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18页 共519

【同心同行】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美国中国画学会学术推荐名家——王川



时间:2021/12/7 10:14:56 文章来源:江苏省中国画学会 


王  川

  生于195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成员,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上世纪80、90年代分别以布面油彩《再见吧!小路》和装置《墨 · 点》成为“伤痕艺术”和“存在主义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

画家王川水墨艺术作品的评论选萃》

纸本水墨 1985年

  人生无常,死亡随时可能来临,这个道理似乎尽人皆知。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这只是抽象的道理,而在一个突然被死神选中的人身上,它却呈现出了残酷的具体性。同是与死神不期而遇又侥幸地逃脱,情况也很不相同,这种非常经历能否成为觉悟的契机,取决于心性的品质。在中国美术界,王川被同行称为“离上帝最近的人”,他有浓烈的玄思倾向和宗教情怀,耽于终极问题的追问,并通过绘画予以表达,其抽象艺术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承认。这样的一个人,从死神身边回来了,我相信他一定会有重要的感悟告诉我们。

  ......

  对于作为艺术家的王川来说,绘画也是“转化内在”的一种形式。从他一些个展的主题,例如“生命的指标”、“精神生活的手稿”、“涂画的觉醒”,我们亦可看出这一点来。他画抽象水墨画,只是出于内心的需要,与体用之辩的伪命题毫无干系,最反感那种“自我东方化”的民族主义情绪。他批评中国画家头脑里装了太多与艺术无关的事情,使得艺术本身变得很弱。面对空前热闹的大陆艺术界,他宁愿“彻底将自己变成局外人,变成什么都不是的人”,背着行囊四处漂泊,在漂泊中脱光身上虚假的文化盔甲。当他孑身一人漫游在喜马拉雅山麓生机勃勃的丛林之中时,他如此告慰自己:“我最满意的不是我画出一点抽象艺术之美的作品,而是我获得的一种生活的真。”

摘录自周国平《让生命充满内在意义——走进王川的抽象艺术世界》

(曾发表于《库艺术》杂志2011年21期)

纸本水墨15号130x97cm 1986年

无题 177x96cm  纸上水墨  1988年

无题 96x96cm 纸本水墨 2000年

造型  纸本水墨  1995年

旅程 纸本水墨设色 2000年

  1985年年末,王川开始了实验抽象水墨的创作,水墨材料的敏感性,一笔下去不可修改,其中所包含的偶然性和油画大相径庭,从最开始很写实向抽象转变,一开始就有无从下手不会画的感觉。王川的作品基本上是以墨分五色的概念在作画,这正是体现出他对形而上精神的关怀和思考。王川在1988 年的一段自述中这样写道:“我偶然在宣纸上画画,这是一种潜意识的空间,便成了我放下的一切包袱重新开端,无意识的流动如气流一般溢出,生命的原动力真实地变成有血有肉的灵魂,这些活生生的生命形象有如一种实在,我第一次从内心直观这个世界,我以为这是一种生命的体悟。”

  ......

  随后从 1986 年到 1987 年,王川一直在进行水墨画的实验,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他完全抛开了旧有的语言规则,在一个大的系统之中,王川开辟出了新的游戏空间:从观念入手的几何抽象作品。

  . . . . . .

  彻底打开自己。早在2001年王川在一篇自述中便表达了他对于水墨抽象困境的看法:“在水墨画纸上做符号的推演已经超乎了画纸本身的承载力,显然是一件很勉强而困难的事情,因为简略符号本身需要很复杂的深度表达及处理才有它的张力、指向以及丰富性,而离开笔墨后的符号很容易单调、匮乏无力,在反复制作中,画纸本身的优点也大打折扣,视觉的强度也因此被弱化。这是我在抽象绘画遭遇水墨画纸的基本困境之一。”

  ......

  王川的作品是非具象的,但却没有程式化的符号存在,他将这些东西统统舍弃了。王川的抽象哲学是:抽象画要什么都讲的话等于什么都不讲,他的画只是提供给观者一点东西,让别人自己来感受,而不是提供答案。“不是让人家看懂,因为抽象画是看不懂的,是要让别人感受你这个东西。”

  ......

  王川在自己的一篇自述中曾这样写道:“我们面对西方抽象绘画体系的借鉴和挪用是必然和被迫的,因为在顽固而强大的传统中国画体系之外也别无选择;我以为水墨的当代困境中面临的仍是一种抽象绘画中构建的结构强度问题,这是跟当代人生活的精神彼此对应的一个问题,也是水墨画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

  王川将水墨的创作作为自己的修行,或者说生活方式,二者之间的界限似乎很难划清。“我孓身一人,背着沉重的行李在喜马拉雅山上转悠。在万物都充满勃勃生机的丛林之中一呼一吸,才知道人生刚刚有一点意味。我最满意的不是我画点抽象艺术之美的事情,而是我获得的一种生活。”王川多年前写下的这段话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理解他的艺术。

摘录自刘军《没 有 尽 头 的 路 ----王 川的 艺 术》

纸本水墨设色  2001年

WC-411 100X69cm 纸上水墨设色 2005年

纸上水墨设色  2005年

《 No 3》  69x69cm  纸上水墨   2010年

  最近几年,王川的水墨作品潜藏能量的底蕴,这种能量气场在纸上铺陈开来,通过各种大大小小,虚与实,粗与细,干与湿的点、线以及块面演绎出千奇百怪的局部回流,而同时又很少形成主题性大面积的漩涡,正好像一条条柔缓平稳的河流。线条的疏密在空间的动与静,呈现出这种运动之中聚散、开合、穿插形成多种形态,体现了精、气、神、血、骨的气场。网状般地趋向无极飘渺。有的作品偶尔会显现出一两个似乎可辨认的形态,但一细看,形体马上又化解成无影无踪。如同在水上作画的游戏,既生既灭。在这流动不拘的创作行为中,画家赋予形式最大的自由度,任凭解读。虽然有时点、线、面的组合导向具象的形体,依稀可辨,但整个画面始终保持着抽象绘画的本色,否决任何现实表现诠释的可能性。作品2010年54号,似有小桥流水的形状,(如傅大士偈语中提到的)作品2007年53号也像是水面的漂浮的老残叶(见文本最后一段);作品2013年82号又像是纤纤玉立的小花或蘑菇,而作品2013年77号又似乎是一些千足虫。虽然如此,这些画从根本上并不是具像画。即便画中涂写的一些文字也不是一目了然的,比如作品2004年48号,看起来像是罗马拼音字母,但实际上却像藏语,同时又什么文字都不是。同样的情形在作品2004年49号中也看到,不知画家用的是什么字母语言,就是在作品2007年56号中“上上下下”。也不知画家到底指涉的是什么?

摘录自林似竹(美) 《王川流动的绘画》

( 译 / 马克猛)

《青城山No.2》 69 x69 cm  纸本设色  2014年

《青城山No.3》 69 x69 cm  纸本设色  2014年

房子之一 97x45cm  宣纸水墨   2016 年

建1   45.5x32cm   宣纸水墨    2016年

(说明:本文仅选刊王川先生的水墨作品,为了便于研究,作品按创作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