用更单纯、更强烈的“大红大绿”的来表现一种全民化的狂欢情景。
这张作品参与了“中国当代艺术近二十年”等展览,对于当代艺术而言,方力钧以深入文化内涵的“丑”揭示了过往披着优美外皮的抒情美学,为当代美学开启了多元化的视角,并就此开创了新的“反美学”形式。
丁乙 《十示 96 — 10》
丁乙
十示 96 — 10
1996年作,亚麻布上粉笔,炭笔,140 × 160 cm
签名:
Ding Yi 1996(背面)
估价:
RMB 1,500,000 — 2,500,000
1982年,丁乙开始对抽象艺术进行最初的尝试;1988年确定了“十示”符号。在30年的创作中,丁乙借助“十示”这个语言系统,对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精神性、与现实相关联的叙事性等问题进行着深刻的探索。
《十示 96 — 10》是丁乙早期的杰出作品之一。从整体来看,丁乙的作品中存在三种“视角”,每个视角阶段经历了大概十年左右的时间。分别是“平视”、“俯视”和“仰视”。《十示 96 — 10》属于“平视”阶段的作品。这种视角下的绘画是平面的或超平面的,是前后波动的透视关系,并没有一种巨大的景深,或者散点透视的视觉体验。
在“平视”阶段中,丁乙主要研究的是形式主义,并通过不同的材料来开拓实验的可能性。
可以说,以《十示 96 — 10》为代表的这一阶段作品,为丁乙之后以“十示”为语言系统的持续创作展开了更多可能性的探索方向。
毛焰 《托马斯》
毛焰
托马斯
2000年作,布面油画,61 × 50 cm
签名:
2000 MaoY?an
展览:
DnA SHENZHEN,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2021年
估价:
RMB 800,000 — 1,600,000
毛焰是中国当代油画界的一个怪杰,以极其敏感细致的观念肖像画而备受世人瞩目。1990年代末,毛焰找到了一个模特,名叫托马斯,是一位来自欧洲卢森堡的留学生,后来供职于卢森堡驻中国大使馆。1999年,毛焰开始创作油画和纸上绘画的“托马斯系列”,就这样一直画了十二年,无疑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
十二年来,毛焰共创作了90幅左右“托马斯”布面油画,其余都是纸上作品;本次拍卖的这幅毛焰创作于2000年的《托马斯》便是其最初作品之一。在这件作品中,毛焰选择以灰色调为载体,在这种难以捕捉的基色中寻求颜色冷暖、虚实的微妙变化,从而呈现虚无缥缈、迷离不定的效果。
从技法上来看,毛焰使用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水墨画的书写形式,若隐若现的线条,淋漓缥缈的笔触,使画面产生一片混沌之感:抽离了背景,模糊了时空,灵动的笔触画出的面孔,就像罩着一层山水氤氲的气象。在这个过程中,色彩在淡化,立体感在减弱,笔触变得清雅精细,从中能看到一种对“解题”的热衷与紧迫。
尚扬 《小子》
尚扬
小子
1990年作,布面油彩,丙烯,106 × 117 cm
签名:
S.yang.90
出版:
《新美域》,新美域杂志社,2006年,P134
《尚扬:大风景的喟叹》,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P100
估价:
RMB 1,200,000 — 1,800,000
20世纪80年代末是中国当代艺术群雄辈出的时期,许多艺术家在西方艺术思潮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激烈碰撞下汲取了灵感的火花,继而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意义及个人标志的艺术作品。而尚扬作为其中的一员,选择了表现主义的艺术方式,聚焦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记录着时代变迁之下从自然风景到社会风景、心灵风景的种种问题。
他擅于将风景与事物以抽象化的符号进行概括与表达,渲染出意象性的色彩氛围,提炼出心灵深处对于自然风景的塑造与理解,甚至在后来运用独特的视觉语言重新诠释中国传统山水风景中的图式。他渴求在风景描绘中表达乡愁记忆与寻找心灵归途的同时,对人类生存危机提出质疑与反思。
《小子》创作于1990年,画面描绘了仿佛落日余晖或日出东方的生动景象,一位母亲正牵着踩着驴逗趣的孩子,驴的背上背着沉甸甸的行囊,似乎正在归来抑或离去。窑洞的轮廓线条象征着这片黄色的土地,而边上的鸟儿似欢声歌唱般渲染出欢快的氛围,孩童与母亲的互动烘托出童稚的意趣与母爱的关怀。在这片土地的映照之下,试图抒发出浓厚且具有诗意性的情感表达,与自身的童年记忆与思乡之情相互呼应。虽并未从小生长于此,但尚扬意在通过这个画面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超越地域及生存环境的心灵寄托,无论身在何处,内心始终都保存着家乡的记忆与对家人的眷恋,以自然的风景、律动的笔触、纯真的画面触动着人们内心深入的情感印记。
文中图片来源:永乐拍卖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