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biennale
2/3页 共66

第七届上海双年展探讨人口迁移融合课题



时间:2008/1/23 13:08:13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立行 
  2008年上海双年展将把把视点聚焦于城市及城市的主体———人。这也是上海双年展首次以人为对象和主题,力图揭示城市迅捷变化中人群的多元身份。展览将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展示今日国际大都市中积极移民与文化融入的新趋势,探索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并且在与城市化相应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宏大背景下,思考城市是否能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课题。

  以人民广场为本届双年展的聚焦点

  本次双年展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体部分,将以人民广场为聚焦点。

  上海双年展自创办之始,一直关注城市生存发展的状况,坚持以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与历史为依托,来进行艺术探索。依循这一策展主线,2008年第七届上海双年展策展小组决定将展览聚焦在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这里是城市重要的标志性公共空间,也是百年上海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各种力量流转、交汇的重要场所。人民广场更是中国当今社会的缩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中国面临的许多重大挑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人口流动。中国社会和经济正发生着巨大的变迁,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市流向大都市,以寻求发展机会。中国正飞速地从农业化的社会转向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人民广场,人们可以发现不少与“转换”这一概念相关的问题。例如象征着老上海文化的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建筑,它们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和变迁;而反映今日上海面貌的来自世界各地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和新型的超级现代的建筑,则呈现出上海这座城市的活力。上海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文化的包容性不仅体现在上海大剧院、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馆所提供的文化盛宴上,还体现在无数的普通的市民和外地游客对人民广场的特殊的感情中。

  本届双年展将在美术馆内的一楼展厅,设置一个关于人民广场自十九世纪末以来历史变迁的展览。展品包括照片、规划图纸、影视资料以及其他相关素材,甚至再现文学、戏剧和其它艺术作品中对人民广场的描述。为了让这部分展览能够与人民广场发生更直接的联系,主办单位将邀请约二十名艺术家以人民广场作为思考及创作的起点。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媒材可以丰富多样,可以在美术馆馆内和馆外进行展示。在馆外展示的作品可以包括特定场所发生的活动,以及市民在公共空间和公共媒体方面的互动等。展览期间,主办单位将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策划,使整个人民广场成为广义的和流动的展示空间。这些展示出来的作品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参与性,以便向观众表明这一展览主题:人民广场见证和容纳了中国当前人口流动/迁移/融合的复杂现象。

  展览主体的第二部分在二楼,由三个个展组成,集中展示三位正处于事业顶峰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个十分独特的做法有别于其他双年展的惯常做法,因为这些双年展往往选取大量主题不甚鲜明的艺术作品。本次展览挑选艺术家的标准是,他们对人口流动及相关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要有深入广泛的思考,这一主题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要有鲜明的体现。

  展览主体的第三部分位于三楼,这里将放置约二十名艺术家的作品(预先创作而非现场创作的作品),它们紧扣展览的主题,但运用非上海的素材。这些作品可以探讨南亚、欧洲或美洲等世界各地人口迁移融合的问题。

  双年展展示空间将从美术馆延伸至更广大的城市公共空间

  根据本届上海双年展所选取的立足点人民广场的历史和现实特点,本次展览的展场设计将尽可能突显上海美术馆建筑原有的结构和特征。另外,作为上海美术馆主体展览的延伸,参展的艺术作品将在机场、火车站、轮船码头、车站和地铁等公共空间展示,因为这些空间是人口流转的中心。在这些场所,可采用互动性强、灵活流动的展示方式揭示人口迁徙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