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5 17:05:23 来源:苏富比亚洲
香港蘇富比及梅洁楼联合呈献
「大师点滴 — 梅洁楼藏画」展览
近现代巨匠精品公开展出
见证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发展
呈现梅洁楼四十载艺术收藏旨趣
展览与蘇富比春拍同步举行
共襄艺坛盛事
香港蘇富比于四月十六日至二十日春季拍卖期间,将与梅洁楼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合办「大师点滴 — 梅洁楼藏画」展览。
梅洁楼乃香港私人收藏,致力于中国书画收藏,矢志搜求四十余年,积累近现代作品为大宗,博纳采菁,其品味之高、收藏脉络之完善,广为艺界推崇。梅洁楼亦专事艺术推广,历年来精心筹划多项主题展览,编次成集。今与香港蘇富比合办展览,以飨同好,好艺者不容错过。
展览精选作品三十六帧,范围自民国初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涵盖廿七位名家,无门户、派别之见,不以名气大小论,传统、创新兼采,且多为来源有绪、屡经展览著录,堪作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之缩影。参展画家如张大千,风格多变,既有早年以宋纸写成之黄山游屐十二开册,亦见出国后泼彩抽象佳构〈春云晓霭〉,至于其丈二花卉四巨屏更为展览焦点,与溥儒高近十尺之青绿山水、齐白石松鹰巨幅与王震山水大幛,皆画家倾力之作,蔚为大观。
蘇富比中国书画部主管叶卓敏于记者招待会展示张大千〈四季花木〉巨屏之一
同场包括齐白石早年山水、吴昌硕写松精品、陈少梅鲜见笔下之〈浴牛图〉、谢稚柳〈瑞雪图〉,张善子、黄君璧、贺天健之青绿山水、林风眠色灿夺目之〈闹天宫〉与〈风景〉、吴冠中经典题材之〈狮子林〉与〈笋林〉等,而李可染既有早年仕女精品,亦有六十年代〈昆仑山色〉,与傅抱石〈煤都壮观〉皆紧扣社会时代脉搏之作,岭南三杰师生与邓芬之作,题材广泛,呈现粤地之画风流变。
蘇富比中国书画部主管
叶卓敏
“梅洁楼收藏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其主人眼光独到,多年来潜心搜求,组成堪与博物馆媲美之收藏,今次荣幸于春拍期间合办此公开展览,共襄艺坛盛事。冠曰『大师点滴』,固为翰墨清芬,今得聚首一堂,呈现梅洁楼收藏旨趣之精髓,亦其倾四十载心力专志艺术之见证。”
梅洁楼策展人兼高级顾问
毛岱康(Catherine Maudsley)
“中国水墨画具跨越时代的永恒魅力,此亦梅洁楼四十载以来追求之旨趣。梅洁楼很高兴能透过这次展览与大众分享收藏中的画作精髓。二十世纪中国画在艺坛举足轻重,是传统至近现代的桥梁,创新不断,创意迸发。藉此次与蘇富比的合作,收藏中的巨作与多元题材作品众首一堂,展现出传统与创新对画坛发展之重要性。”
重点展品
张大千 四季花木〈竹、荷、菊、松四屏〉
水墨纸本 四屏 一九四五年作
每屏363 x 70公分
〈四季花木〉写于公历一九四五年八、九月间,未具确实日期,但应为八月十五日后,即抗战胜利之时。八载晦暗,终见光明,时借居成都昭觉寺之张大千难掩兴奋,倾力写成丈二巨制数帧,以抒欣喜之情。
本幅纯出素墨,收墨韵之趣。画高丈二,比例狭长,故构图尤具匠心,琅玕一双,节节上升,具青云直上之势,挺拔中展迎风之姿;苍松一幅,以鳞甲满布之粗干为主体,高不见顶,其枝干屈曲回绕,造型奇突,无乃画家为迁就窄长画面而设。荷、菊二幅,或拔地而立,或倚崖而长,四屏合而视之,自成纵横相交之势,构图顿见平衡。画家写来收放随心,雄浑恣放,见石涛笔墨丰神,虽寻丈巨幛,亦如游走于方寸天地间,足见画家大开大阖之魄力与襟怀!
林风眠〈闹天宫〉
设色纸本 一九七八年作
42 × 51 公分
本幅写〈闹天宫〉一幕,画面红光一片,白面头戴紫金冠者居中,自为齐天大圣,天将环伺,白髯老者执圈旁立,应为太上老君手持法宝紧箍圈,可知乃孙悟空从炼丹炉跃出后,风火相交,与诸将激战之状,属林风眠少数描划两个角色以上的群戏人物作品。画中流露立体主义表现手法的痕迹,肢体、面谱以几何图形呈现,粗重的色线穿插碰撞,以复杂的抽象结构呈现人物关系。背景尽涂朱红,密不透风,象征炽热之烽火气氖,笔墨强悍恣纵,色彩浓烈,更倾向表现主义式的情感释放,与早年戏曲人物追求典雅精致之手法迥然不同,亦见证画家一九七七年移居香港后更自由奔放之创作风格。
贺天健〈峡江云帆〉
设色纸本 一九四四年作
133 x 67 公分
贺天健擅于构图造境,具「开天辟地」之功。画中见舟越峡江,过叠嶂,虽波涛不惊,但水道甬窄,两岸峰峦壁立,巨岩破空突出,前后层层覆叠;栈道沿崖修建,曲折蜿蜒而上,山腰有高士筑室栖居,云气涌现,回荡穿梭于峡谷间。其幽、其险、其雄奇、其诡谲,诸般景象,多种元素,纵横交错,在其笔下构生奇境,虽未指涉取景何处,惟视觉效果强烈,尽现个人风格。其笔墨技法复杂多变,如董巨之长短披麻皴、燕文贵之石法等,均参合运用,岩侧峰巅或加攒点,或植林木,树姿或孤悬、或排列、或疏或密,加强了山岭巨岩的立体感。又透过云岚纵贯穿插,流动回荡,抒缓了空间张力贯盈的压逼感,全画虚实轻重得以适度平衡。
谢稚柳〈瑞雪图〉
设色纸本 一九四一年作
85 x 48 公分
时值夜雪,冥色四合,画家取纸暗黄,写「墙阴隠约见」之庭园一角。画中蕉叶数张,丰腴饱满,自边角斜出;细枝一根,瘦骨嶙峋,从高处屈曲而下,掩映其后。蕉花叶下探首,朱红在浅碧衬托下,瞬间成为画面焦点。花、叶、枝上,因降雪而铺上一床皑白,厚积薄盖,轻柔迷蒙,在暗黄纸色上尤显粉妆玉琢。全画写来似漫不经意,然花叶皆出细笔,枝干仍见老莲痕迹,因积雪重量而下垂之蕉叶,与后方疏枝恰呈轻重对比,细致经营处,尽见巧思。其构图取法宋画,以半边之势,仅取景物寥寥一角成图,背景隐去,画面大片留白,有利于气氛营造,敷色轻淡明快,意境雅淡,可见画家无意着墨于萧瑟之境,盖雪为祥瑞,乃来年丰盛之吉兆,「除夕」写此,乃寓画家对新岁之祝愿与期盼!
方人定〈悲秋〉
设色纸本
184.5 x 93 公分
方人定早年入春睡画院习画,拜高剑父门下,后东渡日本深造,专攻人物写生。他立志在乃师画风外另辟折衷东西之溪径,又主张内容改革,弃传统题材,以现代生活事物代之。本幅绘于一九三五年,即画家归国之年,画中文士黑袍蓝袴,负手执卷,悄然而立,一脸茫然,似陷入沉思,低首凝视随风飘散堕地之黄叶。其人物形象处理不重写实,非出典型素描,袛状轮廓大概,线条虚实相间,尤受二三十年代日本西画技法之影响,与徐悲鸿、蒋兆和融入西方写实主义之人物画法大相径庭。画中构图简洁,略去背景,着重整体气氛营造,敷色轻淡柔和,层层渲染下,见「撞色」「撞水」之微妙色彩变化,复以一地散落之霜叶,点出萧瑟苍凉之境,烘托画中人之心情,题曰〈悲秋〉,毋乃反映传统知识分子处身社会变化而苦无出路之彷徨无奈!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