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18页 共519

高云:用画笔勾绘出人生的每一个十年



时间:2019/2/20 14:53:50 文章来源:江苏省中国画学会 

  高云的艺术人生,以十年为一阶段,目前已走过了4个十年。可以说,他身上积淀下来的艺术气质全都藏在了他的作品里。

  起步:1973~1982

  这十年,对高云学画而言,是从无知到入门的十年。其间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农村自学的时期。

  那时高云是插队苏北的知青,为了挤时间习画,天天在出工前的凌晨4点起床,一盏油灯照着静物,一盏油灯照着画板,亦步亦趋地按着契斯恰科夫撰写的《业余大学绘画教材》的课程自学。至天光微微放亮就赶着去参加基干民兵的操练,接着下地干活。

  这样日复一日,一年多后在成为劳动模范的同时,被县文化馆借调进了美工组从事创作。

1973年,知青期间被公社评为模范社员

1973年,知青期间被评为劳动模范

  第二个阶段是高云参加全省美术创作班进行创作和学习的时期。

  为了恢复出版,自1994年起组织了省美术创作班。每年组织一次,每次都要从全省抽调一批最具创作力的画家集中创作,而后从中选出一部分优秀的作品出版发行。那时出版没有稿费,但却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因此,美术创作班吸引了全省各画种中最为优秀的画家参加,如程大利、沈行工、陈丹青、陈世宁、刘二刚等。高手同台,既是相互学习,也是一种较量。

  幸运的是,高云连年入围创作班,作品每次都能被江苏人民出版社选中并出版。直至考上南京艺术学院,已公开出版发行了4幅作品。那时的高云在省内开始有了一些名气。

《小小神枪手》、纸本、1974年、首张创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 灯花》之一,1980年,首部单行本连环画创作,获江苏省连环画评奖一等奖

  第三个阶段是高云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对中国画进行系统学习的时期。在校四年,高云师从刘海粟、陈大羽、张文俊、沈涛、刘菊清等老师学习中国画,为他今后的中国画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80年,与陈大羽教授及南艺国画班同学合影于玄武湖

  提速:1983~1992

  这个十年,是高云创作丰收的十年。

  在这十年里,他获得了中国美术界的最高奖——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中国集邮界的最高奖——全国邮票设计最佳奖;中国连环画界的最高荣誉——与张乐平、贺友直、戴敦邦、刘继卣等同列为中国连环画十家之一。此荣誉,在那个全国各画种优秀画家都参与连环画角力的时代,亦可谓是中国美术界的最高奖。

《罗伦赶考》之一,1983年,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

《长生殿》之一,1987年,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他还连续两届获得中国连环画评奖的最高奖;获得了省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江苏省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也是江苏省书画界和新闻出版界的惟一代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殊荣——与刘海粟、钱松岩、亚明一同作为江苏美术界的代表,当选为第四届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的主席团成员;创造得了在一届全国美展中得奖最多的纪录——在七届全国美展中取得四项奖。

  同时,这十年也是高云美术创作高产的十年,其间创作各类作品多达数千幅。

1988年,创作发行邮票《徐霞客诞辰400周年纪念》(共3枚)。获全国最佳邮票奖

《魂系马嵬》195x165(CM),纸本,1989年(与何家英合作),获“七届全国美展”银奖、新人奖

  然而,这个被称为提速的时期,随着1992年被聘任为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助理后便嘎然而止。

1992年,江苏省文代会期间的美术家代表合影

《都市行者之越野车族》130x200(cm)。纸本,入选”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中国国家画院年展《写意中国》、“第五届全国画院联展”、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全球水墨大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潜修期:1993~2002

  这个十年,是高云转型的时期。

  在这十年里,他由编辑工作转而从事经营与出版的管理工作,经历了从熟悉转而陌生带来的挑战。

  面对挑战,为了不辱使命,高云不仅暂时惜别了熟悉的编辑工作,又不得不忍痛割舍了热爱的绘画创作,从此倾全力于经营与出版管理工作的研究和实践。

  这个十年,高云致力于出版社的三项制度改革,他与江苏美术出版社的同事们一起,用了五年时间,领先于江苏出版界、乃至全国美术出版界,较为彻底地实施了三项制度的改革。调动了干群工作的积极性,带领出版社取得了具有突破意义的发展。

1998年,会议期间拜访并求教于启功先生

1999年,登门向王朝闻先生生求教

  这个十年,高云从社长助理干到社长兼总编辑;从分管一个社的经营管理到担任全国美术出版社联合发行集团副理事长;从管理一个社的编辑业务到担任中国版协美术出版研究会副会长。

1999年,应德国外交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组委会邀请,作为中国出版人唯一代表赴德国参加书展。图摄于卢森堡

2002年,在上海逸飞时尚中心与陈逸飞先生共同为时尚发布会揭幕

  然而这个十年,却是高云创作的低谷期。

  对此,美术界的同道都觉得非常的可惜。但高云自己则乐观地认为这也算是一种画外的修养。于是,他视这十年为潜修期,坚信十年来的人生历练一定能对以后的创作有所帮助。

《西风独自凉》140X90CM

  再起步:2003

  自2003年始,高云开始了专业意义上的复出。

  对于这次复出,高云视其为再一次的起步。

  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起步,是基于一个较高的基点,承载着数十年社会生活的积淀和专业学术的修省,由此,对这次的起步,理所当然地便有了更多的期待。

  于是,随着对人生目标再一次地校准,高云的创作也明显的多了起来。但同样明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他的作品却没有形成统一的创作样式(或称作风格),而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高云对此的认识是,一个画家不宜过早的刻意的追求某种“风格”。因为表现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但凡人为刻意追求的“风格化”,极易成为一种肤浅的结壳,形成一种概念化的程式。

《永乐修典》274.5 cm × 440.5 cm,纸本,1016年,(与安玉民-李强-詹勇合作, 管峻题跋)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工程并参展,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然而,寻找到属于自己特有的绘画语言,毕竟是每一个有抱负的画家都需要面对的课题,也是衡量一幅作品水准高低,以及一个画家成就大小的前题。自然,这也成了高云决意潜心探索并认真回答的问题。

  高云会再用多少年的时间来破解这个课题,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也许唯有时间才能回答这一切,不过,高云的昨天似乎已然印证:高云是一定会有所作为的……(江苏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