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字画与名家字画



时间:2011/5/10 18:48:43 文章来源:仲敬干 

  “名人字画”与“名家字画”,这有什么不同么?答案是肯定的。举个例子吧:傅抱石、黄宾虹是中国的书画名家,有他们绘制出的字画,就是名副其实的名家字画了;但是还有一些人,比如一些政要、作家、演员或某一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人,“字画”于他们本是副业,但是也能“像模像样”的出现在一些场所,甚至于艺术市场。而有这些人士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可称之为是“名人”字画。因其艺术含量倒不是显得很重要了,重要的是其书写者的特殊身分,如京剧大师梅兰芳等。

  但是:特殊的社会名流,也就是所说的“名人”,是可以成为书画方面的名家,比如王羲之、王维、苏东坡、于右任、郭沫若等,他们起先都是做官的,是政界名人;但因其“艺术功底”扎实,也就“当之无愧”的步入书画名家行之列了。而有书画名家成为社会名流的,却又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样的解释,不知能不能把本文的意思给说清楚了?

  不过,君不知:在中国玩收藏,实际上,玩的多是那些“名家字画”;而“名人字画”(特指目前的名人)倒不是一般人有能“玩”得到的了,如,谁能搞到前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先生的字呢,怕是没有几个人吧!据说就连作家贾平凹先生的一幅字,也是千金难求的哩。

  由于“名家字画”,在艺术市场里可以立即“变现”的原因。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据说中国一些美术大家,收到的“订单”是三年之内,无画可卖了。而这些利好的消息,不是激励一些画家去创作更好的美术作品,而是激活了某些画家的另一种创作欲,即“曲线救国”。如是姓“王”的,就去想法子编故事,看能不能和“四王”联系起来;如是姓“恽”的,就回家去“翻家普”,找找看能不能与恽寿平搭上线;如是姓“徐”的,积力去找寻祖上的蛛丝马迹,看能不能找到与徐悲鸿先生,发生过什么故事没有,等等些情况不一而足。似乎给人的感觉是,一旦与这些“大人物”联系上,就提升了知名度,自己的艺术水平一下子就能高出几倍了。其实这是十分幼稚的想法,殊不知,绘画这东西,不是别的什么艺术,它完全是靠一个人的心智、灵感、学识取胜的。要不当今那些“艺术大师”的后代们,不都个个成了“艺术大师”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曲解了“遗传”两个字,当然也不要太迷信“遗传”。顺其自然、走自己的艺术道路不是很好么!

  但是,我发现有些画家,本来自己倒是画得蛮好的,然而却依然是热衷于此类做法,可谓到了痴心不改的成度了。

  也许这种“名家效应”真的能奏效吧,所以在目前中国的艺术界里,就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不妨说来让大家乐一乐:

  我曾接到过某画家的一张名片,很有意思,只见他啰里啰嗦的在名片正面,印上一行不明不白,不伦不类,不切实际的一句话:“中国大明王朝著名画家唐伯虎第45代孙”。当时我接到名片第一感觉是,没觉得他身上有半点唐伯虎的遗风,倒是觉得有点可笑,但又笑不出来的感觉。其实,就真的是唐寅的后人,又能怎样?就能证明你的画一定画得好么!唐寅要是地下有知,也该为有这个不学无术的后人而感到脸红的。

  然而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哩!

  比如:清朝有著名画家“八大山人”,今天就有个“九大山人”;比如:清朝有个著名画派“扬州八怪”,今天某地就冒出一个“九怪”来;比如:上海的山水画大家陆俨少老,在生前就圈定了自己的学生。但是,如今可热闹了,一下子冒出了陆老的学生不下百人,什么原因呢?还不是陆老画得好!所以凡是和陆老见上一面的,回去就说自己是陆老的学生了。更有甚者,把与陆老“合影”的照片也印到了名片上。其实明白人一看就知道那是没注意时拍下的。

  然而,在我看来这些手法毫无新意,当年“金庸”风行时,冒出个多少个“全庸”、“金康”的,到后来怎么样呢?事实是:名人、名家之誉,那都是通过自身努力得来的结果,并非是靠一些小聪明就能达到的。如是。

 

                 仲敬干2011年5月10日二稿于上海延安饭店三象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