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当代水墨画名家郑忠的艺术之路之十九寻幽探微黄丹麾

时间:2018/1/19 21:21:16  来源:作者:郑忠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北京的一次全国版画展览中因版画《惊蛰系列》而与黄丹麾结缘,印象里那时他还在鲁迅美术学院任教,他犀利的眼神从我“荒诞不经”的独具特色的作品中看到一种东西,有别于以往所接触的版画理论家的评判与阐述,甚至有一种意愿,欲为我撰文,对于初出茅庐误入版画界的我为之一怔,受宠若惊。可惜来去匆匆,一别后天南海北,音讯睽违,但心里总是念叨着这个名字。

  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生命中该来的一定会来,十多年后,文化艺术市场报的周主任谈到我的画风,说为你引见一位理论家,一说名字,哦!巧了!

  于是第二次相见是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编辑部,又让丹麾吃惊的是“郑忠从版画家变成了水墨画家!并且和他的版画风格一样的独居特色”,编辑部地方小,把画摊在地上,几乎难以置身,在这局促的地方,丹麾眼神如炬,寻幽探微。用他极富思辩的逻辑性,赋予我的探索以理性的归纳,同时对我西画的观念、空间感、综合技法与水墨的交融与渲染给予点赞。

2012年于《中国美术馆》编辑部与黄丹麾分别数年后不期然而相遇,观看郑忠水墨作品。

观看郑忠的书法作品,一个搞抽像版画出身的人写一手娟秀的小楷,让黄博感到惊讶。

《中国美术馆》编辑部

左起为文化部《艺术市报》编辑部周进主任,《中国美术馆》黄丹麾(博士、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公共艺术网主编),艺术家郑忠。

  没过多久,他在为我的画册撰写的“意象建构与幻化空间——郑忠“后抽象”水墨画解读”中说到:

  郑忠的“后抽象”水墨就是在前人探索中国画的现代性路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美学精神和中国笔墨形式,结合版画等多种现代艺术形式,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大胆地革新与改造,使之具有新的意趣与境界。这种革新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其一,以幻化的笔墨与色彩来营造虚拟的抽象视觉形象体系。郑忠的后抽象水墨将西方那种冷抽象(几何抽象)绘画风格或热抽象(抒情抽象、色彩抽象)艺术范式与中国传统文人大写意画的意象建构有机嫁接,创造出一种既区别于“不似之似”“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般的中国美学精神,又有别于西方抽象主义的一种后现代语境下的诗化境界,具有浓郁的后现代诗学表征,如含混、模糊、反讽、戏谑等图像意义。

  其二,郑忠的后水墨抽象吸收了西画中的光影变化与版画中的肌理感与印痕感,将泼墨与泼彩予以交会,晕染、渗化成视觉空间符号与精神空间体系,建构出看似“无目的而又合乎目的性”的理性哲思。

  其三,与80年代出现的“实验水墨”“抽象水墨”或“现代水墨”相比,郑忠先生摒弃了“西方艺术中心论”,不再迷信、盲从西方的艺术话语,而是以东方艺术精神为核心,于中西艺术的交汇点上寻找突破口,他不是一味追求理性或逻辑,而是具有苏轼所说的“意造无法”“无意于佳乃佳”的偶然美学效果,这种效果是一种不受一切艺术程式羁绊与束缚的“无法之法”,是一种“意趣天成”的诗性的自然流露。

  其四,这种既具有理性逻辑又超越理性思维的艺术精神可以概括为“诗性逻辑”,这种艺术逻辑就是反对理性的过度介入,主张将直觉、悟性和灵感引入艺术创作之中,一方面弱化了逻辑与概念以抗拒传统水墨的“千人一面”,另一方面又强化情感、意趣以扩张水墨艺术的想象力与感召力,在这一减一增的张力运动中,理性让位于感性,逻辑让位于迷狂,进而形成“境生象外”“得意忘形”“迁想妙得”和“气韵生动”的最高艺术境界。

  其五,郑忠的后抽象水墨将水与墨、墨与色、理与法、似与真、简与繁、形与意、风与神、物与境有机同构,追求天人合一、心物两忘、神形统一的超凡脱俗之格调,在此简到极处即是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时,泼彩与泼墨、滞涩与流畅、浑厚与升腾、奔放与工致、邈远与深邃、浓烈与轻盈、开合与聚散、斑驳与瑰丽、丰盈与空灵、线性与体块、结构与空间等既对立又统一的多元因素无不相辅相成、合而为一。

  他还在文章中引用我的散文:

  “在白昼的山阴道上,光影与风声共舞,时间在空间漫步,水韵在宇内弥散,就好像荷马的诗篇,轻轻地来……轻轻地去……我的心灵像是一个难以名状的乐器,被无形的手指轻弹!时而滔滔汨汨,时而低吟浅唱,时而澎湃激越一泻千里,时而轻拢复挑九曲十八涧,如影随行暗唱天光振颤,共渡弱水三千!远处传来空谷之音,一曲神秘的歌谣,掠过星星点点的圣光,掠过水墨的涟漪,掠过海洋、岛屿、峡谷、河床、沙滩……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天际处、征程上……飘过一骑征夫的信天游!”

  给我以更深的启迪。

  后来每有新作我都会到他的编辑部请他看看,点评,给蛰居山野,闭门造车的我以“明灯也似的光照”,如斯积累,年复一年,现在想起来在艺术人生的征程上,有这样一位美术学的巨子是我的良师益友,不计报酬地关注、引导、批评、鼓励,真是我的福份。

  而艺术家的生活尤如生活在水中的青蛙,大部分的时间在水里悠游,偶尔出来透透气,而我三十年来的透气方式一是运动,二是读书,三拜师访友。如此动与静构成了离群索居、行吟江湖、深居简出的“孤独的我”的艺术生活、生产方式。

 

2013年“郑忠水墨画展”在北京希尔顿酒店举行,丹麾兄出席开幕式。


2012年世纪风华---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艺术家邀请展暨高峰论坛上黄丹麾与参展艺术家郑忠相遇

  此次“山海观澜”郑忠水墨艺术展,他的致词又让我有所发现,有所期待,他说到:“今天郑忠先生的绘画作品,我认为可以用“后意象”予以定位,后意象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画之上的一种后现代绘画图像形式。文人写意画强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强调意在笔先,郑忠先生对此进行了继承与再造。郑忠先生的绘画在承续文人写意画的同时,又把张大千先生的泼彩画、刘海粟先生的彩墨画予以吸纳。这种“后意象”与“新彩墨”是对传统山水画的一种超越,即打破那种对客观物象的临摹与对现实山川的仿照,走向了一种心象的物化,强调人的主观精神和自由心性的率性抒发,这种“后意象”抒发打破了一种理性逻辑的建构而走向了情感逻辑的建构,因为郑忠先生的作品往往描画的是一种亚抽象或者是准抽象图式,它不是一种纯粹的抽象,因为像蒙德里安这种纯粹的抽象是一种冷抽象,强调几何主义,它也不是像康定思基那样的热抽象,因为没有走向完全的色彩抽象,郑忠的作品带有具象的印记和一种意境的笔墨化、彩墨化的符号显现,但是郑忠先生的这种“新彩墨”又没有具体的山水,你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一个具体客观明确的对象物。这种“新彩墨”当然有画家自己一个大致的生活缩影,比如郑忠先生当过海军潜水员,他对大海非常的熟悉,也非常有情感,所以他把大海作为他的主题,大海既博大又坚深,是军旅使命与浪漫情怀的一种符号象征。他在艺术境界的锤炼上把西方的表现主义乃至新表现主义造型观加以吸收,但更多的还是中国的水墨精神。”

2017年“山海观澜”郑忠水墨画展开幕式上丹麾致词。

  从版画家转型时期的《谷音系列》得到丹麾的肯定与鼓励,到2017年《谷音》入选香港全球水墨画500强大展。说明了他的预见与评审团专家的同频共振与先见之明。两年前他看过的《谷音系列》后来也载入陈孝信主编的《文脉中国》,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人生征程成功与否问题的关键是你要在恰当的时候遇上“恰当的人”,听上了“恰当的话”,做了恰当的事。现在顾首回眸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阵痛与徘徊啊!幸哉!

  丹麾兄还在“后意象与新彩墨-郑忠先生绘画作品解读”一文末总结到“郑忠先生以一种非常具有直觉性与聪慧感的语言形式完成了与当代文化、当代艺术的对接与共振,这就是郑忠先生对当代彩墨画的新创造。”

  阿弥陀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