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叫做奉献



时间:2005/10/20 19:17:04

巴金和他的知心爱人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巴金

  1936年8月,在上海的新雅酒家,18岁的萧珊与长她14岁的巴金一见钟情。“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萧珊在赠巴金的第一张照片上,写下这样热切的话语。在长达8年的恋爱之后,1944年5月8日,他们在贵阳旅行结婚。“李先生”,30多年来,萧珊一直这样称呼巴金。巴金,是她的挚爱,她的师长,在巴金受迫害时,她竭尽所能地保护着他。

瞧,这幸福的一家子

  这是1960年巴金在家中与儿子小棠下棋的情景,萧珊和女儿小林在一旁观棋。1977年儿子小棠由插队的安徽农村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女儿小林则女承父业,成为《收获》杂志的常务副主编。两个儿女的生活一直非常低调。

巴金心中永远的痛

  这是巴金和萧珊在书房中的情景。1972年8月,萧珊病逝,这成了巴金心中永远的痛。萧珊的骨灰盒一直放在巴金房间,他们一次次在梦中相见,两人手拉手地痛哭,一直哭醒。他在《怀念萧珊》一文中这样写道:“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文坛二老:巴金、冰心

  1999年3月19日,巴金从抢救室转到监控病房,已经20多天没开口的他,这时不断嚅动着嘴唇,似乎在说着什么,小林见状,马上凑上前仔细辨听,巴金忽然清楚地说出3个字:“打电话。”给谁呀?巴金又清楚地说:“给冰心。”这时,巴金还不知道,他一生所敬重的冰心大姐,已于十多天前逝世了!

  巴金和冰心的友情长达70年,冰心一直把他当小弟弟般疼爱着。1994年巴金在一篇文章中说:“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她比我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走在朝鲜战地的小路上

  建国后的巴金,心情从未如此愉快。他两次奔赴朝鲜战场,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等通讯、报告文学和散文。回国后,他又一以朝鲜生活为背景,创作了《团圆》、《李大海》等小说,其中《团圆》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英雄王成的形象深入人心。

幼年巴金

  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李宅,本名李尧棠。巴金,是他在创作第一部小说《灭亡》时使用的笔名。巴金曾回忆说,在这个大家庭里,他有20个长辈,30来个兄弟姐妹。

少年巴金

  少年巴金的脸上,已经有了他一直被读者所熟悉的那种淳厚真诚的表情。(信息来源: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