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17页 共503

文脉·心迹-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学术推荐画家:学会理事——高顺岭



时间:2022/5/5 10:37:20 文章来源:江苏省中国画学会 

个人介绍

  高顺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艺委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客座教授,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南京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客座教授,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特聘教授,广州大学岭南文化艺术创作鉴赏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荣誉理事长,江苏当代书画院特聘画家,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省直书法家协会会员。

  其诗文画偈亦甚工,主事山水,旁及花鸟、人物,作品深得山水之真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笔墨宛润,亦动真思;融北方山水的气韵雄浑和南方山水的绮丽清秀,刚柔并济,深邃悠远,自成高格。山川以寥放,水墨湛清华。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内外美展和书法展,多篇美术专业论文发表在《艺术百家》《美术教育研究》等中国权威学术、国家核心专业期刊。出版有《美术教育与实践研究》《绘画艺术与美术欣赏》两部专著和《高顺岭书画集》。

名家点评

气韵生动,意趣天成——高顺岭山水画赏评

文/田野   

  中国画作为传统民族艺术的瑰宝,以卓然的品格、深厚的积淀、超拔的精神和精妙的技法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绘画形式相比,都毫不逊色。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代艺术家又处在一个全面开放的时代,中国画的转型也是大势所趋,并且这种现代转型不可避免地让传统中国画的精神理念,技法发生改变。

  高顺岭先生的绘画作品不囿于前人,他把个人的体验和艺术理想融入光与色,墨与彩的抒情叙事中,从西方艺术的崇高意蕴到东方艺术的轻灵诗韵,将人类不同的文化积淀,作为精神源流渗透入艺术的流变之中,在他孜孜不息的探求中,他让心底的灵韵幻化成为照亮艺术前行的航标。

  中国传统文人几乎是拒绝色彩的,高顺岭先生的画作虽用彩墨表现,但并无哗众取宠的媚俗之气,他笔下的色彩对比中呈示出和谐、灵动,是富有激情和浪漫的旋律。

  高顺岭先生将绘画所表达的情怀融入墨彩的内涵之中,成功地创造了东西方韵律结合的新图式和中国经典绘画的审美新规律。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他们在生产实践中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这是就整个人类活动而说的,那么绘画艺术作为一种专门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艺术产品,就更应当按照美的规律而创造。

  作为中国画,它除了要遵循一般的美的规律之外,还有遵循中国传统绘画规律。就一般的审美规律来说,一件绘画作品,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但艺术表现上首先要求形式的完美,因为绘画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呈现在观赏者面前的首先是一种形式,没有形式内容便无从表现。同时内容和形式又不是割裂开的,有形式,必有内容,而且内容存于内心,而心灵的外化,就表现为一件绘画作品。

  高顺岭先生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灵光,这种灵光超越了关于艺术的种种理性与逻辑的判断,打破了以往经典作品的规范,而这种极富感性与直觉的艺术个性更接近于艺术本质的创造性与想象性,因为艺术的本真即是消解理式,弘扬情感张力与自由意志,给人以心灵的感悟。

  高顺岭先生这些看似随意的挥洒,展示的却是他真实的生活状态,他的绘画追求,他的艺术理想,还有他人生的点点滴滴都融进了画里,画里画外浑然一体,既有真情的流露,又有生活的本质,他的艺术之花就这样在春天里静静地开,我们在为其五彩斑斓的艺术作品陶醉时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浪漫的色彩大师。

  高顺岭先生的作品倾情于山水,钟情于笔墨,画作中,形态浑厚苍润,气势恢宏中正。他用水、墨与彩的有机融合,使画面喷发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感受,真可谓气势凌云,波澜壮阔。

  高顺岭先生的作品,设色自如,色块氤氲,点彩精确,把山水的自然美与丰富想象力有机融合在一起,物象鲜活、绘风生动。

  高顺岭先生的山水画作,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皆若风骨外化、灵性活现,又似云蒸霞蔚,气象升腾。蓦然感受到:生命在律动,自然在游走,真与善、灵与魂,在参差渗透,竞相净化,身心如沐春风,心田如饮甘霖。

  高顺岭先生的笔墨随情节而走,有法而无法,有我而忘我,不觉然而然。观看他的画作如置身自然,环而望之,似梦非梦之中,好不惬意洒脱。

  凡有灵魂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绘画亦同道长练功,得天地真气者得真功,这个真功除了苦练还需有天赋,二者缺一不可。画山水者必有大胸怀、大境界,画画其实就是画自己,是自己与内心的对话。峰高无坦途,宁静而致远。师承不仅是技艺上的传承,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弘扬。深信高顺岭先生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会走的更加精彩。

佳作赏析

   《手抚七弦弹楚珮,身依五柳弄修篁》65cm×45cm 2018年

  《冬岭行旅图》100cm×50cm 2020年

 《高士对韵图》 139cm×35cm 2018年

  《溪边抚琴图》100cm×44cm 2021年

  《心归静寂青山里》58cm×23cm 2021年

  《云壑飞泉图》190cm×185cm 2021年

  《云壑松风图》186cm×186cm 2021年

  《溪山访友图》44cm×100cm 2022年

  《襟宽何事不烟云》60cm×60cm 2022年

  《松下论道图》58cm×58cm 2020年

  《溪山探幽》138cm×70cm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