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推动了雕塑的发展

时间:2002-9-23文章作者:cnartw.com


北京市领导与中外嘉宾出席“二○○二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开幕式,上图为作品《钢琴》



雕塑展标识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雕塑来说,今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有两项重要的雕塑活动使雕塑成为一个大众话题,并为大众所关注。

  7月27日,被认为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二○○二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开凿仪式,在北京国际雕塑园举行。这次雕塑艺术展在此前的4个月的征稿时间内,共计收到800多位作者的设计方案2398件,其中有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62个国家的150位国外雕塑家的521件作品,另外还有3位香港雕塑家的5件作品;1位澳门雕塑家的7件作品;5位台湾雕塑家的16件作品。经过2个月的准备之后,这个展览于9月7日正式开幕,共有150件作品参展,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作品在雕塑家的工作室中完成,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在现场加工制作。


[美]约瑟斯·莫洛雷斯《织岩》



[澳门]陈斌《力量》



[中国]石向东《行进》



[中国]陈萧汀《高原牧歌》



[中国]朱尚熹《盛大节日》

  8月1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西部风”雕塑巡回展,首展在北京王府井商业街举行。这次展览共收到各地的作品方案250余件(组),展出作品120件,将在西部13个省区、直辖市及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巡展,其中9月1日巡展至陕西省美术博物院广场;14日巡展至成都市春熙路步行街。

  中国是具有雕塑传统的国度,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雕塑的杰出成就。但是,与西方具有公众性的雕塑相比,中国的雕塑大都是为死人服务的,秦汉、六朝的陵墓雕塑基本上反映了这种倾向,还有各个时期占主要份额的用于陪葬的明器。除此之外,中国的雕塑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之中。实际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雕塑,基本上是西式的,是一种具有公众性的雕塑,这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具体成果,典型的代表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当代雕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50年代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十大建筑的修建所带来的雕塑的多方面的运用,这也是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最初的成果。尽管中国历史上不乏纪念性的建筑和浮雕的成就,可是像人民英雄纪念碑那样的建筑以及与这一建筑相应的浮雕,则更容易在西方建筑和雕塑的传统中找到它的渊源。这一时期的公众雕塑,发展有度,严谨而庄严,所以有许多代表时代的经典之作。当代中国雕塑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是在80年代之后的大规模城市建筑期间。这一时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雕塑被普遍运用于包括乡镇在内的各种公众场合之中。这是一个无序的发展过程,关于雕塑的各种问题都在这一时期暴露出来,而各种劣质雕塑泛滥成灾,更是成为视觉污染的主要来源。在这样一个可以视为是“雕塑运动”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误解为城市化的特征就是雕塑,所以雕塑在这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对公众的普及性的教育。过了20年(在许多地区并没有20年),当人们回头审视那些雕塑的时候,才发觉除了雕塑自身的问题之外,还有雕塑的环境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宜安放雕塑,同样一件雕塑被安置在不同的环境之中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而对于雕塑自身来说,它的素质更是其生存的命根。

  9月初,北京的媒体上传出了北京要拆除劣质雕塑的消息,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说有关部门正对《全国城市雕塑管理办法》进行修改,相信此前的那种无序发展的状况将可能终结。

  检查一下雕塑在20年内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公众场合有多少被称为“劣质”的雕塑,而这些劣质的雕塑又花费了国家和纳税人的多少钱财,更重要的是这些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的雕塑正严重侵害了当代中国的视觉形象。在强调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传统中,中国人自古就把“自然”奉为至高无上的审美准则,而在我们今天的环境中,城市化虽然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损害了环境的自然,而许多雕塑则在自然中画蛇添足。因此,城市要发展,雕塑要发展,人们更渴望要求生活中的自然。况且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也可以有一些城市没有雕塑,而以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的那自然的自然取胜,岂不更能表现中国城市的特点?


《祥龙献瑞》



《和平》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