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旧理论研讨与新创作意识(三)
- 时间:2006/5/9 12:08:48
-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油画专业研讨会论文
谭天
2、“工程”意识
关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组织形式,今次是以“工程”的名义出现,这与过往的几次相比,不仅仅是称谓和定名不同,而且是有着质与观念的不同。1950年那次,是“文化部交下的绘画革命历史的任务”,“并限本月底完成”,由于解放战争刚刚结束,领导和下属还习惯于军队的管理模式,“任务”是“下达”的,“服从命令听指挥”是军人的天职,也是当时革命群众的自觉。1961年那次谈的是“为中央革命博物馆创作历史画”,服务的单位明确,其创作作品的用途也具体。那时候“为人民服务”的觉悟极高,没有人谈到经费问题。据罗工柳1983年回忆“当时也有一个好条件,就是领导亲自抓,记得当时除了主席和刘少奇同志没有来,中央许多同志都来了,总理来的次数最多。另外,有足够的经费。”⑥1979年,肖锋、高虹、何孔德的文章是务虚。1983年那次历时三天,4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17位与会者回顾和总结了建国三十年来革命历史画创作的经验和教训,最明显的感受是大家已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已经明显意识到经济对创作的影响,以及个人经济权益的保障问题。中央美术学院尹戎生先生是第一个在座谈会上谈到报酬问题,非常克制,只有一点点抱怨:“现在历史画的报酬往往还不如广告商标,有时甚至一个子儿不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施力行先生是从收藏的角度出发谈到“中宣部、文化部、全国美协在会议上一再提倡革命历史画创作,单在会议上呼吁,缺乏具体而有力的经济措施、物质手段,还是会落空的,只有中央象对城市雕塑那样拨款扶持,收藏并奖励优秀作品,才能使革命历史画创作繁荣起来。”军事博物馆何孔德先生的发言中有四处谈经费问题,其中有一段非常有前瞻性,他说:“还要有经济杠杆,没有这个杠杆是不行的。要象办企业那样,采取订合同的方式,用经济法的形式把收藏一方和创作一方的关系固定下来,不这样做就不行。”随后,伍必端、林凡、董玉龙、杨力舟诸位先生都在发言中涉及类似的问题。特别是杨力舟先生在自己发言的最后总结中,明确提出“停留在一般性的宣传鼓动和号召上,已不能解决问题。必须由国家投资,中央有关部门要设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组织创作队伍,落实题材任务。”1997年在北京御园宾馆举行的研讨会也有类似的发言,感谢当时的《美术》杂志编辑部、《美术家通讯》,原汁原味的登载了当时一些普通的美术工作者批评上级机关的意见,使我们今天还能引用他们的原话。普通美术工作者多年前的建议,与今天文化部,财政部的决策惊人的相似,这就是历史,这就是美术史要研究的鲜活的课题。如果我们国家的政府工作人员,早一点听取艺术家、建筑师、美术工作者的建议,并付诸行动,早一点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古建筑、保护传统民居,保护文化遗迹和民间艺术。那我们今天就会少花许多钱去排污治污,少花钱去建那些仿古城墙与民居,少花钱去抢救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或许仅仅由于经济的原因,就使许多好事变成坏事。值得庆幸和自豪的是,经过二十多年全国上下的努力,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空前提高,美术工作者多年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这使我想起了毛泽东的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真正动力。”并没有过时。
这次文化部艺术司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国家设立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将严格遵守国家财经制度,坚持按计划申报、科学评审、择优采购的原则,加强作品创作的材料和劳务成本核算和监督,建立前期资助启动论证、创作中监督和作品完成后评估的管理体系,发挥项目主管部门在决策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审议和咨询作用。此外,工程领导小组还将聘请专门的法律顾问和财务顾问,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法律和财务问题进行专业服务、协作和咨询,保证项目顺利实施。”④这里全套都是有关工程组织实施的标准用语,在以往的文化部艺术司的文件中难得一见。想一想道理也很简单,查一查小学生用的《新华字典》就知道:“工程”的解释是:“关于制造、建筑、开矿等,有一定计划进行的工作。”根本与艺术无涉。今天艺术创作转化成“工程”,自然是历史变化使然,是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的必然结果。文化部与艺术家原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转化为甲方与乙方的契约合同关系。是整个社会“权”的关系向“利”的关系转化的一个缩影,而且是这种转化中的一个正面例证。只是在转化中艺术家个人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色彩要被淡化许多,或许将来还会被人追问,国家花这笔钱值不值?艺术家是否使尽浑身解数,尽了最大努力?毕竟花了纳税人的钱,纳税人有权知道结果。
2006年3月29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申报会全体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标志着“工程”的正式启动。据悉浙江省也将拿出5000万元启动浙江省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⑦根据“羊群效应”理论,由国家牵头,有榜样跟上:其他如北京、上海、辽宁、四川、广东等美术重镇也会相继拿出经费来进行各省市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设想中国历史题材创作的“工程”会像各行业的建设工程一样遍布全国,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三、小结
2006年4月26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油画专业研讨会”在北京昌平九华山庄召开。这应该是本文探讨的创作研讨会的最新一次,根据以往多次研讨会的历史经验,以及本次研讨会列出的讨论议题,本次研讨会将会重复过去的旧理论研讨。因为中国的艺术理论家还没有做好相关的理论准备,目前也没有对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有深入研究的理论家。然而这并不重要,我们应该看到有关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新模式正在展开,一批新的有实力的年轻艺术家正在加入这支创作队伍,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和创作历史画的观念与手法还没有展现,换句话说要研讨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被提出来。诸如,年青一代画家对中国近当代历史的理解和老一辈的差异究竟如何?新的历史创作的技法和表现观念是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否被历次研讨会提出的问题会再次被提及?是否会穿新鞋走老路?等一系列问题现在都无法讨论。只有随着美术创作实践的深入,美术理论的研究才会深入。到那时候理论研讨和创作意识才会发生真正的碰撞,才会真正产生理论的火花,才会产生新问题,才会解决新问题。
注释: [1]赵力、余丁,中国油画文献[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863 [2]美术,1961(4) [3]美术,1979(1) [4]文化部艺术司,艺术地再现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美术[J],北京:美术杂志社,2005(12) [5][美]C•格尔茨,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系统//宗教与意识形态[G].罗伯特•鲍柯克、肯尼思,汤普森编,龚方震、陈耀庭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6]总结经验 继往开来//美术[J].北京:美术杂志社,1983(7):6 [7]王凯,让艺术记下历史//美术报[N],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2006-4-1(总645) 2006年4月18日于广州美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