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香港蘇富比春拍:乾隆和阗青玉兽首衔环凫鱼壶2172万港币成交

时间:2018/4/13 13:07:32  来源:雅昌艺术网

  [香港蘇富比]中国艺术珍品

  2018年4月3日下午,香港蘇富比2018年春拍“中国艺术珍品专场”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本场共98件精品上拍,其中,传为十九世纪末法国海军遣中国舰队总司令Humman上将旧藏清乾隆和阗青玉兽首衔环凫鱼壶以1600万港币落槌,加佣金最终以2172万港币成交。(拍前估价:HKD 18,000,000-24,000,000)1960年,古董教父Eskenazi(埃斯卡纳齐)以350英镑(1960年时,£350大概等于HK$5,600。)买入这件玉器,这是他买的第一件古董,后来成功卖给了著名的古董商Spink。

  清乾隆 和阗青玉兽首衔环凫鱼壶

  高41.5公分、口径11.5公分、底径11.9公分、腹径23公分

  来源:

  埃斯卡纳齐(Eskenazi),伦敦及米兰,约1960-1961年

  Spink & Son Ltd,伦敦

  伦敦苏富比,1961年11月21日,编号164,指由 Marshall 购入

  伦敦佳士得,1987年12月16日,编号472

  Spink & Son Ltd,伦敦,1989年

  Somerset de Chair(1911-1995年)收藏

  香港邦瀚斯,2014年11月27日,编号13

乾隆仿古款

乾隆

  乾隆皇帝,历史上少有的玉痴皇帝,在其统治时期,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推上了高峰。乾隆时期制作的玉器主要分为时作玉和仿古玉两种,这件和阗青白玉兽首衔环凫鱼壶为仿古玉。和阗青白玉兽首衔环凫鱼壶,体型硕大,以和阗青白玉料碾琢而成,雕工精美,玉质温润,天然的十足油性使其精光内蕴,包浆滑熟自然。玉壶底部的乾隆仿古款明确此为乾隆时期的仿古玉器。

  查其同类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六件,其中二件如本壶玉质一样为青白玉,另有三件青玉,一件碧玉。在体量上,此壶与故宫所藏的其中四件玉壶均高于40公分以上,另两件稍矮,分别为38和29公分高,可见此类玉壶一般体型较大。在故宫所藏的六件同类凫鱼壶中,有五件刻有乾隆御题诗,一般刻于下腹部或者颈部。御题诗为两首,一首作于乾隆二十七年,题为《咏和阗玉凫鱼壶》,另一首作于乾隆五十六年,《题和阗玉汉凫鱼壶》。两首诗均提到了玉凫鱼壶所本为汉代青铜凫鱼壶,而汉凫鱼壶的样稿来自于《西清古鉴》——“今《西清古鉴》所载汉凫鱼壶高仅九寸四分,是壶又赢二寸余,乃就玉材为之,瑰珍巨质,尤为古所未有。”由此,乾隆命人做玉凫鱼壶的得意之情跃然纸上,铜壶不过九寸多高,按清尺寸不过30公分余,而乾隆所作玉壶则是就玉材而作,目前看到的无论是故宫所藏的五件大凫鱼壶,还是此次拍卖的玉壶,都远远超过了铜壶的尺寸,成为瑰珍巨质,古所未有。

  乾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得意之情?为什么要做玉凫鱼壶?这还要从乾隆朝的玉料来源及乾隆帝的慕古情怀说起。

  从清初至乾隆前期,玉器制作并不十分兴盛。究其原因除帝王喜好、国家政治之外,玉料来源不充足是一个重要原因,新疆准部等处的多次叛乱,使和阗玉输入中央的管道不畅。此期玉料来源多依靠进贡和走私。因此,这一阶段新做玉器并不太多,有时还大量改制前朝玉器。

  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清军多次用兵,彻底击溃准部、回部。驻军新疆,此后和阗地区直接归属国家统一管辖,玉路畅通。乾隆二十五年,开始了每年春秋两季固定的贡玉制度,大批玉料进入宫廷,充足的玉料使得乾隆皇帝可以随心所欲发挥自己对玉的理解和诠释,为乾隆朝玉器的繁盛局面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从目前查阅的资料看,凫鱼壶也是乾隆朝做出的最早的大型仿古玉器之一。

  档案中记载的玉凫鱼壶,除少量为宫廷造办处制作外,大多为画好样稿交由苏州织造和两淮盐政(驻扬州)制作,长芦盐政(驻天津)也偶有制作。如要制作大凫鱼壶,所用玉料须是山料玉。山料玉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绺斑或裂纹,为此乾隆帝还有保大还是就小的烦恼。乾隆四十四年,苏州奉旨承做一件山料玉凫鱼壶,因玉石中有绺道,不够凫鱼壶的设计尺寸,织造全德就请示乾隆如何处理。乾隆见文后,认为如果如将壶的尺寸收缩,没有绺道石性固然好,但如还有绺道,不如仍按原尺寸制作,认为较大器型的玉器,有点绺道石性,也属正常。此次拍卖的玉壶与故宫所藏的青白玉凫鱼壶,壶身均有绺道和石斑,这些缺点在乾隆看来并不重要,绺道和石斑反而增加了仿古玉古朴沧桑的效果,这一用料特点也常体现在乾隆制作的其它仿古玉器上,说明乾隆帝更重视玉器本身造型、纹饰的内涵,而非玉器的质地优劣。

  从造办处活计档看,凫鱼壶主题一直是乾隆最喜欢的仿古式样,最早是根据青铜凫鱼壶原样画样,只是从目前的考古材料分析,这种铜凫鱼壶的时代应是战国时期,而非乾隆皇帝认为的汉代。青铜壶始见于商代,是祭祀时的礼器,也是重要的酒器,流行的时间非常长,直到汉代还依然盛行。历代铜壶造型丰富,款式多样。

  乾隆帝收藏的青铜凫鱼壶,后来编入了《西清古鉴》,此书由梁诗正等奉敕纂修,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纂,乾隆二十年(1755年)完书,仿北宋《宣和博古图》,收录了内府所藏商周至唐代的铜器一千五百余件,而以商周古鼎彝器为多,书中因图系说,详尽尺寸,轻重,并钩勒款识,摹绘精审,毫厘不失,非以往图谱所能及,代表了当时国家成书的最高水平。《西清古鉴》中的许多青铜器,后来也成为乾隆仿古玉器的常用样稿。

  考察目前所见的这几件凫鱼壶,纹饰造型分布基本一致,仅在细节上,除衔环的兽首、颈部几何夔龙及漩涡纹饰带、水鸟、鱼、龟姿态稍有不同外,其它均大致相同,故来源于同一母本是没有问题的。惟可惜的是,《西清古鉴》所载的那件青铜凫鱼壶,目前已不知所踪。博物馆藏品中,类似有凫鱼题材者仅见青铜盘,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均有收藏。

  乾隆帝的慕古情怀由来已久,但是大力倡导并推动社会制作仿古玉则是在乾隆中晚期以后,这和社会上玉器制作中出现一些让乾隆深恶痛绝的时新样式有关。因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且对古代器物深深的热爱,玉痴皇帝以帝王身份开始对玉器制作进行了强力干预。乾隆帝提出了解决这种玉厄的可行性办法,就是大力提倡仿古之道,提倡玉器制作以古代器物为样稿,尤其仿效商周至汉时的青铜器及玉器。这里凫鱼壶样式被乾隆帝评价为:“旁两耳连环,正面下又环鼻一,中层周刻凫鱼之属,制最精雅。”

  从活计档看,乾隆帝在玉料来源充足以后,从乾隆二十七年至六十年,制作玉凫鱼壶的次数达八次以上,且主要集中在乾隆批评玉厄现象,大力倡导仿古以后。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仿古而不泥古,虽仿周汉器物的造型、纹饰,但也加入了自己本朝的雕琢特色,不染色、不做旧,和市场上流行的伪古玉截然不同。有时在具体纹饰细节上还处理的相当生动活泼。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