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9页 共242条
|
|
最后晚餐与最贵晚餐
- 时间:2013/10/28 22:19:23 文章来源:仲敬干
(曾梵志 《最后的晚餐》 布面油画 220×395厘米 2001年)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可以说是真正的世界名作了;因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说不知道有这么个“晚餐”的。准确的说《最后的晚餐》应是个壁画,坦率的说《最后的晚餐》是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为共同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而已。但是为何又说是“最后的晚餐”呢?因为耶稣被人出卖了,而且就在这十二人中间。当耶稣说他们当中有一人出他时,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显得困惑、哀伤,骚动不已;而耶稣却是那么的平静和镇定。
达.芬奇在创作最后的晚餐时,为使这顿晚饭的氛围不至于沉闷,在背景墙上“开”了个的窗口,通过窗口,我们看见了恬静的运山景色和湛蓝的天空,“巧”的是,耶稣头顶的上方正好是天空。“晚餐”中,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有一个黑暗的面容,他往后倚着,仿佛不敢与耶稣坐成一线;但他的肘部却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的一只钱袋,就是出卖耶稣所得的赏金。他就是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这大概就这顿晚饭的基本内容,更深奥的,我也说不清楚。事实上,这也不是千字小文就能说得了的。我认为《最后的晚餐》就是个宗教故事的图画版,亦如我们的敦煌壁画一样。然而,估计达.芬奇做梦也没有想到由他创作的,这顿西式晚饭的图像,被后来的中国小伙子强行戴上了面具,吃起了西瓜。并在今年的10月5日,香港苏富比拍卖场上,《最后的晚餐》“西瓜版”,以1.8亿港元成交。这个小伙子就是曾梵志,中国当代著名画家。
我一直认为,曾梵志是否发现了达.芬奇的什么密码了?连戴着面具、红领巾,吃西瓜的一幅油画,只是标了个《最后的晚餐》就一下子卖了这么钱,假若是叫《最后的西瓜》或“红领巾们的一天”什么的呢?大概也能卖钱,但不至于上亿了吧。当然我一点不怀疑曾梵志的聪明和睿智,他的“乱草(笔)”系列以及“面具”系列作品,在中国当代油画历史上,谁都不可能视若无睹的。不过,我还真的搞不清楚曾版《最后的晚餐》中,十三个红领巾们什么的干活?仅仅是品尝新瓜上市?还是讨论烦人的,现有的高考制度?还是抱怨作业太多?看红领巾们交头接耳的神情,不像是庆祝聚会!
但是假若曾梵志版《最后的晚餐》由他创作的,我还是不苟同的;只能说是曾梵志“抄袭”、“仿照”人家达.芬奇的布局、置景和结构,偷梁换柱,偷天换日的“山寨”罢了,或者说是借尸还魂,借壳上市的另一件作品,绝对不是什么借花献佛的。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其故事应该说是悲痛的,本来嘛大家与老师在一起是庆祝节日的,这么一个“晚餐”,最后变成了大家各怀心事,谁也没有把这顿饭吃好便不欢而散了,从此再没有完整的师生晚餐了,这是最后的绝唱。
然而到现代中国,现代人的眼里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最后的晚餐》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不就变成了“最贵的晚餐”!事在人为啊,同志们!来吧,还有是听听网友评的吧:
“曾是武汉人的骄傲。但有点需要搞清楚,最近几年,国外极力炒高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价格。为什么?还是想圈中国人的钱。曾早在N多年前就跟国外某团体签约,他的画作全部由这个团体包销。炒高,然后高价给中国人接盘。中国现在土豪多,不差钱”
“这幅画的水平和夏俊峰的儿子夏强强是一个档次!”
“几个红领巾吃西瓜,一恢弘的气势体现来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现在应该是几个红领巾玩苹果,有人花几个亿买这幅画,是他的权利,有人白送也不愿挂这样的画,是他的自由,哈哈,我属于后者。”
“《最后的晚餐》13个少先队员吃西瓜;到底要表现什么?又有什么寓意?当艺术品迈入‘亿元的大门’,可以提升从业者的信心。当代艺术品市场需要的是补足大量‘基本工作’,从基础做起,培养喜欢古玩审美能力,培养真正的藏家和消费者,唯有如此,才能建立一个持久健康的;古玩真正文明文化市场!”
网友们说得很精彩,那我就不肖说什么了。打住。
诗曰:
最后晚餐席未散, 最贵西瓜墨才干。 耶稣已订十字架, 可知青者胜于蓝。
2013年10月28日仲敬干匆匆于晚餐后书房北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