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2 17:17:42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1 宋缂丝宝生如来图轴
当精微细致的宋画与缂丝相遇之后,一种集精美丝织工艺和极致绘画情趣为一体的缂丝画便产生了。缂丝画的出现,摆脱了宋之前缂丝实用品的束缚,使其有了较高的艺术观赏性,而其绘画性所展现的艺术格调,不仅再现了宋代绘画的绝美,也使缂丝艺术远远高出其他门类的丝绣艺术。
图3 宋缂丝喜报生孙图轴
图6 宋缂丝青牛老子图轴
图5 宋缂丝荷花图轴
图4 宋缂丝蓉塘戏鹭图轴
图7 宋缂丝紫芝仙寿图轴
本期来欣赏几幅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缂丝佳作。
图1,宋缂丝宝生如来图轴,尺寸84.8×57.2厘米。全幅以织锦技法制成,部分纹样磨损,但仍存有完整深蓝色底锦。部分纬线保有金线痕迹,推测原来用了不少织金手法。画幅以宝生如来为主要尊像,是佛教五方佛中的南方如来,一般右手仰掌施愿、左手持衣角作与愿印,身体多呈黄色,坐骑为宝马。此尊像坐于莲台须弥座上,背光两侧有大象、飞马、魔羯鱼、龙女、金翅鸟等六拏具。
图2,宋缂丝新韶婴戏图轴,尺寸82.1×74.8厘米。本幅为红地设色织,牡丹纹饰满布画面,花形繁复硕大。孩童十人,于新春过年时节,戏耍于花间,有的着官服,有的穿仆役、马夫服饰,扮演官员出巡、差役鸣锣开道的戏码,阵仗威风,既富趣味,又具吉祥意涵。
图3,宋缂丝喜报生孙图轴,尺寸113.2×68.1厘米。浅褐色地设色织,两只喜鹊高踞枝头,上下对鸣,坡石绿竹青青,绣球、玫瑰、野菊、山茶烂漫盛开,两株新笋从泥间冒出,“笋”谐音为“孙”,切题合旨点出画名“喜报生孙”。此作专为祝贺生子,为宋代缂丝吉祥花鸟精品。此幅所用的纬线材料,除背景、花朵及鸟腹为丝线,余皆用麻质纤维,增强湖石、土坡及树干、树叶的粗糙质感与重量,经纬线的位置互换,织成后,织面再倒装直裱而成,产生不同的效果。
图4,宋缂丝蓉塘戏鹭图轴,尺寸123.5×48.9厘米。素地设色织,荷塘一隅,岸边耸立湖石,三只白鹭鸶悠游其间。芙蓉、荷花、萱草相互争艳,天空满布彩霞,与流水交相辉映,一片生意盎然。全图以蓝、白二色为主,看似单调,却极富变化,画面典雅怡人。此件作品融和了各种“戗”色的缂丝技巧,产生颜色晕染的装饰效果,如以“长短戗”“包心戗”等技法表现鸟羽软毛、硬羽的质地,色彩柔和饱满。“勾”法缂出线条优美的花朵,画面生动传神,与宋代写生作品难分轩轾。
图5,宋缂丝荷花图轴,尺寸105×61.1厘米。深蓝地缂织池塘数株莲荷,花、叶挺出水面,临风摇曳,姿态万千。本幅织法细致匀整,荷梗、波纹皆墨笔添加及着色淡染。用笔处如缂织而出,缂丝与绘画难以分辨,在宋代缂丝作品较为少见。
图6,宋缂丝青牛老子图轴,尺寸108×51.7厘米。本幅以缂丝手法织造而成,一般织物均为通经通纬之作,而缂丝则为通经断纬之作。本幅色泽鲜艳,老子骑牛,手持麈尾,上方云气缭绕,地上为灵芝。
图7,宋缂丝紫芝仙寿图轴,尺寸94×60.3厘米。浅褐色地设色织。土坡激流,旁植海棠、雁来红、野菊,右岸灵芝杂生,紫薇盛开,双鸟栖息在枝头上。从花卉的名称来看,皆具吉祥象征,如海棠喻“满堂富贵”,雁来红有“老来娇”“老少年”之名。此幅所纬线材料别致,除背景、花朵、泉水及部分的鸟羽以丝线织成外,余皆用麻性纤维缂织而成,尤其将海棠叶粗糙的质感表现得写实逼真,在用材和缂织技巧上与“宋缂丝喜报生孙图”相似,应该是当时流行的织法之一。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