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博物馆的历史发展与管理模式(论文提要)



时间:2007/5/29 15:56:18
美术博物馆的历史发展与管理模式

  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博物馆的历史发展:

  美术博物馆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同时也体现了历史的连续性。世界上最著名的美术博物馆,其前身往往就是前朝故宫,其藏品也多为王室旧物。例如1922年成立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其前身就是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64年创建的“隐宫”(艾尔米塔什源出法语,有幽隐、栖居之意),而博物馆藏绘画更是以沙皇旧藏的拜占廷宗教画、文艺复兴、巴洛克时代的作品闻名于世。除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马德里的普拉多宫,佛罗伦萨的马菲齐宫等博物馆也都具有历史纪念物的特征。

  19世纪和20世纪初是现代美术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高峰,西方在这一时期的博物馆建筑大多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国立美术馆、塔特美术馆,美国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华盛顿国立美术馆等等都采用了这种建筑风格。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藏品上看,在皇宫、贵族宅邸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博物馆大多拥有丰富的历史收藏,而19世纪之后的现代博物馆则以收藏印象派之后的现代主义作品见长。自摄影术、电影电子影像艺术出现以来,人们的艺术观念也经历了深刻的变迁,但新兴的实验艺术如现成品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等,其作品均无法收藏,或不便于收藏。而摄影艺术、电子影像艺术又因为便于复制的特性而极大降低了收藏价值。美术博物馆的藏品,其本质仍然是稀有、珍奇之物,具有不可复制,历久弥新的特点,今天来看,这一恃征仍然没有改变。

  美术博物馆的英文形式是art museum或art gallery。其中art gallery又被译为美术馆。晚清、民国时期的南洋劝业会、西湖博览会都设有“美术馆”,展示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带有临时展览、陈列的色彩。此后,美术馆逐渐演变为收藏、展示现当代艺术作品为主的特殊机陶,如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这些美术馆也称作美术博物馆,经过时间的累积,“现代”已经成了历史。在中国,art gallery的另外一个译词为“画廊”,是以营利为目的民间商业机构。这类画廊在古代中国称“画肆”,如宋·张师正《括异志·许偏头》一条记载:“成都府画师许偏头者,忘其名,善传神,开画肆于观街。”再如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亦有“大梁画肆阅水墨,我君槃礴忘揖客”一语。晚清时期,广州十三行外销画家的店铺也被称作“画肆”。私营民间画廊主要采用一般商业管理模式,此处不作讨沦。我们关注的主要是美术馆的管理。

  公共美术博物馆是一个带有明确职责和权利的实体机构。在欧美的大多数国家,美术博物馆要涉及董事会、管理者、馆长、员工、参观者、会员以及政府官员等多方利益。据《美术博物馆从业规则》(1971)一书介绍,博物馆的员工可大致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类,拥有一般性技能的职工,比如秘书、文书、会计、门房、售货员、技工。这些工种和其他几乎所有机构的都可以互换。

    第二类,能够充当专业人员的助理,具备一定技术。当然也是可以和其他有需要的机构互换的,比如资料分类员、工程师、编辑、医务人员等等。这类人员常常在博物馆与企业、高等院校之间发生人事流动。

    第三类,专业人员,只能从事博物馆工作,有些甚至必须在某种博物馆工作,比如馆长和保管员。

    从管理模式上看,美术博物馆主要分为展览管理和行政管理、法律顾问和其他职员四大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