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18页 共519

中国书画名家管峻、毕宝祥笔下的“二十四节气——清明”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时间:2019/4/6 11:40:47 文章来源:江苏省中国画学会 

  4月5日正值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天气清朗,四野明净,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同日在北半球的另一边,“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推出了“中国书画名家管峻、毕宝祥笔下的二十四节气——清明”,以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形式把中国“二十四节气”通过传统书画展现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清明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气象和传统节日双重因素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同时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此次大屏展播的艺术家管峻、毕宝祥两位的书法和国画作品《清明》,管峻的书法作品气象正大、潇洒自如、格调高雅,毕宝祥的山水画古朴典雅、生机盎然、新意十足,两位艺术家书画作品合璧,书与画交相辉映、珠联璧合充分展现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给来自世界各地游客展示了一道亮丽的中国艺术风景线,获得了大家的纷纷称赞。

  中国书法院院长、书法名家管峻说“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书画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要以创新的传播模式让世界各国人民都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翟优表示,我会全年在世界十字路口之谓的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推出“中国书画名家笔下的二十四节气”系列展播,邀请国内优秀的24位书法家和24位国画家,用艺术家们的画笔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粹艺术,展示给世界各地的人们,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共享中华艺术。

《清明》 作者:管峻

  此次纳斯达克大屏幕展播是继推出孙克、龚文桢“立春”,言恭达、周矩敏“雨水”,杨晓阳、赵治平“惊蛰”,阎揆、毛晓剑“春分”后的又一次展播。随后“谷雨”将推出中国女书画家王岚和樊蕾的书画作品。

《清明》 作者:毕宝祥

  该系列活动由中国画学会学术支持,纽约华美人文学会、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主办,亚太第一(香港)出版有限公司、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美国创研中心、美国金盏花文化艺术中心承办。

管  峻

  1964年生,江苏省滨海县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成员兼书画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楷书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荣宝斋特聘书画家,美国密歇根州“亲善大使”,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特聘研究员。曾获“中华文化十大年度人物”“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管峻楷体”入选北大方正字库。

毕宝祥

  1960年生于南京,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文德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当代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常有作品和文章发表,《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画刊》等专业刊物有专题介绍;常有作品参展和获奖,曾在江苏省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2012年4月应联合国新闻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联合国中文处、美国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邀请,赴联合国举办画展,央视、风凰卫视、新华社等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出版有《山水画的传统与现代》《黄宾虹山水画技法解析》《毕宝祥画集》《毕宝祥山水小品集》《国画山水》《文画毕宝祥》《毕宝祥山水画集》等,并主编“徐悲鸿奖”系列画集和论文集多部。作品被中南海、江苏省省委常委会议室、江苏省美术馆等机构及个人广泛收藏。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它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今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月4日,纽约纳斯达克大屏幕推出孙克、龚文桢笔下的“立春”

2月19日,纽约纳斯达克大屏幕推出言恭达、周矩敏笔下的“雨水”

3月6日,纽约纳斯达克大屏幕推出杨晓阳、赵治平笔下的“惊蛰”

3月21日,纽约纳斯达克大屏幕推出阎揆、毛晓剑笔下的“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