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稀世国宝:有一种极简美 叫宋版书

时间:2020/12/28 2:05:26  来源:同古堂

  ▲永乐拍卖2020首拍 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永乐拍卖

  稀世国宝:有一种极简美,叫宋版书
  文/ 同古堂

  宋版书,存世珍罕,凤毛麟角,为古籍瑰宝,即片纸只字,亦珍若拱璧。清时,已有“一叶宋版,一两黄金”之说,其虽“以叶(页)计价”,藏书家仍趋之若鹜,唯宋版为尚,可谓吉光片羽。

  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文中有言“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又述言“三代之钟鼎,秦汉之摹印,汉、魏、六朝、唐、宋之碑帖,宋元之书籍等,其美之大部,实存于第二形式。”,即以“宋元书籍”媲美三代钟鼎、汉魏碑帖等。

  ▲新现: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局部,场景图

  文人与宋版书逸事

  古人好古,读先贤书。

  古往今来,关于文人与宋版书的逸事,亦是不乏。如赵孟頫曾藏有宋刻《汉书》集,卷首有其自画戴笠像,“桑皮纸,白洁如玉,四旁宽广,字大者如钱,绝有欧柳笔法。细书丝发肤致,墨色精纯,溪潘流渖”,以其纸质坚润,刊刻精绝,谓之宋刻之冠。

  明嘉靖时,此《汉书》流传至文徵明弟子“陆师道”处,此后,王世贞亦欲购藏,有言“前有赵吴兴小像,当是吴兴家入吾郡陆太宰,又转入顾光禄。余失一庄而得之”,可知其鬻以“一座庄园”,相易乃得。

  而后,钱谦益重金购得又复失,其“以千二百金从黄尚宝购之。崇祯癸未,损二百金,售诸四明谢氏。”,书去之日,钱谦益谓之“生平第一杀风景事也”,又如李后主“挥泪对宫娥”,感伤不已。

  其《初学集》卷八十五〈跋前后汉书〉有载:“床头黄金尽,生平第一杀风景事也。此书去我之日,殊难为怀。李后主去国,听教坊杂曲,“挥泪对宫娥”,一段凄凉景色,约略相似。”

  京山李维柱,字本石,本宁先生之弟也。书法橅颜鲁公。更曾言“若得赵文敏家《汉书》,每日焚香礼拜,死则当以殉葬。”

  此皆可窥“宋刻书籍”之稀珍,为士林所重。

  ▲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卷十八,局部

  亦或明末知名藏书家毛晋,为搜求宋刻藏书,其于藏书楼“汲古阁”门前悬挂征书启示:“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旧钞本至者,每叶出四十;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

  以至于书贩接踵而至,有“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卖书于毛氏”之说。

  此外,明朝嘉靖年间进士朱大韶,为得宋版《后汉记》,更不惜以美婢相易,美人闻之,哀作愁诗于壁上,诗云“无端割爱出深闺,尤胜前人换马时。他日相逢莫惆怅,春风吹尽道旁枝。”,此事见载于《逊志堂杂钞》。

  ▲▲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卷二十,局部

  宋版书,缘何稀珍?

  宋版书籍,缘何如此稀珍?

  其一,物以稀为贵。两宋距今年代久远,存世者多为孤本,文献价值意义甚大。其中,北宋连年战祸,除极少数佛经外,余者毁于一旦,而南宋也因元人入侵,存世寥寥。

  其二,纸墨精良。明高濂有言“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格用单边,间多讳字。用墨稀薄,虽着水湿,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

  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亦有言“其纸质墨色,炯然夺目,真藏书家不世宝也。入本朝,为居要津者取去。”,张应文《清秘藏》也说“无论墨光焕发,纸质坚润,每本用澄心堂纸为副,尤为精绝。”

  其三,刊刻精美。宋版书去古未远,多数印本保存古书原貌。古籍中,唐以前多为抄本,其质参差不齐。而宋代印书人,偏爱稳重典雅的楷体。书法则以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颜真卿等书家字体为主,其面貌在“似与不似”之间,甚得韵味。

  其四,装帧精美。宋版书最主要的两种装帧形制为蝴蝶装与包背装,其中又以“蝴蝶装”最是独特,美观且实用。

  其五,极简审美。其书之开本大小、行格疏密、天头地脚大小、字体排列,无不是后代遵循的典范。适当的留白布局设计,也体现了宋人的中和之美。

  其六,校勘谨严。其刊刻前,仔细编目、整理,又有复校、点检、复点检等多环典校,少有错误。

  其七,内容浩繁。其刻书内容囊括儒家经典、史地图籍、医书药方、天文历算、阴阳占卜、字书类书和唐宋名家诗文集等,后世古籍多据宋版校勘。

  ▲新现: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

  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

  宋版书如此稀珍,而此次现身“永乐拍卖2020首拍”的三卷宋龙舒郡本《王文公集》又尤为精绝,其正面刊刻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集,即《王文公文集》,其背文则皆为宋人书简,是宋代之实物文献,可补充史料阙失,亦是殊为难得 。

  ▲宋刻《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

  出 版:
  《王文公文集》,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原照片底本由北平故宫博物院制版)
  著 录:
  1.傅增湘撰《藏园群书经眼录》1155页,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2.《顾廷龙文存》337—340页,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出版。
  说 明:
  1.王文公文集17卷、18卷、20卷共三卷。其中17卷十九页,18卷十九页,20卷十八页。三卷共计五十六页。
  2.三卷纸背共有手札38通49页,酒物帐3页。
  3.原藏清宫内阁大库。上世纪四十年代北平故宫博物院曾制玻璃版留存。
  4.旧藏者刘启瑞(1878~?),近现代藏书家。字翰臣,号韩斋。江苏宝应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次年进士,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学士。宣统元年(1909)张之洞曾委派他和曹元忠等人整理内阁大库档案。内阁大库内多明文渊阁旧藏宋元秘本古籍,收藏宋元本及其档案甚多。据《藏园日记抄》记载,1920年傅增湘曾访问刘氏藏书楼“食旧德斋”、“抱残守缺斋”,观其藏书中有宋本23种,元本9种;其中宋本以《王文公文集》、《通典》、《隋书》、《居士集》、《资治通鉴纲目》、《谢宣城集》、《文选》、《水经注》、《文苑英华》等为最;众多宋元明刊本中有历代名家收藏和评注,后来这些藏书大多数被傅增湘购入“双鉴楼”。现根据傅氏《藏园群书经眼录》和《藏园群书题跋记》中多有其记载。其藏书印有“宝应刘氏食旧德斋藏书之记”、“刘翰臣珍爱”、“抱残守缺斋”等。

  宋龙舒郡本《王文公集》,后简称“龙舒本”,全帙一百卷,南宋以后,迄无翻刻。除此三卷外,原刻本传世仅存两残本,其中,上海博物馆藏有72卷,日本宫内省图书竂藏有70卷,两者如若合并除去重卷则可得一部《王文公文集》完书。

  而永乐拍卖“三卷”与上海博物馆藏,可谓渊源极深。

  据考,此二者原藏清內阁大库,光绪年间为宝应刘启瑞氏食旧德斋所得,除目录两卷外,计有卷一至三、卷八至三十六、卷四十八至六十、卷七十至一百,共七十六卷。

  刘启瑞,近现代藏书家。字翰臣,号韩斋。江苏宝应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次年进士,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学士,入民国后,弃官归隐。

  其所藏甚丰,据《藏园日记抄》记载,1920年傅增湘曾访问刘氏藏书楼“食旧德斋”、“抱残守缺斋”,观其藏书中有宋本23种,元本9种;其中宋本以《王文公文集》、《通典》、《隋书》、《居士集》、《资治通鉴纲目》、《谢宣城集》、《文选》、《水经注》、《文苑英华》等为最;元本《农桑辑要》、《东莱先生音注唐鉴》、《宣和画谱》、《西汉诏令》、《通典》、《秋堂邵先生文集》、《资治通鉴》等为最;众多宋元明刊本中有历代名家收藏和评注,后来这些藏书大多数被傅增湘购入“双鉴楼”。

  而此宋刻《王文公文集》,即为其宣统元年(1909)应张之洞委派,与曹元忠等人整理内阁大库档案时所得。

  ▲新现: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

  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傅增湘先生曾在《藏园群书经眼录》中有详细记录,其亦希望能够促成“刘氏藏本”与“日本宫内省图书竂藏本”两部宋版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残本的合璧。

  ▲傅增湘(1872—1949)

  为此,傅增湘多次致信时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的张元济先生,商讨此宋版书合印出版事宜。然而,不久后刘启瑞将藏书售出,此事则不了了之。幸得傅增湘曾借刘氏所藏残本,摄存有玻璃底片。

  此后,刘氏“食旧德斋”所藏之《王文公文集》先后转藏于南浔、南通等地藏书家斋处。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此残本现身香港书店。目录版本、文物鉴别学家徐森玉以及国家古代书画“五人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得闻此讯,欲购之回国,转入公藏。

  遂委托旅居香港的书画收藏大家王南屏,以及徐森玉之子徐伯郊洽谈此事,最后为王南屏所得。而本应筹款从王氏手中购回宋刻《王文公文集》的徐森玉与谢稚柳,因“十年动乱”开始,只得暂且搁置此事。

  ▲王南屏(后方立者)与父亲王有林,图片来源:雅昌

  1962年,在徐森玉的倡议与督促下,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傅增湘从“食旧徳斋”藏本摄存玻璃片及北京图书馆藏日本宫内省图书竂藏本照片补足一百卷予以影印《王文公文集》行世。

  ▲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王文公文集》,第五册

  ▲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王文公文集》,内页

  然据傅增湘在《藏园群书经眼录》卷13所载“王文公集一百卷”条(存七十六卷又目录二卷)著录云:“宋刊本。千行十七字,白口,左右双栏。版心上记字数,下记刊工姓名……宋讳’完’、’慎’不缺笔。此书字体朴厚浑劲,纸细洁坚韧,厚如梵夹。每叶钤’向氏珍藏’朱文长印(楷书),纸背为宋人简启,多江淮间官吏……”

  又对比上海博物馆所藏72卷,可知,此时与其摄存玻璃底片时,已流佚四卷,为卷十七至二十。

1  986年出版《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53期中,亦有载:“此集版框纵二十点六厘米,横十五厘米。半页十行,行十七字,版心下方镌有章旻、陈伸、吴全、余全、胡右等刻工姓名。此集的前后序跋均缺。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用江安傅氏从食旧徳斋藏本摄存玻璃片及北京图书馆藏日本宮内省图书竂藏本照片补足一百卷予以影印,从而得知食旧德斋藏本自江安傅氏摄存玻璃片以来,又经佚去卷十七至二十。”

  而此次现身永乐拍卖者,即卷十七、卷十八、卷二十,与上海博物馆馆藏,原属同一本,卷十九则暂不可得知。

  “龙舒本”72卷,归入公藏

  得知王南屏购得刘氏旧藏后,日本千方百计欲重金购买,均遭王氏拒绝。其以此为中国国宝,又此前有言在先,不论何时,必须送回大陆,归入公藏。

  “文革”结束后,上海市文化局、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联合向文化部文物局递交《关于接受香港王南屏捐献宋代珍贵文物并允许落实政策的200件明清书画运港的请示报告》。
  
  1984年11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报告上作了批语,又将此报告批转给总理赵紫阳和副总理姚依林。

  谷牧的批转内容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已酝酿了一年多,需要抓緊时间,快办,办好。已经落实,归私人所有的明清书画二百件去换回国内根本没有、全世界也不会有的王安石手书经卷和“孤本”书,何乐而不为?请紫阳、依林同志批。”

  很快,赵紫阳、姚依林接到报告,即于11月21日画圈批准。

  ▲ 宋刻 《王文公文集》,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至此,刘氏旧藏“宋刻《王文公文集》”终得以归入公藏。然而殊为遗憾的是,1985年,捐赠典礼前,一直保护国宝的王南屏已于美国逝世。

  宋龙舒郡本《宋人佚简》

  南宋初期,由于纸张短缺,二次利用旧公文纸张或私人信件刊刻文集,蔚为风尚。此即古籍版本的特殊形态——公文纸背文献,也被专指是,宋元明时期利用官府废弃的公文档册账簿(包括私人书启等写本)纸背印刷或抄写的古籍。

  如曾巩的《局事帖》,即书于以乾道淳熙两朝官牍所刊刻《三国志》背面,可知彼时类此现象并不鲜见。

  ▲曾巩 《局事帖》

  此三卷宋龙舒郡本《王文公集》,纸张皆为向汮所用舒州公库旧牍的背面刊制,每页则均钤有“向氏珍藏”楷书朱文长方印章。

  向汮,本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南渡侨寓镇江,向氏为两宋望族,汮为向子莘幼子、向敏中五世孙。宋神宗赵顼立向皇后以来,其族愈颖。南宋绍兴末,其从父向子固知扬州,向子忞官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向氏一门,备受重用。

  向汮于绍兴三十二年,以右朝奉大夫权知舒州军主管学事兼管农营田事,于隆兴二年(1165)致提举淮东路常平茶盐公事(见《宋会要辑稿》一百一册),乾道二年(1166)代周淙知扬州兼淮南东路安抚使(见《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乾道八年(1172)正月出知平江府(见同治《苏州府志》),同年六月改主管台州崇道观等职。

  其所往来者,皆达官贵人。

  ▲背文书简 书者简介

  背文书简,共九人,计38通49页,酒物帐3页,中有名宦、将士、文人、学者。书者分别为向汮、周彦、权安节、吴巘、汪舜举、钟世明、张临、尹机、雷豫,皆彼时名士。

  ▲新现: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

  ▲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背文《宋人佚简》,局部

  关于向家的鼎盛家世,南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九十九即有载:“上问:「宰执亲戚为谁?」布曰:「向子莘是臣壻,鄜延勾当李夔是黄履甥,章綖是惇姪。」”

  ▲南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九十九

  曾布,字子宣,太常博士曾易占之子,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变法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南丰曾氏为耕读世家。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七人合称“南丰七曾”。

  晚岁时,曾布与蔡京不协,落职,累贬舒州,逝后被追赠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号“文肃”。皇祐二年(1050),王安石在鄞县(浙江宁波)任满,次年五月,文彦博推荐王安石任馆职,王推辞不受,被任命为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

  可见,曾布、王安石、向汮三人都曾在舒州任职,而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亦是于舒州刊刻,颇为传奇也。

  向氏家族中,向敏中为北宋初年名臣,其由进士及第,官至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逝世后,获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简”,后加赠燕王。而向皇后为其曾孙女,宋神宗赵顼皇后。1085年,宋哲宗继位,尊为皇太后。1100年,宋哲宗去世,一度临朝听政。力排宰相章惇之议,拥立端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

  ▲向皇后

  向汮其则为向敏中的五世孙,是向皇后族亲,历官右朝奉大夫、 权知舒州等官职。

  此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即其以身为舒州主官时,所收集的公文纸刊印而成,其背文多是其与同僚之间的信札往来,另有部分地方酒务帐等。

  这些信札,可窥当时士人之间的交谊,而地方酒务账可反映酒务的规章制度以及酿酒匠人的社会地位。同时,因酒务帐虽是格式化文书,然其为日帐,每日呈报,部分留有日期,据此可佐证“龙舒本”的大致刊印时间。

  ▲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背文《宋人佚简》,局部

  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龙舒本”背文书简及酒务等,辑佚成册,又由于主要为久佚的宋人书简,因以《宋人佚简》为书名。

  《宋人佚简》为极为珍贵的宋人历史文献,堪称“国宝”,为学界珍视。

  《王文公文集》存世版本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其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又以“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将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此即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不过,王安石生前并没有编撰个人文集,其去世之后门生、长孙先后奉召编撰,历经数次,有临川本、龙舒本、杭本等,均由后人不断增补或是修正后刊刻。

  其中,最早版本为薛昂、王棣先后奉诏编撰。徽宗政和年间(1118年),薛昂奉诏编订王安石遗文《王安石集》,宣和年间,王安石的长孙王棣也奉召编纂。

  两宋之交,闽、浙间有王安石文集刊本流行,不详所自。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抚州知州詹大和在闽、浙旧本的基础上,于临川刊刻王安石文集,世称“临川本”。黄次山为之撰序。詹大和“临川本”分为前、后集,共180卷。明朝时,曾有复刻。

  “龙舒本”则即由向汮刊印于安徽舒州,有《王文公文集》一百卷刻本流行。绍兴二十一年(1151),王珏刻王安石集,题曰:“比年临川、龙舒刊行,尚循旧本。”,“龙舒本”南宋以后,迄无翻刻。目前所知全世界仅存有两部,且都为残本(上博残本存72卷、日本残本存70卷)。

  而上文有言,此永乐拍卖三卷孤本与上博残本,皆原为刘氏旧藏,同属一本。

  绍兴二十一年(1151),王珏在杭州刊刻“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世称“杭州本”。“杭州本”主要依据的,是北宋薛昂所编王安石文集的遗稿,以及自家所藏王安石遗文。“临川本”、“龙舒本”,以及“闽、浙旧本”,王珏在刊刻时曾予以参校。

  两宋雕版刻书:官刻、私刻

  两宋时期,为我国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刻书行业甚是兴盛,举凡政府的国子监、司、库、州、军、郡、府、县以及民间的家塾、坊肆等皆竞相刻书。

  刻书中心地区主要为浙江、四川、福建三个地区,大抵浙刻最善,川刻最贵,闽刻最差而量多。

  其中,浙江位处江南,刻书业遍布临安、吴兴、衢州、婺州、明州各地,以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为中心。四川则集中在成都和眉山,宋初曾在此开雕工程浩大的“大藏经”。福建主要分布在福州、建阳等地,民间书坊尤其发达,种类多、印量大、流传广,正所谓“建本遍天下”。

  相较于民间私人刻书,内府及官刻,最为精良,亦可窥其时雕版事业巅峰。而此“龙舒本”为向汮刊印,其权知舒州,故此本应归属于“官刻”范畴。

  龙舒本《王文公文集》意义

  关于“龙舒本”的学术意义,王安石研究专家刘成国指出,首先,目前所见王安石文集,惟有“杭州本”与“龙舒本”。而目前所见,“杭州本”只有宋刻元明递修本,其中宋版大概仅存全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其他为明代补版。相比之下,“龙舒本”是现存刊刻时间最早的王安石文集,且完整地保存了宋版的原貌。

  ▲文宗重光——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学术研讨会

  其次,“龙舒本”中有一百多篇诗文,未见于“杭州本”。将“龙舒本”与“杭州本”对校,前者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王安石诗文异文,特别是诗歌、墓志部分,具有极大的校勘价值。

  此外,“龙舒本”背文上的公文、佚简,是研究宋代书札内容与格式及公务交往的最佳资料,可以补《全宋文》之阙。

  ▲文宗重光——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学术研讨会

  事实上,宋人手迹,存世寥寥,本就几不得见,而此三卷如此体量的宋人手迹及雕版,无疑是具有重大的“复合型”意义。

  即使纯粹以书法而言,《宋人佚简》中九位书者的笔墨也具有书家风范,或敦厚古雅,或笔势流畅,或结体宽博等,类于曾巩“局事帖”,也是书法史上“稀世之宝”。

  ▲国宝百年流传纪实

  私以为,若此三卷“龙舒本”孤本,能与上海博物馆残本“合璧”,则最是幸甚,斯仰赖于“盛世”之功,定为后人所激赏也。

  参考资料:

  1、王林娇:拍卖前瞻|国宝再现!湮没数百年的宋版《王文公文集》与52件宋人书札;
  2、沈津:宋版书流传千年的魅力;
  3、范景中:宋版之冠!赵孟頫藏《汉书》考;
  4、顾廷龙:《宋人佚简-序》1989年;
  5、柳向春:《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珍赏》2012年;
  6、佚名: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版古籍,人间至美;
  7、南方都市报:现存刊刻时间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再现三卷孤本;
  8、永乐:文宗重光——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学术研讨会
  9、柳向春:新发现王文公文集残卷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