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17页 共503

名家聚金沙 翰墨颂党恩——江苏中国画名家走进金坛写生采风



时间:2021/9/29 14:57:22 文章来源:江苏省中国画学会 

  金坛,一座藏身江南深处、平平无奇却拥有精彩耀眼文明的苏南小城镇。

  朴实无华的民风,孕育了金坛低调淡定的气质;石器时代的文明火种传承至今,滋养了金坛的一草一木。历经撤县设市、撤市设区等多次区划更迭,如今的金坛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

  曾经的金坛县,在苏南并不起眼;如今的金坛区,你看它几分像从前?

  为了一探金坛新容,他们来了——中国画名家,来了。

  9月23日—26日,由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名家聚金沙 翰墨颂党恩”写生采风活动,在金坛举行。

  据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介绍,此次金坛采风活动是江苏省中国画学会重要社会活动之一。从9月23日开始写生到10月22号举办展览,历时一个月。此次活动荟萃了江苏省十三地市美术界的领军人物,范石甫、周矩敏、陈国欢、翟优、江可群、朱天杰、梁元、桑建国、董雷、邵连、杨雷、张凡、杜愚、王友刚、张任荣、李刚参加了采风写生活动,预计10月底在金坛博物馆展出作品时,还将邀请全国和省市一流画家共同参与,共襄盛举。

金坛,江南古镇遗珠之憾

  “茅山,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最著名的地标就是乾元观;长荡湖古称洮湖,这里的水是最适合养螃蟹的,一到吃螃蟹的季节,人多得都接待不了,车子都进不来;老城区有个顾龙山,山上有个寺庙叫龙山寺,有个宝塔叫龙山塔,还有个御碑亭,朱元璋曾经在这里住过;新城区现在引进了一些国际企业,高铁就快通了,是两条高铁的交汇点,河海大学的主校区也要搬过来了……”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范石甫,是此次金坛采风活动的“总指挥”,更是土生土长的金坛人。年近八十高龄的范老,对金坛的历史人文、风物景观如数家珍,一讲起金坛的故事就停不下来,眼里灼灼有光。以当代中国书画界泰斗的目力,加之对家乡的眷念与深爱,范老向后辈们“种草”的这些写生地点,都是大有来头,也大有讲究,“一看就要知道是金坛”。

  “金坛的老城如果没拆,肯定比那些‘网红’古镇都要漂亮。华罗庚的老家,老房子就建在河上,一半在河面上,一半是悬空的,用柱子撑起来的。我的老家那条河,一条河上都是这样的房子,从河里取水有一个专门的机关,家家都有这样的景观。还有,老城墙上的那些古迹,于敏中宰相府里的假山……”

  谈及这些仅存于年少记忆中的风景,范老的言语中自然流露出一丝骄傲,却又不胜唏嘘,连连叹气“太可惜了”。好在,每逢金秋吃蟹时,长荡湖水街的人头攒动,一间又一间新开的街角小店,从南京、上海等周边发达城市汇聚而来的繁华市声,终究给了范老些许安慰。

  这也正是范老与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发起此次金坛采风活动的意义,是有情怀、有担当的艺术家们与金坛人民的共同愿景——让世界认识金坛,让金坛“走”出去。

“日新月异的新鲜感”

  对于长三角居民来说,金坛或许并不陌生。总有机会路过,即使没来过,也在歌里听过。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周矩敏,也是此次金坛采风活动的“团长”,就已来过三次了。作为一名探访者,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他所感受到的金坛,记忆中的那座小县城,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在我印象中,金坛就是一个乡下的小县城,交通不发达,来去都不方便。但是这次感觉不一样了,去规划馆看了3D展示的规划以后,我有了一个全新的印象,‘小市大作为’。这个规划可以看出金坛区的胸襟和前瞻性,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县城了。”

  “日新月异的新鲜感”,周矩敏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内心的激荡,肩上的责任也愈发重了。“我们想要通过书画作品,把金坛最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群众的精神面貌等等都表现出来,特别是新时代新城的快速发展,意义非常重大。虽然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新区这种现代化的工业,在中国画上是几乎无法表达的,但是我们想办法在克服,这也是一个挑战,一个创新的机会。尤其要感谢金坛区政府对艺术的支持,对我们的鼓励,也让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于此次前来金坛采风的江苏中国画名家,周矩敏也表示了赞许。“这样的文化活动,之前我们也做过很多,实际上是公益性质的。每个市都出了至少一个艺术家,也是代表了江苏省目前的书画创作最高水平。如果不是很有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的人,是不可能顶着这么大的太阳,在户外、在野外这样挥汗如雨,一站大半天的去写生。”

  “政治觉悟和奉献精神,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周矩敏总结道。

英雄教师,舍生忘死

  说到政治觉悟和奉献精神,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研究所副所长桑建国的脑海中,自然浮现出一名女性的形象——

  2005年3月31日,城南小学集体前往电影院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的途中,一辆汽车飞驰而来,直直冲向孩子们。时任二(1)班班主任的殷雪梅本能地张开双臂,一把推开了6名学生,自己却被车子撞飞25米。由于伤势过重,五天后殷雪梅不幸殉职,终年52岁。

  殷雪梅逝世后,自发到灵堂吊唁的社会各界人士多达5万余人。灵车所过之处,十万群众沿途送别,泪洒金坛!

  2012年,桑建国曾应江苏省文化厅之邀,赴金坛写生,用精细的工笔画重现了殷雪梅老师的瞬间壮举。尤其令人心痛的细节是,画作中女孩惊恐的瞳孔里,有着那辆肇事车的掠影。

  “我去了发生车祸的地点,她生前所工作的那所小学,走访拍摄了照片,收集了资料,都是为了创作那幅作品。她是一个英雄,一个恪尽职守的老师,一个忠诚的老师,在最关键的时刻,她保护好了自己的学生。”谈及当年这段创作经历,桑建国的语气变得柔软而感性。

  “这次来金坛,我的任务是画华罗庚。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一个名人,但我以前对他还真的不太了解。这次我去看了他曾经念书的中学,也去了纪念馆看了他的生平事迹,我才知道他是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奋斗出来的,他的才智是在极度的努力中迸发出来的!”

  关于华罗庚,桑建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创作思路。“要想把他画好,只画他一个人的肖像是不够的,美术创作特别注重审美,还要有个性的力量。”有别于风景画的现场写生,桑建国打算回家闭关创作。从他讲述的完整构思可以预想,这份作业必将让观者眼前一亮。

“研究,创作,服务”

  对于金坛系列活动,高云会长介绍说,类似这样的活动,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每年大大小小要举办几十次。这也符合学会的立会宗旨,简而言之六个字:研究,创作,服务。

  研究,即坚持以学术立会。在学会的“学”字上入手,倡导做到“三学”,讲学习,做学问、究学术。创作,即坚持以作品立身。高云认为,一个艺术家,最根本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创作出好的作品,以作品论高低。名家名作,首先得有名作,尔后才有名家。倡导创作要树立精品意识,追求“三精”,思想精深,作品有深刻内涵;艺术精湛,作品有崇高品格;技艺精良,作品有至妙技巧。

  至于服务,即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时代立传。无论你研究也好,创作也好,根本的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我们倡导,真正好的作品要实现“三好“:专家叫好,大众也叫好,还要争取能让后人叫好。期待金坛活动能涌现好作品。

续写金坛故事,创造新时代艺术经典

  “中国画是国粹,也是我们民族审美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工具上,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他国家都没有;创作理念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追求一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已经达到了哲学高度。作为中国画家,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也要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据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翟优介绍,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于2014年1月正式成立,定位与站位极高:立足江苏,面向全国,走向海外。不仅在纽约和巴黎建立创作研究基地,定期定点开展画作展览与学术交流活动,还多次与法兰西艺术院等海外艺术界权威机构开展交流,极大提升了中国画艺术在海外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也俘获了大批海外艺术爱好者的心。

  从学会筹备阶段至今,翟优多方呼吁、四处奔走,倾注了几乎全部心力,只为将真善美的艺术享受传播给更多人。学会已经多次开展公益性质、服务性质文化活动,中国画多次走进社区、乡村、工厂、企业等,受到广泛欢迎。

  具体到此次金坛采风活动,翟优也颇有体会:“大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对审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很多人以前去一个地方旅游,就是看风景,吃土菜;现在变成去博物馆了,想要去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这对金坛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发掘金坛的文脉根源,续写金坛当地的人文故事,创造新时代的艺术经典。”

常州未来最美新城区,等你!

  作为此次金坛采风活动的主办方之一,金坛区政府高度肯定了此次活动,并赋予了此次活动深刻的时代意义。金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区长朱霞表示:“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起步,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首年。金坛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水得天独厚,城市开放包容。为建设文化繁荣的现代化金坛,持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力提升金坛美术创作水平,由区政府和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共同举办了此次作品展和采风活动。我们希望有更多美术名家走进华罗庚的家乡,了解、体验和感受这座常州未来最美新城区。”

  9月26日上午,伴随着2021金坛农民丰收节的开幕,江苏中国画名家走进金坛写生采风活动正式结束。茅山的云,长荡湖的风,华罗庚的英魂,老城小弄的炊烟……见证了艺术家滴落的汗水,也沉淀了中国画高洁的美。

  此次金坛采风活动中创作的书画作品,拟将于10月22日左右在金坛博物馆展出。届时,金坛还将举办更高规格的艺术盛会,欢迎海内外各界网友、游客朋友前来观展、游玩、品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