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艺术品拍卖何时“翻台”?

时间:2021/1/4 14:44:21  来源:新民晚报 詹皓

  回顾2020年艺术品市场,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市场需要一次“翻台”。

  饭店里所谓“翻台”,就是前一批吃客结账,换一批吃客上桌。艺术品市场尤其是拍卖市场里的“翻台”,是指这一桌吃的时间太长,残剩着一些饭菜,吃客们依然高谈阔论着,旁边服务员偷偷拿眼睛斜你。

  为什么说艺术品拍卖市场需要“翻台”?这也是2020年带给我们的启示。

  抛开疫情之后艺术市场重启带来的短暂兴奋不说,这一年市场最大的启示,还在于一些新专场开启,一些新的门类大热,甚至一些新的行销举措出现。

  华辰拍卖公司秋拍推出一个“其命维新”当代新书法专场,其实就是大家此前非议颇多的“丑书”第一次集中上拍。为什么要推出这个专场,华辰老总甘学军解释说,自己做拍卖快30年了,回头看看究竟推广了些什么?其实都是些不需要推广的东西,比如张大千啦,《石渠宝笈》啦,价值早就在那儿摆着。所以拍卖需要创新,要挖掘还没有被社会广泛认识的艺术门类,甚至推动审美超前。

  从1993年中国有了艺术品拍卖开始,到现在,我们拍场上主打的,还是那些中国近现代大名头书画家的作品,中国近现代书画的市值几乎占了拍卖总额的四成。翻看27年前的拍卖图录,就会发现,一套几乎固定的阵容一直唱戏唱到现在。

  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是有价值;《石渠宝笈》、皇家用品、明清官窑,谁都知道好。拍卖公司每次上拍,如果没有那些大名头,心里似乎就没有底,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艺术品拍卖市场里的“标配”。

  但问题在于,藏家如同流水,队伍和心态是会变化的。首先是收藏口味会变,审美会疲劳。老是那些个大名头,无论对于投资升值,还是炫耀需求,都已经不再那么充满魅力了。一个收藏家,如果手上全都是这些年买的“标配”,估计将来自己都会觉得有点无趣吧。

  另外,藏家的结构也会变。一个人介入收藏也就那么30年,40岁以前没实力,70岁以后出货需求远大于进货。老子收藏古画加写实画派,儿子抱着限量版公仔不放,大家都是“年代剧”,谁也别看不上谁。这两年,千禧一代都开始入市了,所以潮流艺术风靡一时,艺术电商迅猛发展,绝不是为了宣传造势做出来的行情。

  艺术市场需要创新,新的拍品门类需要发掘,事实也证明,大凡艺术市场上第一次出现的拍卖专场,都能取得轰动效应,并且在受到追捧后渐渐成为拍场常规门类。比如第一次名人手稿、书法、影像、古典家具、紫砂、砚台、印谱专场,无一例外地取得了轰动效应,很快风靡全国,成为春拍秋拍里的常设专场。

  拍场需要新的审美触角,从业者要有高度灵敏的市场嗅觉,更要有一定的使命感。艺术品拍卖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每一次拍卖其实都是一次价值挖掘和文化创意大比拼。2020年拍场最热门的名人手稿文献、潮流艺术等,都是拜价值挖掘之功。

  开拓新的审美疆土虽然不容易,但是招式太过老套将来难免会被淘汰。所以与其说拍场需要使命感,倒不如说拍场需要有危机意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