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出格与谢海出阁



时间:2013/6/6 12:54:37 文章来源:仲敬干 

谢海作品 “提篮小卖”



  我对谢海次第的举办个人绘画作品展,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谢海凭借个人的水墨魅力和其独特、丰富的水墨语言,已“出阁”领航并成这个界面中的风流人物,早就不是什么“待字闺阁”的少年派了。如果说真有意外的话,那就是他的精力和创作欲惊人。

  估计大家也都知道,谢海作为《美术报》的“原老”之一,常常是在忙完了报社的本职工作,还有就是每年几十场高规格的美术策划活动以及专栏文章、主持各大名家的作品研讨会等。这些劳什子,都要谢海亲自出马的,别人也代替不了。然后才静下心来,调养水墨。

  谢海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忙。据我所知,谢海的工作日程,几乎都是前一年就排定好了的。当然,忙,是挡不住谢海水墨创作的热情的。事实上,谢海也喜欢画,又勤于思考,常常发别人未发之言,图别人未图之谋。在看了谢海的一系列新作之后,觉得这位才子,是太会画了。然而,让我吃惊的仍然是他旺盛的创作精力。比照历史上绘画夫子们的习性,在我看来,旺盛的创作精力,正是胸怀大志,胸有成竹之士的一贯写照。因此,谢海的出没,引起关注也是自然的了。

  关注谢海,就是关注当下水墨的新动向,这在美术圈似乎是早已默契的共识。而谢海思索的,则是中国水墨艺术的可持续和可能性,而作为“破局者”,谢海名符其实,当仁不让的成了水墨画的“破坏分子”。所以在水墨上追求“出格”,是谢海一直倡导“破门而出”,“破门而入”水墨新秩序的延伸。当然,“出格”得怎么样?“破坏”得怎么样?样品全在他近两年的笔势中,较为集约的展示出来了。

  关注谢海,不难发现,谢海一直在中国水墨画再创造、再生性上寻寻觅觅。从早期的折技花、瓶花,再到近年的抽象水墨,每一次都能给人不一样、记得住、有看头的水墨气质。

  关注谢海,其实观众、收藏家是最有发言权的。来听听他们怎说:

  朱红元(上海收藏家):“谢海的画我一直喜欢,人又聪明,画自家的画,很有自己的想法”。

  沈嘉禄(新民周刊执行主笔、收藏家):“谢海画得不错、画得好!水墨味浓,文人风骨犹在耳。”

  徐一舟(收藏家):“谢海的画,不落窠臼,看似随意,实是有出处的。我很喜欢他在不经意时留下的那些笔触,特有气势。”

  冯之林(书画爱好者):“谢海最大的成就,就是不随大流。花画、画瓶,画抽象都是如此;有个性,有特点,挂在哪里人家都能把它找出来,这就是成功。”

  “水墨出格”,我认为还是比较契合谢海当下的水墨语言的。出格,是谢海一直追求的境遇!当然;出格,也应是一切艺术家追求的格调,只有格格不入,艺术才不会落入俗套。出格,其实这何尝不是谢海的“出阁”!引申讲,就是谢海的画“出阁”了,自立门户了,独唱了。在这样的独唱中,无论是通俗、民族、美声,谢海独行其道,边走边唱,路人皆知。我注意到,在记忆中,能让路人皆知的往往是具有独门绝活的人。如:张九龄得其怪;倪云林得其洁;高克恭得其笔;东方朔、李白得其豪;米芾得其颠;齐白石得其容;谢海得其格。

  诗曰:

   水墨出格无格式,

   落笔曾访齐白石。

   海画花花花似海,

   赏画吃惊勿打嗝。

                             2013年6月6日仲敬干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