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舞剧《花木兰》剧照。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世界经典,中国演绎;中国元素,国际包装———
京昆唱腔、身段融入芭蕾、现代舞元素,运用书法写意线条的背景……18日下午,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场大戏、大型原创舞剧《花木兰》,讲的还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熟悉故事,却因为由澳大利亚编导排演、中澳两家舞蹈团携手合作,而让人耳目一新。
中国文化显示巨大磁场
是中国出品,却融合了国际力量;是“中国元素”,用的却是“国际包装”。在观众被舞剧《花木兰》吸引住眼球的同时,一批由中外艺术家深度合作打造的艺术“混血儿”集中登场,为上海艺术节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中外合作”,一个以往多出现在经济领域的词语,频频出现在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剧场内外。
艺术节的另一场开幕式演出,同样是中外合作的产物。这一回却是西洋十大经典歌剧之一———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由中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领衔,世界著名男高音胡安·何塞·洛佩拉、法国著名女高音茵娃·莫拉等加盟,上海大剧院与罗马歌剧院联手打造,后者还提供了全套舞台布景和服装。
拥有3000万投资规模的艺术节参演剧目“超级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更是高举中外合作大旗:由上海杂技团与加拿大太阳马戏团联手打造,从创意、编导、灯光到音乐,全部由专门为奥斯卡颁奖典礼创意演出的加拿大团队包揽。
专家认为,国际顶尖的艺术编导和一流艺术编创团队纷纷亮相“中国出品”的剧目中,显示出上海艺术节这一文化交流平台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更显示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氛围和欣欣向荣的文化市场正在形成巨大的磁场。
多合作才能更好“走出去”
《塞维利亚理发师》主演及制作人廖昌永对国际合作十分看好:“歌剧涉及的西方传统、礼节、特定的表达和幽默,还有许多细节,我们能了解的有限,需要和国际一流的制作团体合作,以此打开视野。这与自己埋头琢磨完全是两个概念。”
中外合作带来了有关节目制作、市场运行等诸多方面的新鲜理念,使国内演艺界对于“国际惯例”等有了更生动具体的了解。碰撞与互动中,也会引发更多灵感与创意。
积极寻求与国际优秀艺术院团及编导合作,展示出成长中的中国文化产业对于创新的孜孜探求和“走出去”的强烈愿望。艺术节上的合作剧目大多瞄准了全球市场———《良辰美景》已出国参加过第六届契诃夫国际戏剧节,《ERA时空之旅》的海外演出即将启动……
文化艺术是相通的,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文化合作自有其优越性,不失为打造优品精品的一条“捷径”。不过,如何通过中外合作创新出奇,让丰厚的中华文化艺术精品得以拓宽审美覆盖面,成功走入国际演出市场,同时借以培养自己的原创能力,促使我们的文化产业走向成熟,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信息来源:人民网 记者姜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