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陈博贤 | 三维世界的“心空间”,二维平面的“心视觉”

时间:2018/12/9 10:20:31  来源:艺术时间ArtTime

陈博贤

我愿意让眼睛所观察到的世界关联内心,更愿意让内心所感知的世界引领“心视觉”。
——陈博贤

中西兼容 古今并收

  从清华美院本科到学院推荐免试的研究生,陈博贤可谓是一枚“艺术学霸”。1995年“7·29”特大洪灾让泛滥的浑河洗劫了整座抚顺城。浩劫过后,一片狼藉,鱼儿游上了街头,也让鱼贩子有了上街叫卖的商机。虽然这是抚顺人民的一场灾难,而在两岁的博贤的眼里,这场景天真有趣,母亲惊喜地发现,从那时起他已经能够用木棍在地上描绘街头所见的鱼,那是博贤第一次拿起“画笔”。在幼儿园时期,他已经能够将人物形态准确地表现出来,这让老师惊奇不已。小学三年级时,陈博贤正式开始跟随老师学习国画。高二时,成绩优异的他在理工科与艺术之间选择了艺术院校。

  陈博贤欣赏的艺术风格十分多元。他喜欢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后印象派的梵高、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基弗尔,他们所呈现的画面为陈博贤的艺术视角带来新的启发。他更喜欢五代的董源、宋代的赵佶、元代的黄公望,他们苍茫空寂、精妍秀润、浑厚华滋的美学意趣,都滋养着他的艺术创作。

  陈博贤同时也关注当代艺术中的架上绘画。徐累的“新工笔绘画”在他眼中是一种携带着古典基因的现代趣味;刘巨德那看似对生命力的平凡表达方式,却映射着他浩瀚的宇宙观;陈辉教授是他的导师,无论是博采众长的艺术视角、还是随性的画面组织、甚至生活的敏感体察,都深深地影响着他。陈博贤认为,自己的创作总是在不断变化,文化的兼容与个性化的表达也许便是他最显著的特色。

跨越尺度的意味

  陈博贤在创作时,对光影和色彩所构成的新的画面结构有着浓厚兴趣。他的一系列作品都呈现出传统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互相渗透的意味。在其中,技法退而成其次,传统神韵和现代格局融合的新造型语言才是他不断寻求突破的焦点。生命真实的体验和表达才是他艺术创作永恒的精神动力。

2013年,第一幅参赛作品《尘封》获得首届大学生粉画作品展入围奖。陈博贤对光影、色彩、线条的塑造特点初露端倪。

  陈博贤依据KTV中朋友聚会的情景创作了《夜未央》与《迷迭歌》系列,这也是他自己认为比较有标志性的作品。创作之初,他原想延续习惯采用传统工笔画的方式进行表达,却发现在情绪与语言的表达上存在太多限制,于是决定弃用写实的线条造型,改用具有流动性的色彩来表达迷乱光线下的物象重组,迷幻意识中的浑沌意境。

2015年,中国画《夜未央》,生宣,中国画颜料、岩彩,墨

2015年,中国画《迷迭歌》,生宣,中国画颜料、岩彩,墨

  《醺》则是运用了同样的创作手法,描绘一只躺在地板上的小狗,主观的造型表现出温暖的情绪,明亮的色彩中透露出冷静的“视觉”。

2015年,中国画《醺》,生宣,中国画颜料、岩彩,墨

  在此之后,陈博贤的水墨山水更加注重传统的回归,大面积的皴染、展现出辽阔而恢宏的气势。《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就是这一特征的展现,作者以“目识心记”的方式进行创作,通过过往的个人体验,提取心中的绘画素材,加入主观想象,构成一幅具有诗意和禅境的画面。《只在此山中》与《雾霭山居图》则是这一创作方式的延续,在笔墨的运用上也更加成熟。

2016年,中国画《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纸本水墨

2017年,中国画《只在此山中》,纸本水墨

2018年,中国画《雾霭山居图》,纸本水墨

  厚重饱满、苍茫雄浑、抒情达意也许是他作品所要呈现主要的审美特征。对于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作品,陈博贤认为,它们具有视觉的流动性和音乐的抒情性,他试图在混沌和秩序之间中寻找一种诗意表达。

  在绘画之外,陈博贤还曾设计过科学杂志、教材等读物的插图。大二时,他担任了定格动画片《水果惊魂夜》的剧本、分镜与导演。他说,绘画是作者人格的一个侧面,多样的形式创作对他来说便是丰润自身思想、强化敏锐触觉的一种职业训练了。

2012年,动画《水果惊魂夜》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第三届影像嘉年华动画组二等奖、清华大学金紫荆微电影大赛优秀奖等奖项。

社交免疫 “浩然正气”

  作为一名90后,陈博贤常用的APP只有微信,偶尔会发一些朋友圈、浏览微博。由于担任学院的团委书记,他需要与不同的人交流学习。他形容自己是一个感情饱满却不冲动的白羊座,在社交媒体、娱乐与消费审美大行其道的生活中,他认为商业行为介入艺术创作,不仅能为他的艺术生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同时也让自己的艺术作品有更多的机会与大众交流。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他始终能够不忘初心,保持冷静的思考。

  他认为,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艺术创作不单纯是艺术家个人的事,还要承载社会文化传播的功能。身为一名青年艺术家,不仅要具备艺术创作的技能,还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勇担使命。陈博贤将“浩然正气”作为自己追求的绘画境界,这也是他内心追寻的精神价值所在。展望自己的创作生涯,他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参与艺术教育相关工作,为培养整个社会高尚的、健康的审美趣味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6年,陈博贤在清华暑期团校活动上,代表校团委赠予国务院参事何茂春先生书法作品。

2017年,表演艺术家陈佩斯在清华召开讲座,陈博贤赠予素描肖像画。

2016年,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成立7周年时,将陈博贤的书法作品作为院长姚期智先生70大寿的赠礼。

陈博贤个人简历

  2011年,入选清华大学第十一期“饮水思源,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

  201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国画专业,取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

  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辅导员。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委书记。

  清华大学思源骨干计划成员。

  曾获2011-2012学年度、2012-2013学年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13-2014学年度获得清华之友-郑格如奖学金。2017-2018学年度研究生光华二等奖学金。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荣誉。

  2010年获得王小慧艺术中心主办的“2010梦想计划”创意大赛入围奖(全国60强)。

  2012年,动画《水果惊魂夜》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第三届影像嘉年华动画组二等奖、清华大学金紫荆微电影大赛优秀奖等奖项。

  2013年,作品《尘封》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粉画作品展入围奖。

  2014年参加“艺术未来”——2014(中山)首届世界青年艺术家作品展(中山市博览中心)。

  2014年获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五届“爆破”学生优秀作品展三等奖。

  2015年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迁变”学生优秀作品展,作品《归途》获得“艺术新秀奖”及“网评人气奖”。

  2015年参加学院本色2015美院在校生创作展(中央美院美术馆)。

  2015年至2018年参与北京大学“汉字”MOOC项目插图设计工作。

  2017年参加“睛彩”·2017国际青年艺术展(北京宾大沃顿中心)。

  2017年参加2017“丹青语境——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青绿、重彩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师生创作作品展。

  2018年参加学院本色2018美院在校生创作展(中国美院美术馆)。

  2018年参加“北京意象、诗化海淀”绘画作品展(海淀美术馆)。

  绘画作品曾被清华大学作为校礼赠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尔兰高威大学、都柏林大学、伦敦国王学院。

  曾为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陈健、联合国协会副会长张丹、中国前驻法国斯特拉斯堡总领馆总领事张国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张涛、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佩斯等人绘制素描肖像。

  书法作品曾代表清华大学作为校礼在姚期智先生70大寿时赠予姚先生,代表校团委赠与国务院参事何茂春先生。

  作品及个人事迹曾被清华大学信息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官网、官方微信,清华大学团委组织部报道。

  作品及文章曾发表于《大河美术》、《第六届国际茶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