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赞作品深受观众青睐
- 时间:2011/4/29 15:34:56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中国艺术品网2011年4月29日报道:昨天下午,倍受关注的“知止后返·王赞艺术作品展’’在扬州美术馆拉开帷幕,1000余位来自国内外的文化界、美术界、新闻界和收藏界的朋友见证了规模盛大的开幕仪式。该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扬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扬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扬州市文化局、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创作处协办,扬州市美术馆、扬州鉴真书画院承办。
扬州是王赞的故乡,1983年离开家乡,从故乡瘦西湖畔到杭州西子湖畔求学、求艺,练就一手扎实的基本功,并以画巨幅现实主义且带有强烈地人文关怀的作品享誉画坛。这次展览是王赞28年来的艺术总结,也是王赞首次大规模的全景式的展览,扬州美术馆整体三个体量庞大的展厅展出了200幅作品。展览第一章节‘‘造天性之像’’几乎囊括了王赞的所有代表作,包括《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蔡元培林风眠》、《灿然黑白间——黄宾虹》、《血浓于水——白求恩》、《高原红》、《歌声飘过山岗》、《香溢橄榄坝》、《白求恩救死扶伤》、《邃古天地间——河姆渡文化》、《最后的苏门答腊——郁达夫》、《国难殷血漠北路——莫朴》等重要作品,其中印度题材是今年的新创作。第二章节“法造化之则”,展出T2E赞大量课堂范图的原作,这是从事多年教学过程和写生中积累下来的,包括小品、速写、课堂写生等各类不同形式和风格的作品。第三部分为“写謋然之形”,是王赞最随心所欲、意笔挥写的环节。
作为展览的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以“止于立定之所,返向诗境家园’’来解读“知止后返”的展览主题,他认为知止后返从事中国绘画,要“与此种心性化育的艺事共终身,由此得以涤浊尘、去凡虑、荡心胸、通性灵,是一份福报。但要追步先辈足迹,坚守不殆,而又能不断深化,得一分精进,却是难上又难。福报与艰难并蓄,是文化传承的志业所必须面向的处境。”王赞始终保持着‘‘向着历史目瞻回望”,同时坚持写生,反复尝试着在小品中戏墨,把笔墨作为化去笔尖的尘嚣、荡平心胸怨结的修习。
王赞的导师刘国辉教授以“实”字形容这位爱徒。他说,“时人好‘虚’,言必‘清虚’、“‘空灵’,这当然是至高境界,妙不可言。但王赞却一根筋地往‘实’里走。道具什物刻画真切精到,屋架门窗描绘一丝不苟,树木藤蔓,一枝一片交待清晰,画中的人只要有脚,就要让这双脚安稳地站在地上,脚踏实地,而地实实在在地向远处展开去。”据他介绍,王赞对于‘实’的交待的热情,几乎成了嗜好,用工用力近乎奢侈。他让画上出现的一切,尽可能地营造得真实可信,让画中人生活在一个可信赖的空间罩。刘教授认为,“这种其实并非真实的真实手段,用十分‘真’的态度去讲述一个令人信服的‘假’故事,这是王赞的‘笨拙’的智慧,或者说是一种智慧的‘笨拙’。”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和学术主持谢海认为,王赞“作为中国水墨的一个造梦者,将他的文化思辩、忧患意识、才华激情,统统浇铸进中国传统绘画这门在~些人看来容量有限的艺术当中。在他的水墨世界里,绘画艺术不再是单纯的再现生活的手段,而是一种提示和评价日常生活的工具。借助这种工具,他一边演绎着自己的艺术天赋,一边又以一种批判的目光来审视人的生存状态,追溯这种状态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理性的反思。”
王赞,1959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中国画协会副主席、美术报社社长、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在其艺术之路上,1993年,他凭借《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蔡元培林风眠》(“首届全国中国画展”银奖作品,方增先特邀该幅作品参加1998年的上海双年展,现藏于上海美术馆)一鸣惊人。1995年,一件大尺幅的《血浓于水——白求恩》摘取“正义·和平一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国际美术作品展”银奖,紧随其后的《灿然黑白间——黄宾虹》把他的水墨画创作推至阶段性的巅峰;随后,王赞大尺幅的创作频繁出现在上海双年展、国际水墨年展、水墨本色邀请展、水墨状态邀请展、影像与印象文献展等重要学术活动之中而备受关注。
据悉,本次画展将从2011年4月28日展出到2011年5月28日结束。展览期间,还将于4月30 日下午2时,在扬州图书馆举办主题为“扬图讲堂之知止后返——我的创作观”的名家大讲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