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漫步与美术漫步



时间:2011/6/15 12:37:28 文章来源:仲敬干 
  我一直认为评论类文章,尤其是美术批评论类文章应是越简练越好,或者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应如“时髦女郎的裙子,越短越好”。然而在美学方面的,我比较喜欢宗白华的《美学漫步》,而美术方面则是张振宇的《爱物琐记》、林明杰的《艺术同床异梦》、谢海的美术批评集《一个人,二个人,一群人》。我称之为“美术漫步”。因他们的文章具有‘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率真感和直白感。

  宗白华,想必是多数人应知道的一个学者,他在美学方面的建树,那可是宗师级的。在《美学漫步》一书里,凡是涉及到美术方面的论说,他也会古今中外,引经据典的加以论证。但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引证,他都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繁琐化简,简而言之”的行文方式。他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在“不动脑”子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状态。所以读宗先生的书,不但不累,而且也是一种享受。

  如果说宗白华的文章是美文美论,那么张振宇是学者型的爱心写作;林明杰是分析型写作;谢海是白话写作。三位的文章都是妙文妙论,妙趣横生的一种自由体。

  可以这么说:他们的文章,都属于好看、想看、耐看、看得懂一类的。他们点评对象的语音,也都是中肯的、到位的、一语中的。但是目前有相当多的评论文章,人们不知他在行文中说些什么、说谁的。其语句之晦涩,用词之别扭,前无古人。比如有一篇章,题目是这样的《写意性挥发至学术上的探视性极其绘画语言张扬性重建》,看题目就让人摸不到底了,试想一个人能有多大的耐力,听你“布道”呢!从题目上就叫人“晕”。还有更奇的如《 绘画语境与色彩派生出来的,独特的一种图式构建》。哎哟喂,不就是画张画吗,画家自己看了也会发笑的,因为他作画时,压根没想过这些乱七八糟,胡说八道的“混蛋”理论。我敢说,如果哪个画家在作画时想过这些“混蛋”理论的话,那么这个画家就不应该画画儿。我们可以从想象中得知:一个画家一边画画,一边在想着“挥发性”、“探视性”以及“绘画语境”的“构建”等等问题时,是什么样的表情了。


  其实打死我都不会相信,会有这些与作画不相干的“歪”想法的。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或者说是称职美术批评家,应该把“美评”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最好是带有欣赏、剖析的口气去评述,大可不必在文章中摆谱,装神弄鬼,把人往“死胡同”里引。生活中好多事情原本很简单,只是被一些“庸人”越弄越繁了,就像一幅画,本来我们还能看得懂,可是经一些“高人”那么一说,嗨!到不知云里雾里了,用东北话说,这不是“忽悠”人吗!

  苏笑柏,中国人,在国外定居多年,近两年来多活动于国内画坛。苏先生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艺术表现形式是“大漆”画,以块面和接点的对比来取胜,非常大气。在苏先生的画展上,从艺术形式、风格、内涵来讲,我还看得懂苏先生的艺术表情。但是在看过有人给他写的文章后,不客气说,画展看不下去了,因为脑子里直“发涨”啊!找不着“北”了。假若这篇文章有他们三位来写,那一定很好看,因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贾平西,黑龙江人,国画家。也有人给他写过一篇文章,洋洋洒洒约五千来字。这篇文章有晋代一直写到民国,只是到快要收尾时才提到贾先生的花鸟画,是如何、如何的高,如何、如何的好,天,至于么?但是我终也不明白,他到底是评述古人的,还是评述贾先生的。这种写法,不是“忽悠”,又是什么呢?

  假如读美术批评类文章,也能向散步一样,在不经意中就获得了美的享受该有多好!仲敬干2011年6月6日二稿于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