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杭州:迎国庆湖光山色换新姿
- 时间:2005/9/30 16:25:04
- 西湖是杭州的根和魂,是杭州的“金名片”、市民的“摇钱树”。保护好西湖,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追求,是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的共同夙愿。
通过连续4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现了“三大目标”:打通西湖、还湖于民,圆了“一湖两塔三岛三堤”西湖全景世纪之梦,“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西湖新格局基本形成。
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30日电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一副悬于三潭印月小瀛洲望湖亭上的对联,短短十四个字将西湖的美景给予了形象描绘。目前,实施了四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已基本画上圆满句号。
“黄金湖岸线”画出最美的弧
到了杭州,就必要走走西湖环湖南线的“黄金湖岸线”。2002年10月1日,经过了220天的整治,西湖综合保护一期工程结束,西湖环湖南线掀起了新盖头。从那天开始,西湖景区不设防,免费向游人开放,创下了全国先例。这个长达3公里、没有围墙的大型“市民公共绿地”,成了一道凝聚浓重历史文化的“黄金湖岸线”。
步入“黄金湖岸线”,亭湾骑射、御码头、涌金池等等,每一处景致似乎都在讲述一个独具韵味的故事。西湖南线通过拆除围栏、调整树木、引入水系等一系列的举措,以突出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为宗旨,增加了水南半隐、刘松年画廊等一大批充分体现文化内涵的建筑,成为环湖南线一带城市公共绿地的一大精品和亮点。
新湖滨是西湖与市区的交汇融合点,城依西湖,湖绕城中,是杭州的城市客厅。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原来宽仅20米的湖滨绿带改造成了宽达40米以上的滨湖综合休闲绿地,与湖滨的商业建筑贯通一气。并且,还将承载着厚重人文传统、历史典故的马可波罗与杭州纪念雕像、唐李泌引水纪念标志、圣塘闸、惜别白公、风波亭等文化景观重新挖掘出来,让游客重新体味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
每景每幕都是“金字招牌”
每到周日,湖西茅家埠总是充满了笑声,市民们喜欢在休闲时刻到那里荡舟山涧水湾,寻觅幽径竹香。2003年,湖西综合保护工程恢复了西湖湖西地区部分被淤积的西湖湖面,实现了山水关系的重塑,使西湖重新回到了300年前的妆容。
西湖的景致早在南宋时期就算得上是千娇百媚。恢复后的湖西景区设置了金沙港、曲院风荷、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花港观鱼、浴鹄湾七大景观区,恢复了水面70公顷,与西里湖、小南湖、西湖互相沟通。燕南寄庐、都宅云锦、于谦祠、上香古道等29处历史文化景观重新恢复并向游客开放。
湖西的综合保护工程,其实质也是一场湖西地区环境综合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比如降低湖西地区内的建筑和人口的密度,对农居点进行了调整或整治,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减少生活污染源。工程的实施,使湖西的面貌有了彻底的改善。
从湖西开始,连绵的山上便是成片的茶园,茶香韵味把人们带到了梅家坞茶文化村。梅家坞历史渊源久远,景区里遗留有明清时期为主的历史文化古迹,如琅当岭古道,近代的古建筑有如礼耕堂、杨永牌楼,现代的则有周恩来总理纪念馆等等,这些景点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里都被细细挖掘出来。现在的梅家坞已经成为西湖风景区内最具特色的茶乡农家休闲村。西湖边的每一景每一幕都成了杭州的“金字招牌”。
世纪之梦今成现实
与新湖滨的热、西湖南线的旺、湖西景区的幽相比,西湖北面的“雅”则是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的目光。2004年,北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开始启动保护工程,秋水山庄、孤云草舍、坚匏别墅、静逸别墅等,这一个个中西式近代建筑的文化重新被挖掘出来。除此,苏小小墓、武松墓、集芳园景区、仁寿山公园等等,一个个景点也渐渐恢复或保护修缮,把西湖的根与魂都捕捉定格在最美的瞬间。
今年,翩跹西子开始了她第四次惊艳世人,两堤三岛、西湖博物馆、龙井寺、龙井村、韩美林艺术馆等八大项目的实施完成,为西湖的综合保护工程基本画上了句号,“一湖映双塔”、“湖中镶三岛”、“三堤凌碧波”的世纪全景之梦终成现实。
有人说,西湖既是“自然造化”的产物,也是“人工雕琢”的精品。的确,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环湖所有的景点和建筑都“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经过了综合保护后的西湖,正如一幅缓缓舒展开来的山水画轴,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以气象万千、仪态万方的意境,完美无瑕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白堤的碧桃垂柳,湖滨的连绵绿廊,三潭的精致园林,湖西的清幽野趣,龙井的氤氲茶香,北山的艺术气息,交织组合成一首优美抒情的绝句,一章气势恢弘的排律,一阕清新脱俗的古乐。(麻剑辉 周春燕)来源: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