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气充盈 和光同尘——略论张凡中国画中的情境美
文/许蒙
从中国历代画论中,我们不难得到一个共同观点:意境是关于艺术美的重要标准。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论《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说:“唐代大画家张躁论画中有两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和心源的凝合,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鸢飞鱼跃,剔透玲珑,这就是意境,一切艺术的中心之中心。”所谓意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我以为师造化绝不是简单的师法自然,而是必须要将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相互交融相互渗化,通过这种互动的过程而得到的东西,是为意境。
欣赏张凡的中国画作品,会自然的跳出清净、清雅、与世无争的情境,这与老子《道德经》所提出的“玄同”暗合。张凡很会造境,在他的笔下,可以把很多意向有序或者无序的“叠加”,形成属于自己的画“场”,让这些意向在“场”里相互作用,形成独特的时空,形成有效共振。这必然会激起一种情绪,这种情绪的呈现就是张凡中国画中的情境。欣赏者通过对这种情境的感知,触动自己情感的释放,置身其中或者与画家本人产生共鸣,或者与画中的意境产生共鸣,这种情境即是画家所倡导的人生观。
(张凡作品)
造境一词是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首先使用的,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在这里,“造境”与“写境”成为区分“理想”和“写实”的准则。按照王国维先生的观点,张凡自然是属于理想一派的画家,但文学艺术毕竟来源于大自然,一切的理想都有现实根源,所以在具体的作品中,造境和写境“二者颇难分别”。这里也反映出王国维在写实与艺术虚构上的辩证观点。又如《叔本华与尼采》一文所说:“空间、时间之形式对此而失其效,关系之法则至此而穷于用”。综上所述,张凡的画不仅仅是属于理想派,他构建的众多情境其实是理想与现实的交织。那么,张凡的中国画是通过什么来营造情境美,从而表达自己“和光同尘”的内心呢?
(张凡作品)
张凡中国画的情境美更多的表达在作品的时空上。显而易见,张凡继承了宋代绘画的典型风格:通过使用模糊的轮廓、消失在雾中的山体轮廓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印象主义处理,传达了无法估量的距离。张凡善于表达这种“距离”,在张凡的众多山水画作品中,近处往往绘有一棵硕大的树。树的枝干苍瘦坚挺,有骨感之美。在远处,往往设置浓密的远山,远山含黛,悠然朦胧,近处笔画清晰,甚至大面积使用工笔,远处模糊,用大写意绘之。这样造境,使得近者近,近似身前;远者远,远在天边,拉开了空间的距离。在这类山水画的意象中,远处高山上或有行者或有庙宇,行者好似刚从庙宇中走出,又好像是庙宇中的弟子;在山腰上会设置小溪,或者大江。水上有船,船头有人,是游客,还是归人?在这里,时间的动感就跃然纸上了。众多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排出,让作品呈现立体感和社会性。
说到底,美术作品也归于视觉艺术,你通过视觉得到的感受就是这幅画传递给你的。它好像自身就有温度,给你这种“热传递”,让你在画中流连和神往。
(张凡作品)
张凡中国画的情境美更多的通过情景交融去传达。中国画当然也有写实,但更多的属于精神情感的传达。这种精神性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情景交融所构成的意境去传达的。张凡有一组山水画,高山占据纸面绝大多数的面积,在上部留白,留白处张凡并不点缀流云,山上的留白只有张凡的题诗落款。在山坡上有几位悟禅之人围坐在一起,或品茗或论道。这样布置画作,能够看出一种清净,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气充满宣纸,画中的乾坤被清气充溢,欣赏过后,即便是烦躁的内心也会淡然下来。我以为,这就是张凡中国画的魅力所在。他可以通过画作去传递自己的思想,无论是品茗、论道还是悟禅都是张凡致力于去表现的。这是张凡传递给欣赏者精神层面的表达。
张凡的大部分画作会配有诗文,画家通过在画中题写诗词,让绘画、诗词和书法这三种艺术结合在一起,这自然要比一种艺术更能完整地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书法、诗词和绘画一起构成的情境,这是另一种三维视觉。
(张凡作品)
张凡中国画的情境美是随着一种独特的景观风格应运而生。中国画发展到宋初,出现一种独特的景观风格:“艺术家掌握了置于前景中的复杂和现实场景的公式,而背景保留了广阔和无限空间的品质。远处的山峰从高高的云层和薄雾中拔地而起,河流则从远处奔流而至。”
在张凡一些梅花作品中有一些特别的意象,比如路灯。这些路灯各式各样,有时出现在梅花的枝头上,有时出现在山脚的小溪边,甚至会和树木的根部并列矗立。路灯上还有巨大的动物,或者比例夸张的大树。这似乎有些突兀,似乎不合常理,但,这就是张凡造境的独特之处,看似两个或几个风牛马不相及的意象,经过张凡的画笔叠加在一起,会有特别的感受。你可以任意展开联想,有路灯,就会有路,有路就会有人,有人就会有故事,有故事就产生了情境。张凡是聪明的,他可以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情境,让读者展开联想。好的画作一定如此,通过简约的线条,传递丰富的内容。所以说,“中国画的目的是以最大的简洁来实现一种承载无限意义的艺术魅力。”
虽说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但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准则。”这就要求画家采用艺术手法营造出来的一种境界,一种情境,这种情境不仅是多重意象的阴阳统一,更是理想与现实的妙合。张凡的线条如果更多地吸收古人的绘画理论,自然更好,但艺术是不断发展着的,所谓笔墨当随时代。我相信,张凡自然知道如何巧妙吸收古人的绘画理论,丰富自己,开拓自己。
张凡中国画的情境美是通过纯正的笔墨去实现的,笔墨的纯正,意象的选择,使得他制造出的情境清气充盈、和光同尘。此时,我正在欣赏张凡先生的画册,案头的香茗清气直上,好像它自己飘入张凡先生的画中,与张凡画作中的人物一起论道了,就连我本人也似乎进入张凡所构建的情境之中。所谓清气满乾坤,大概就是这样吧!
许蒙
2018年11月5日夜半于衔微书房
(张凡与许蒙)
张凡先生简介:张凡,江苏省宿迁市画院院长、专业画家,江苏省宿迁市政协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博物院特聘画家、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古琴学会会员。
本文作者简介:许蒙,1988年9月出生于江苏宿迁。笔名夏巴、林尚声,别署春华阁、紫月斋、衔微书房。已在报刊发表诗文两百余篇,作品入选十余种选本。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书画宿迁》主编、宿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本期编辑 | 墨语
联系电话
17851882527
投稿邮箱:sqwyjw@163.com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编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