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 最 离 经 叛 道 ” 的 荒 诞 艺 术

时间:2021/10/25 19:01:47  

  有这样一门艺术,它无惧时光的影响,在这近百年的发展中统领了各大艺术门类。

  它逐渐成为文学、戏剧、影视、歌剧、绘画等众多艺术形式创作的灵感来源,更是凭借独特的艺术手法以及思想概念,成为当今艺术界不可失去的瑰宝。

  虽然它早已成为无数艺术家心中的圣经,但大众对它的争议却从来没有过停止。

  “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又真的能够算是一门艺术吗?别急,听小印慢慢给你道来,这神秘的“荒诞派艺术”。

  艺术家有多喜欢“荒诞”?

  回顾整个艺术发展史,荒诞派艺术自诞生起就从来没有消失过,哪怕自身处于低迷期,也一直受到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宠爱”。

  比如当代较火的荒诞风插画、荒诞派电影等,虽然内容不是纯正的荒诞派艺术,但也都蕴含着荒诞的艺术内容。

  之前,豆瓣爆火的魔幻标语口号:“祝你不止生日快乐、没有悲观的权力”等,正是荒诞艺术受到喜爱最好的证明。

  当然,如果顺着后现代主义发展史来看,荒诞艺术也可以说是贯穿始终。

  无论是最初反西方近现代体系的哲学思潮,还是顶峰时期反全球性的艺术内容风格,无一不贴合着“荒诞”二字。

  除了荒诞派自身的艺术家,美国黑色幽默艺术流派同样也将荒诞视为自身的艺术特色。

  比如《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的异化,海勒自身创造出的语言、语法等,便是作者试图将读者带入荒诞世界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语言的空虚以及语法的无意义,即代表了荒诞本身反传统的艺术特征,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所进行的反思。

  战争与社会的混乱让大众感觉不到生存的意义,人们迫切的需要改变当下的生活。

  而电影中所使用的荒诞,则更加证明了此艺术流派独特的包容与延展性。

  比如《疯狂的石头》被称为里程碑式的荒诞喜剧电影,其中最让人叹服的便是多线叙述的荒诞。

  在揭露现实生活的悲哀时,对当下社会的反思也表露其中。

  影片中,真假翡翠的调换成为了绝对的内容核心,多方人马拼命争夺但结果却鉴定为假,导演用此手法表达人生的荒诞,生活的无意义。

  除此之外,影片中贫与富的对比、扮演与真实的塑造、内容本身的无力感,同样是导演对现实的揭露与思考。

  无论作品是真还是假,生活的意义也已经彻底消失。

  当然,不止是电影导演,插画艺术家也同样深爱着“荒诞”。

  比如著名的插画艺术家Johanna创作的艺术作品,其将生活最真实的面目尽情展现,既有黑色幽默的讽刺、也有现实生活无意义的荒诞行为。

  将锅吊起便于吃东西、男人盯着满墙的火鸡......都是 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

  而这些作品都在揭示一个荒诞的主题:“人不过只需要吃东西便可以生存,在吃以外,生活中的其他东西都变的没有意义。”


  可见,艺术家对荒诞的喜爱,从来没有停止。但荒诞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能让艺术家如此喜爱?

  荒诞,为何被艺术家喜爱?

  荒诞艺术为何如此能吸引他人,其缘由在于它独特的美学价值。

  荒诞派艺术,一种为了表现荒诞形成的艺术形式,以演绎出真实、无意义的生活为主要内容,诞生于上世纪初期,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最为重要的艺术流派代表。

  如果说,传统的美学是要求艺术家创作出一个美的世界,那荒诞派艺术家则刚好违背这一原则:它始终试图揭露“生活无意义”这一丑陋的真相。

(荒诞派戏剧《女仆》)

  比如让·日奈的《女仆》,讲述的正是社会边缘人物依靠扮演的方式,以虚假的身份存活于世。

  这份独特的美学价值,不仅能很好地与观赏者产生心灵共鸣,更便于艺术家发泄自身对现实无奈。

  荒诞派艺术独特的审美形式,也是吸引艺术家的原因之一。

(荒诞派戏剧《秃头歌女》)

  如果说传统的美学是需要排斥一切丑恶的存在,那荒诞艺术则是将真实、困苦的生活以最直接的方式展露,最终表现出一种融合的美。

  比如《美好日子》《变形记》《局外人》等,无一不是在展现生活的悲苦,虽然部分是以喜剧形式出发,但反映的都是悲苦的生活真相。

(荒诞派戏剧《变形记》)

  当时的艺术家认为自身所处的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泯灭,人已经丧失了生存的意义。

  荒诞派chr(39)通过淡化人物性格,抹点人物名字,来表达一种“无意义”。

  艺术家希望通过各种作品来表达强烈的社会反思,以期唤醒大众对改变现状的追求。

  比如在《秃头歌女》中,博比·沃森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家族的代称,名字、个性成为了无用之物。

(荒诞派戏剧《秃头歌女》)

  艺术家之所以会如此创作,并不是随意之举,而是意图表达荒诞的艺术特色。

  戏剧中的个体不再是主要内容,人与人没有差别,就像是没有特色的产品一样,也没必要进行区分。

  另外,独特的内容表现也是荒诞派艺术的特色之一,艺术家刻意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手法,用荒诞本身来刻画内容。

  比如在《等待戈多》中,他们满怀希望与耐心日复一日等待戈多的到来,但戈多却从来没有出现,他们越是虔诚越是表明了大众的绝望与无奈。

(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等待一个永远不会来的人是希望也是绝望,这份理性的荒诞也恰好成为了荒诞派艺术最主要的内容特色。

  不仅如此,荒诞派艺术自身携带的悲剧性,也可以代表艺术本身。

  如果说,悲剧性是所有艺术都会产生的独特属性,那荒诞派艺术的悲剧性则为所有艺术悲剧的叠加之和。

(荒诞派戏剧《夜行动物》)

  生活的无奈、人生意义的脱节、具象化的表达在与大众产生共鸣之时,也表达了真实的悲伤与痛楚。

  在《美好的日子》中,时光的流逝给观赏者带来了一定的焦虑,年轻的姑娘在转瞬之间就化为了一捧黄土,胸前珠宝闪烁的光耀更表达了一种无奈。

  生命的消亡使得悲剧色彩在一瞬间达到了极致,荒诞艺术本身的色彩也在此刻得到升华,演绎出了生活的真相。

(荒诞派戏剧《夜行动物》)

  荒诞,因自身的本质特色成为了艺术界不可失去的明珠。

  “丧”和“躺平”,是荒诞艺术的全部吗?

  虽然荒诞艺术表现出的都是无意义的生活,但其真正的本质则在于独特的审美与表现手法。

  在揭露生活真相的同时,也塑造出了一份全新的美学观,用生活的真相来鼓舞、激励大众进行改变,最终启发大众找到生活美丽。

  因此荒诞艺术才能在当下的艺术界拥有一席之地,而其独特的审美方式则是基于社会需求而有着现实性的意义,并不只是极端的消极。

  当时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对未来的乐观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众感受到的都是恐惧、孤独与绝望,社会需要一种新的审美观念,于是“荒诞”便由此诞生。

  早期的荒诞被称为是绞刑架下的另一种幽默,在面对生活无奈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出现转机,大众通过使用荒诞来表达自身的愿景。

  比如荒诞派小说《恶心》中有过这样一段描写,“我模糊地想除掉自己, 至少消失一个多余的存在。然而就连我的死亡也会有多余的。”

  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无意义“的荒诞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生存与抗争似乎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充满了消极情绪。

(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但是诞并不是单纯的丧,它也同样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希望。

  比如在《等待戈多》中,尽管两兄弟的等待漫长,结果也是 失望,但小男孩进行等待的行为却成为大众进行改变的一线希望。

(荒诞派戏剧《椅子》)


  除此之外,荒诞派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法也表明了其本质内容:讽刺当时社会的无意义与资本主义的黑暗。

  比如,象征手法与隐喻手法,在荒诞派戏剧《椅子》中,演员因舞台上的椅子太多被活生生挤了下去。

  艺术家以此象征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的丰富,大众生存环境的复杂,物质对人价值、地位的侵害。

  而隐喻手法则是艺术家运用符号或者名称进行暗喻表达,在增加舞台内容的同时也为大众带来了思考。

  比如在《等待戈多》中,艺术家将戈多演化为一种符号,希望以此来引发大众的思考:等待是否值得,改变又能否结束这荒诞的现实。

  不过,荒诞派艺术可能确实不容易被大众了解,因为观众既需要产生共鸣,又需要了解细节上的构造沉浸其中,才能真正走入荒诞派的艺术世界。

(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最后小印要说一句,荒诞终究是无意义的,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只有有希望努力去追寻,梦想是一定可以被实现的。

  话题征集

  评论区留下你最想看的话题,点赞前三名的话题有机会入选小印话题库,最终入选的inker会获得本印的独家赠书嗷~

  作者:飘

  责编:菠萝

  「小印安利TIME 」

  - 欢迎关注印客美学视频号 -

  ▼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商务合作
  微信号:shaohe010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