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保利2021春拍:曾梵志《面具系列》1610万元成交

时间:2021/6/24 14:18:08  来源:雅昌发布

  6月4日晚,北京保利2021春拍“现当代艺术夜场”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槌,本场重要作品——曾梵志《面具系列》从980万元起拍,以1400万元落槌,加佣金1610万元成交。

  曾梵志《面具系列》

  布面油画 197×69cm 2000年作

  估价:1200万-1600万元

  成交价:1610万元

  始创于1994年的“面具”是曾梵志最著名的作品系列,他在其中捕捉到了90年代中国的时代精髓,从此让他在当代艺术家中脱颖而出。“面具”代表了见证中国社会经历政治和经济巨变的一代人的声音。透过这些肖像,他试图探索公共社会和独立个体之间深具讽刺意味的差距,以及现代中国社会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并揭露那些被迫扮演新社会角色的人们所承受之精神折磨。

  在2000年所作的《面具系列》中,艺术家为主角设计了一种亮丽灿然却又矫揉造作的意态,人物身体微作扭曲,拿着帽子躬身,以一种时装模特儿、或是电影明星的姿态呈现于人前,诠释着“面具”系列的中心主旨——现代都市人的虚伪和疏离。

  同贝克曼的《穿晚礼服的自画像》类似,画中人物的着装被施以极尽奢华的笔触,甚至带有一种舞台感。曾梵志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画风:“把它画得特别灿烂,但也特别的虚假,就像舞台上的一种布景。人都是一种自我安慰,等着谁来拍照的很做作的姿态。“

  左:马克思 ? 贝克曼《红幕前自画像》1923 年作

  右:曾梵志《面具系列》局部

  自1990年代第一次展出以来,“面具”系列在风格上已有了很大演变,如果说最初的“面具”仍沿袭了“协和医院”那些狰狞、夸张的肢体和紧张感,画中主角仍为面具的存在而惶恐。那到了1998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面具"系列的背景变得更加鲜亮,人物似乎也不再会为面具而焦虑,而是慢慢适应了这幅新面孔。著名艺术评论家栗宪庭对其后期的画风曾有言:“曾梵志笔下的人物学会了放松。”

《面具系列》即是其后期的作品,画面的色彩变得更加明亮,笔触也变得更加条理精准。背景的天际线也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蓝色和米黄色的色块之间游移,使人不得不将其与马克·罗斯科的作品构图相联系。尤其是下方的黄色三角块面,与上方的蓝色形成对比,不单是从蓝到黄的色彩跳跃,还是矩形至三角形的组合变化,传达出明快生动的画面节奏。

曾梵志《面具系列1996 No.6》199 x 358.6 cm.油彩 画布(双联作)1996年作

  而相比与曾梵志晚期的其他“面具”作品,《面具系列》的特别之处在还在其罕见的长方形狭长画面尺幅。过去的面具作品,艺术家多用横构图强调一种水平、横向的空间意识。即使有竖构图,长宽比也一般是2:3的常规尺幅,而在《面具系列》中,却采用了更为极端的1:3长宽比,类似中国传统卷轴画狭长画幅,在视觉上强调了垂直、纵向的空间意识感,传达了空间上扬的意识。这种奇险的构图在曾梵志的创作生涯中也仅见于2000年,数量十分有限,因而难得。

  配合上戴面具的主角举步前行,更加强了画面的动态感,传达一种个体积极昂然、意气焕发的精神状态。连接着的是画面景观的扩展,场景由过去的封闭空间转移到更宏阔的海岸环境。艺术家在探索时代社会与个体的关系以外,进而开始思考着自然客观世界与个体的关系,丰富了“面具系列”的表现向度。

曾梵志《面具系列》局部

  除了艺术风格和技术层面上的演变,这一时期的面具也发展出了不同的意涵:它已经从负面的在社会裹挟下饱受折磨的意象,转变为奋发拼搏以臻完美,进而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象征。对此,张颂仁曾做出这样的解读:“对大众脸谱的描绘即赋予了自身假想的力量。带了面具的人物,一改被动承受的印象,变得更加主动,能够像社会人那样进行互动。”

  在《面具系列》中,观者能够想象原来的那个都市新移民已经变得更加游刃有余,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成就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这幅画中的面具已经不再是精神压迫的标志,转而成为了追逐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