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走了之后怎样



时间:2005/10/20 22:53:02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巴金先生离开了这个尘世。虽然这并不是出人意料的事情,但还是让我们感到一种难以表达的感慨。这不是因为我们对于生命的自然的旅程的抗拒,也不是我们不了解他无法对于人生有任何介入的几年的痛楚,但我们仍然感到一个对于我们有决定性影响的“过去”已经回归历史。巴金作为自己的时代留在今天的最后的见证人的离开,让我们知道五四时代的最后一位大师已经逝去,我们和那个大时代之间的活生生的联系到此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得不自己去面对一个复杂的未来了。我们如何在这个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挑战就是我们时代中国人自己来承担的工作了。

  巴金是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精神自由的一个象征。巴金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的两个阶段对于中国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一个阶段是他不断以他的杰作影响着他的读者。他的声望的来源主要是他的《激流三部曲》,其中以《家》为人们熟悉,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他的强烈的激情,强烈的对于青春的冲力的渴望却让他成为五四的青春精神的最好的象征之一。

  而他对于“人”的持续的探索也使得当时的青年为之震撼。

  巴金产生巨大影响的第二个阶段是他写出主要代表作———五卷《随想录》,表现了一个老人的强烈的人道的精神。巴金的作品始终贯穿的是一个“人”的精神解放的主题。

  这种解放的要求,这种不间断地探索和表现“人”对于美好世界的追求的努力,正是巴金的写作最让人感动的一面。

  我想,他的精神对于今天的全球化时代来说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他的追求和探索为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他的“现代性”的追求固然宏大,其实也强调世俗日常生活的满足和个体的生命的欣悦的意义。无论是《家》、《寒夜》,还是晚年的《随想录》,巴金都有强烈的“世俗关怀”,都期望人们的世俗生活更为丰富多彩。而这种丰富多彩似乎在消费文化中得到了相当的满足。在这一方面,其实巴金的思考和今天的消费时代的价值有相当的相关性。

  我不认为,巴金和今天的消费文化就完全格格不入或对立。相反,巴金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人们社会生活多元选择的可能。巴金当时追求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巴金的努力可能正是今天我们拥有的多元生活的开端。

  今天的消费文化的多样选择的活力还是积极的。

  另一方面,巴金的理想精神当然也是对消费文化的平面化和简单化的参照和反思。他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精神生活的某些片面的因素,他对于“庸俗”的批判,追求一种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的努力仍然是我们所需要的。他能够让我们反观消费文化的弱点和问题。消费文化具有的仅仅追求市场成功和物质满足的方面当然是巴金所反感的。《随想录》其实也涉及了这方面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巴金也给了今天很大的启迪。

  巴金那一代人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的使命,他们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宝贵的资源而回归历史,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新的未来。巴金走了,他的生命和作品走进了历史,而我们还得用他那样的精神开拓未来。他所期望我们的不是躺在他的思想和价值上,那才是最让他失望的,他期望我们的正是面对新的现实,创造新的可能,尝试超越他。这不是对于前辈的不恭,正是对于他的精神的最好的承继;不是对于他的价值的否定,而是对于他的期望的完成。(信息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