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缺好作品 独缺好规范
- 时间:2011/9/28 23:48:35 文章来源:美术报
美术报艺术节展览的独立单元还在各策展人手中,这段时间,组委会只有两件事情,一是和设计团队不断磨合,再就是处理各种各样有关所谓“重中之重”的中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的疑难杂症。
中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所提交作品的错误之多、花样之新完全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开始的时候,组委会的同事们还为咨询电话多而感到高兴,认为是影响面大,推广有力,但慢慢地我们发现,打电话来的艺术家除了是懒得看征稿通知的,就是来寻找信心和底气的。我们接到最牛的电话是:我很忙的,没空看你们报纸,你们把通知精神和我说一下。但显然,我们的难处并不止这些。我们收到的稿件中,有70%的稿件是有问题的,而这70%的稿件中还有至少一半几近废稿。后来,我们已经把文件名撰写错误和文件格式错误、文件破损不算为问题稿了,因为有些来信(邮箱)还是无电话、无内容、无法采集有效信息的“三无来稿”。
面对越来越多的来电和来稿,组委会“不得不”喜忧参半。
在这个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涂抹两笔,艺术创作变得容易起来,任何人的作品看上去都没有区别。 无聊的赞美和低水平的展览、出版物催生和助长了这种认识,以为单一的作品、一次展出、一个花钱的出版宣传就可以摘得艺术家的光环,而且这也是一种将艺术家、将艺术生态推向糟糕境地的一种方式,与社会脱节,与专业脱节,显示出自娱自乐的非艺术化趣味。 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作品的质量固然最为重要,但在当下社会环境之中,遵守游戏规则,减少他人的负担使自己的作品内容的传播放大并带来影响,同样重要。我在两次工作的协调会上说了同样的话,我说,连自己材料都整理不好的人一定不是好画家,但是,既然是全国的海选,就不能“遗珠”。我一直在想,如果不是美术报操持这样的活动,如果不是工作人员兵强马壮,那些“要命”的邮件我是定然决然直接从邮箱中删除的。
我们承认好作品一定打败所有的困难,但是,面对拍摄的图片焦距不实、作品不托裱就拍摄,你除了无语还能说出什么好坏?参加不同的策展人所策划的活动,如何更好地利用视觉的方式释放自我的能量,前提都是一样的——做好起码的规范——自行其是,抱着旧的知识结构,无法解决新时代新问题。
美术报艺术节总策展人 谢海
上图为:李少言--无知者的乐趣117X150cm
王东春 造像090910 布面油彩 40X50CM 2009
洪浩昌 山水间No. 188 200x150cm-2010年
肖娟 我曾无限思念 150cmX180cm 布面油 2010年
张卫 鹰之3 68×68cm 纸本水墨 20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