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9页 共242条
|
|
公历落款与农历落款
- 时间:2011/12/15 16:18:41 文章来源:仲敬干
- 如果从传统的审美习惯来看,一幅完美无缺的国画作品,应该是诗、书、画、印缺一不可的。但是从目前画家的现状来看,诗,那就不用说了,有几个会做诗的?书法,也是只有书,而没有法;画,画么也大多是前人的影子,有自己面目的只占少数派;印,更不用说,能治印的画家,几乎是以个位计的。“诗书画印”是一幅中国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知何时,这四项基本原则,被精简省略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幅只盖有一方印章的画,其它你去猜吧。当然也有只落下自己名字,没有姓的二个汉字;也有用签到笔签上自己的大名等等。本来从“诗书画印”上可读到画人的闲情逸致,画外世象的,现在可好,光板一张。光板就光板吧!快餐文化么,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他又给你整上个“农历年”的款式,就是“天干地支”的纪年法。现代画,弄上个“农家乐”的款,实在是有点不伦不类的,因之前曾有几个收藏人士给我说起这个事。
比如有一个画同性恋题材的,从起笔到收笔,从内容到外形,从床上用品到几上摆设,从香烟牌子到咖啡牌子,都在作品中与时俱进的予以表达,笔墨也都完全当随时代了,然而到落款时他给你落了个“丙戌年”。结果是我的朋友对这个“戌”字还不认识,误读作“丙成年”了。为此我转弯抹角给他讲了大半天“天干地支”的关系以及读音后,才算整明白。最后他说:“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上2008年,多好。哎呀,这样真是费神的不得了;我看徐悲鸿好多落款就好懂,民国三十二年、民国三十六年,多好啊!”“你说的那叫‘年号’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差不多的。傅抱石后来的落款大部份都是‘公元’纪年法,确实好懂,你说得没错。其实啊向毛泽东、郭沫若、潘天寿、陆俨少、程十发、关山月等都有用‘公历’落款的作品,这不奇怪的。奇怪的是好多小年轻画家,更本就没整清楚‘天干地支’的对应关系,就十分‘好古’的在自己的画作上,落上‘庚辰’、‘庚午’了。”
所谓落款,就是画家在画好了一幅画之后,署上自己的大名,如同作家在大著上署名一样嘛。不同的是,画家会在画面上的某一角留下创作时间,作家会在后记里说明创作时间。仅此而已。但是作家署的创作时间都是“公元”纪年法,画家的落款大多数是“天支”法。即使是有些画家还没搞懂是啥意思,反正别人都“壬午”了,我也得“乙卯”一下。因我曾看到一些画家在最后落款时,到处找台历查看农历,以确定今夕是何年!要不他也是搞不清楚“丙子”是何年的啦。
余生也愚,这里有几个问题需在这里提问一下:
一是一个“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年轻画家,在画后落款时,为何大都弃用一目了然的“公元”纪年法,而采用让人颇费周折的“天支”纪年?其好处是什么?是“公元”不公,还是“天支”玄妙?因为曾有画家也给透露过一点玄机说:将来别人研究时,让他们研究一番。问题是,他怎么就知道后人会研究他的?既然预测到后人会研究他,那干嘛又不直接一点标明清楚?而要用“天干”?这不是明摆着要“折腾”后人吗?
二是在“拍行”,一些收藏人士手里为何会拿着一本万年历,或“天干地支”对照表?搞不清?想搞清?但矛盾的是我们的清明、端午、中秋、春节这些节日,又都是以“农历”年为主打的!他们为何又记得清?
三是古人有时为何又用“洪武二年”、“永乐七年”、“雍正八年”、“乾隆六年”、“嘉庆二年”这样子落款? 而不用“天支”?请答题!
2011年12月15日仲敬干草就于海上“不求甚解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