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与读图时代



时间:2013/7/16 20:56:08 文章来源:仲敬干 

  其实“看图说话”一直是绘者追求的理念。不管是古代还是今朝,也不管是多大的画家,一句话:你画出的东西是给人看的,而且还要能看得懂,知道你画中的意思,也即是传情达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再大的画家,也只能去绘制秘密图纸之类的。当然,这就超出了“看图说话”的范畴了。因为未打算给凡人看嘛,非得有专业技术、专业人员分析、解说、研究、破阵,然后仍然看不懂。因为看不懂,所以才在这篇小文中谈谈“看图说话”了。
  
  “看图说话”,首先是看图然后在说话。比如“门神”,我们一看就知道是谁?并能说出“门神”们的故事,因此上不会担心有人说是张飞和鲁智深的;比如徐悲鸿的马,我们一望就知那都是自的马,因为它不置缰绳;比如陆俨少的画,我们一见就知道那是陆家山水,而不是李家画法。这些就是所谓的图形、图景、图像给我们带来的图案,由着图案的性质,我们才敢说这是什么?和什么人绘的!。

  记得我读书时,也有过“看图说话”的作文。这种作文,就是通过看图去编内容;如果看不懂图,也就无从作文了。

  民国时的国文课本上,常有一些让同学一看就懂的插图;那些插图,也都有高手绘就。内容向上,故事向善。潜移默化,总之同学总有在图示中心驰神往的时候。丰子恺先生的好多画作,都没有太多的解说,但大家都能明白他在“涂”什么?。

  近期,我连在南京、广州、深圳、宜兴、嘉兴这样子大小城市里穿梭。每到一地先到美术馆等处转了转。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好多画家的作品,变得看不懂了,不伦不类了。比如有一幅作品,题是叫:“向宾虹先生致敬”。但看了半天的“图”,仍然不知他凭什么向黄宾虹先生致敬。是向黄宾虹的笔墨致敬?还是向构图致敬?抑或是向其精神致敬?这些都没有“图示”出来。如果是向笔墨致敬,至少画出个自己的个性来,以示努力创造;如果向构图致敬,至少在构图上平民一点(事实上,宾虹先生的作品并不繁杂);如果是向其精神致敬,那么画出宾虹先生的肖像或轮廓就可以了。然而这幅作品,可以说是无笔墨、无构图、更无什么精神可言;有的仅仅是一团乱糟糟的,了无新意的几棵野草杂树!这叫我等从何理解致敬之意?当然,像这些例子多的事,我再说下去的话,连自己都嫌平嘴了。

  中国画走到今天,基本是无图可看,无话可说。如果我们回忆一下大画家的笔墨图式,像八大、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等,所有作品大都是图文并茂,哪有那么多罗罗嗦嗦的东西?从前是看图说话,现在是读图时代。我的理解:无论何时,作为画家,你画出的图是,是给人看的,说得文一点,是给人欣赏的。如是。

   诗曰:

   看图说话话说图,

   一笔一画有出处。

   画虎不成反类犬,

   何不归去做屠夫。

   2013年7月15日仲敬干晚班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