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2018西泠春拍:建窑虹油滴天目盏·官字款定窑碟·哥窑蒜头形水滴

时间:2018/6/30 17:13:50  来源:雅昌艺术网

  ▲ 2018西泠春拍

  北宋·建窑虹油滴天目盏 款识:鼎固

  高:7cm 口径:12.3cm

  参阅:大德寺龙光院藏曜变天目盏,《天目》,德川美术馆编昭和五十四年版,彩图2。

  此盏口沿微撇、斜弧壁、圈足,略作斗笠形。圈足下墨书“鼎固”二字,取“如石之坚,如鼎之固”,其意一为盏之品质,如金石鼎固,二为主人之地位,在朝堂之上如钟鼎柱石。通体施黑釉,釉黑如漆,稠如凝脂,光亮如镜。釉面散布油滴状斑点,状如飞瀑击滔,斑点周围闪耀着蓝紫色光晕,远观之犹如虹入溪涧,近观之犹如深邃之宙宇,繁星闪烁,虚无飘渺,神秘莫测,凝视之令人心潮起伏。

宋 沈括《梦溪笔谈·虹》

  宋沈括《梦溪笔谈·虹》: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自西望东则见。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描写了作者沈括在出使契丹途中看到奇异景象——山涧中的虹,望东则见,望西则无所睹。初观此盏,亦要置于日光下观之。慢慢转动此盏,于侧光处观黑釉里自然浮现大大小小的斑点,围绕着这些斑点周围还有赤、红、青、绿、蓝、紫等彩色光晕。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时而出现大面积的彩色变幻,正犹如虹出于雨后日光之中。直视之,则为极黑的釉面所掩盖似又无所睹,此盏名“虹”,名副其实。

《君台観左右账记》

  这类带彩色光晕的建盏在日本即所谓曜变天目盏。据史料记载,在日本镰仓时代,到我国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学的日本僧侣们,曾带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这个名称由此得名。天目盏中最名贵的当属曜变天目。《君台観左右账记》:“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万匹之物也”。

曜变天目盏 大德寺龙光院藏

  日本现存三只曜变天目盏,其中最有名的一只为静嘉堂文库所藏稻叶曜变天目,其蓝色光环的颜色变幻不定,妖异瑰奇得不像是人间之物,被定为日本国宝。而大德寺龙光院所藏之曜变天目为黑釉中散步彩色斑点,恍如一片星空,繁星点点,与本品更类。

  曜变产生的原理首先要有玻璃质感强的黑亮釉,这种釉在烧制时的特殊条件作用下,能形成一种极薄的铁结晶膜。没有这层薄膜,迎光就不会出现如虹一样的异彩。尽管如今建盏烧制技术如此发达,可工匠们无论如何研究实验,也难以完美复制出自然的曜变。其结因在于曜变天目的烧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一切都源于偶然。其珍贵之处,便在于曜变中的“变”字,偶然才是最难复原的,可见此盏可遇而不可求。

  ▲ 2018西泠春拍

  宋金·官字款定窑印荷花纹碟一对

  高:1.4cm 口径:11cm

  来源:香港资深收藏家、古董商吴继远旧藏,附原装锦盒。

  展览及出版:《宋代文物展》,香港东方艺术周,2016年,第22、23页。

  藏者简介:吴继远为香港知名策展人、收藏家和古董商,60年代末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接手了父亲的古董店“联斋古玩店”,后曾于香港博物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前身)担任助理馆长,2001年成立继远美术,先后策划过“邢窑胜雪”、“中国历代文物展”、“唐宋陶瓷茶具展”、“宋代文物展”等多次展览。吴继远先生有相当的书法功力,其藏品锦盒上的题签均是亲自提写。

吴继远

  碟敞口、浅弧腹、平底,覆烧而成,口沿芒口可包金银扣。外壁光素,内壁印花装饰双层仰莲瓣纹一周,盘心印花装饰莲池荷花纹,在翻卷的荷叶和水草掩映衬托下,三朵荷花盛开怒放,印花清晰精细,分毫毕现。碟底书划“官”字款,书写流畅。精湛的工艺和碟底的“官”字款识都说明此对碟的等级非凡,应为宋金贵族所享用,成对保存,殊为难得。

  定窑为北方著名窑厂,五大名窑之一。晚唐至五代,以及北宋初期,定窑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开始引起朝廷的重视而成为贡瓷。大批精美定窑瓷器为宫廷、官府、贵族们赏识并纷纷定烧,形成“以进上方,备赏赉也”的风尚,“官”字款由此应运而生,并派生出“新官”、“官样”等相似铭文。众多名窑中,定窑的“官”、“新官”字款,无论数量和品质上,毫无悬念的成为同期瓷器铭文中风靡一时的典型代表。被宋金时期,定窑更是迎来了又一次窑业巅峰,不仅北方的金人和蒙古人贵族喜爱定窑,南渡的宋室皇族对定窑也是魂牵梦绕,向金政权贸易来高品质的定窑,并刻上宫殿款,供御使用。

  定窑一度风靡全国,官字款定窑的出土地点很广,北部的内蒙、辽宁、北京、河北地区、中原的陕西、河南、南方的江浙、江西等地都有出土。如浙江吴越国钱氏墓群中有许多定窑白瓷“官”、“新官”字款的出土。如钱宽墓出土19件定瓷中,有17件刻“官”字款;水邱氏墓出土的17件定瓷中,3件刻“官”字款。河北静志净众寺塔地宫出土了“官”字款瓷器达17件之多。考古资料显示,这些官字款定窑多处于达官显贵之墓葬或皇家寺院的地宫,可见其等级之高。

  ▲ 2018西泠春拍

  宋·哥窑蒜头形水滴

  高:4.5cm

  来源:国内老藏家旧藏。

  此哥窑水滴作仿生蒜头形,多瓣形身,上以蒜头为流以出水,中部置一小口以注水,平足内倭,垫饼支烧露棕黑色胎骨。外满施月白色灰青釉,釉面厚润犹如凝脂,如冰似玉,宝光内蕴。口沿由于釉水流淌,釉层较薄,略呈紫色,底足露棕黑色铁胎,正所谓“紫口铁足”。周身纹片致密,静穆古雅,深者呈紫黑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为南宋哥窑最典型之特征。

  宋人推崇自然之美,观察自然界之物状,提炼其内在形与气,洗去其外在铅华,把自然美升华成艺术美,形成了宋瓷质朴纯净、清新雅丽之风格。仿生形水滴,如瓜形水滴在宋代越窑、龙泉窑、湖田窑等各大窑口均有烧制,而哥窑蒜头形水滴还是传世仅见。

  南宋在杭州定都,选址建窑为朝廷烧造御瓷。早期著录提到的郊坛下和修内司官窑,其窑址均已定位及进行发掘。至于另一类纹片瓷—哥窑瓷器,其窑址迄今仍未勘定。近年来,哥窑和官窑瓷器一直是海内外学者和藏家的研究重点。官、哥二窑均以蕴借含蓄的釉色著称,其釉面的开片乃故意为之,一般官窑为大开片,哥窑为纵横交织的金丝铁线状小开片。

  就哥窑一名,汪庆正教授生前考证了大量的著录。他在宋代著录中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记录,但却发现元代学者孔齐曾于《至正直记》(约1365年)提到过“哥哥洞窑”和“哥哥窑”。明初作家曹昭所撰《格古要论》中也有论及“哥哥窑”。在现存著录中,首度提及“哥窑”的应是1428年出版的《宣德鼎彝谱》。凡此种种,可能皆是指相同的器物或瓷窑,只是久而久之其名化繁就简而已。

  宋朝距今久矣,其洗尽铅华、茕茕孑立的艺术美感如皓月长空般隽永。由故宫博物院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筹办的“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向世人揭开了宋代哥窑的神秘面纱。

哥窑瓷器展 故宫博物院

  哥窑瓷器为历代君王珍而重之。以清代乾隆帝为例,他常命人在清宫旧藏哥窑上添加其所拟的诗文,并收录于《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如《咏哥窑炉》“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霭”《咏哥窑周素尊》“古质天然朴不华”,《咏哥窑葵花碗》“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御制诗四集》卷之四十二)。弘历还谕旨宫廷画师绘制《珍陶萃美》、《精陶韫古》二册页,收入多件哥窑佳器,以供时刻鉴赏之需。传世哥窑多为清宫旧藏,现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及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共收藏51件清宫旧藏哥窑,计盘19件、碗7件、杯2件、瓶壶8件、炉7件、罐1件、洗7件。但根据清宫《活计档》记载,清宫收藏的哥窑品类远不止此,另有洗、花插、砚台、镇纸、笔舔、笔架、水丞等多个文房品种,可见文房器为哥窑中的特殊品种,足见此哥窑蒜头形水滴之弥足珍贵。

  中国历代瓷器专场 7月8日 16:00 B厅

  西泠印社二〇一八年春季拍卖会

  - 上海巡展 -

  6月23日 9:30-20:00(周六)

  6月24日 9:30-18:00(周日)

  静安昆仑大酒店

  (上海市静安区华山路250号,原静安希尔顿酒店)

  - 预 展 -

  7月4日至7月6日

  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

  (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杭州黄龙饭店

  (杭州市曙光路120号)

  - 拍 卖 -

  7月7日至7月9日

  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

  (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