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在巴金寓所门前采访巴金先生生前朋友。记者曹彤摄
园住宅里,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居住了40多年。记者来到这里时,宅门外不算宽阔但很安静的小马路上,如往常一样车流穿梭,但是可以想像得到,紧闭的宅门内,此时是不平静的——
从19日早上开始,上海市委领导的专车以及来自巴金祖籍的小车就不断地穿梭在武康路上,各地的记者也赶来巴金故居。因为在这里接待的都是巴金的亲朋好友以及有关的领导,加上巴金的家人因为心情悲痛,不愿接受媒体的采访,因此几天来,故居门前的记者们唯一做的就是默默守候。本报记者是昨天来到这里的,故居大铁门紧闭着,来到这里的读者没有去打搅巴老的家人,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站一会儿,看一看巴老曾经生活的地方。小马路上都是一些老式洋房,两边的法式梧桐看上去有些年头了,路边远处一位画者将画板支在了便道上……一些上了年纪的邻居都说曾见到过在这里散步的巴金。一位姓张的邻居说,“上世纪90年代我还看见巴金在这个大门中进出,但没有过言语的交谈,巴老总是面带淡淡的微笑,话很少,不过再往后就看不到巴金了,只有巴金女儿李小林一家从这里进进出出”。
故居门前的铭牌上写着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始建于1923年,巴金和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从有人不断进出的门外望进去,庭院里种满了白玉兰,不大的院落里很是简朴,四周摆放着的全是友人们送来的鲜花。姓张的邻居告诉记者,早上看到很多很多不同年龄的巴金读者前来凭吊,其中有的已经白发苍苍,甚至还有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先生由家人推着前来吊唁巴老,有很多人向巴金故居送去花篮和大型盆景。
上海巴金研究会副秘书长周立民几天来一直在帮助处理各项事务,在巴金去世前他就陪伴在身边。周立民告诉记者,巴金一生简朴,所以故居内没有设立灵堂,只是有一张巴老的彩色相片摆放在家门内的小厅里,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曾去医院看望过巴老,也曾来电话安慰李小林。周立民印象最深刻的是,早上有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走进小院,谁都不认识她,她也没有说什么,深深地鞠了一躬,放下花篮就静悄悄地走了。有报道称,巴金的女儿李小林表示拒绝上海作协关于设立“巴金文学奖”的提议。李小林认为,一方面巴老生前为人非常低调,不喜欢如此张扬;另一方面巴金清醒时就表达过,认为国内文学奖项已经太多。 对此,周立民表示,巴金文学研究会正在考虑以某种方式永久地纪念巴金,但目前方案还不成熟,不便对外透露。他们准备在25日举行的“第八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海内外学者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今年62岁的毕克鲁在刚刚走出故居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自己的父亲和巴老有着多年的友谊,巴老在这里居住了很久,这里的门牌号是113号,而巴老在华东医院的病房号是311号,父亲曾跟巴老开玩笑说,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毕克鲁说,现在李小林的身体状况不是太好,他和小林说,一定要保重身体。
家住在武康路上的倪炎伯英老人今年92岁,他自己骑着轻骑送来了一个信封,里面是上世纪80年代和巴金在故居见面的合影。倪炎伯英老人说,自己比巴老小10岁,从读书的时候就和他认识而且一直做邻居,对巴老的感情更深了,他在信封上写着: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倪炎伯英老人提供的照片中有一张是在巴金的书房里,他说,巴老的书房内,那张简陋的小书桌还在,晚年的巴老疾病缠身,仍以非凡的毅力在上面一笔一画写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信息来源:今晚报 记者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