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郑忠谈艺录之二十一 有磁场的地方

时间:2024/6/28 22:19:05  来源:江海子 新意象水墨

  晨信马由缰顺着河滨路跑到三里闸,闸塘河面宽广,烟波浩渺,看到停泊在塘畔的挖泥船,油然想起我们的部队原水工大队的挖泥船、打桩船等系列船舶来……当时我们大队的T型码头可谓是中国最牛的码头,停满了造型别致、优美绝伦的“工程船”,每每船舶归来仿佛是举行万国船舶博览会,美仑美奂,盛况空前,是湛江港绝妙的一道风景,这是我们青春年华启航、丰富多彩的港湾啊!后来为什么我的绘画属于现当代艺术,与这耳濡目染现代造型、元素的潜移默化大概不无关系。

  80年代初,我们水工大队承揽了海军大型基础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施工,由此从国外购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对于美术青年的我来说,现代造型的船舶设计是给我上的第一堂“现代造型设计”的启蒙课。那时船上就有空调、电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电视机……让我们直看的眼晴发呆……这可是1980年啊!

  那天离开硇洲岛,从东海岛出发直奔湛江而去,离约定的时间还早了点,有一个地方很渴望一见,水工大队38212部队原址,到了哨所递上身份证、军人优惠证,哨兵客气地说“不行,要原部队的人带你进去才可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退伍都40多年了,哪还有熟人?况且我知道我们38212部队撒编了已不复存在,怎么办?到了老部队原址,是我们曾经的“老家”,路过家门而不让进,情何以堪?象猫爪子挠心……

  无奈,无计可施,上了车准备开拔,表弟想到一个人,于是,联系、等待,终于电话通了,来了一个领导问明情况上了我们的车,车徐徐开进当年我每天跑步的大院主干道,看到了大礼堂,大礼堂门前我们每天打球的蓝球场,大队部的办公楼,我们潜水分队的宿舍楼,路旁两侧一排整齐的槟榔树在笑看着当年战士的我,默默含情、款款致意,右转到码头旁边,领导说“停!就只能到这儿了”,远远望去原来靠工程船的码头,现在停靠的都是军舰,只能远观,不可近看,昔日来来往往稔熟的场景,现在象镜花水月只能远观,不能逾雷池一步,无限的惆怅与欣慰……原路返回,不让照相,不让下车,象梦游一样……

部队大门

  地方还是原来的样子,大的布局依然,只已物是人非,完全改变了性质,曾经的影相只徒存记忆,却总是滋润着我的情思,给我怅然的微笑,八千里路云和月,欲语泪已流,回不去的从前老时光!

  这是往东通往南油方向的渡口,1980年我参加南海舰队政治部举办的“部队基层美术骨干培训班”在渡口边画速写,遇上南油的一帮姑娘,我画了她们的写生,到点了,她们上了船,忽然十来个女孩儿在船尾一起高呼“郑忠……”,那声音在海面上久久回荡,弄的我心中象有个小鹿怦怦直跳!

  这是部队大门往西的一条马路,每每周末我们请到假上街,由此步行约三里路到公交车站等车,那时觉的这条路好长,路的两边都是旷野、农田,现在都是高楼林立。

  我们下榻的美豪丽致酒店(湛江金沙湾店),从窗口可以看到远处的一座跨海大桥,桥的西南边就是我们曾经部队的驻地,我曾经在这片海里漫溯。

  黄昏时分,我伫立窗前,脉脉远视那一脉的心动时刻……

  脑中瞬间浮现出一幕幕电影似的画面:

  潜水分队的宿舍楼201室,受跨下之辱,苦练两年一雪前耻的我在这儿树立起五尺男儿的一世雄风。

  蓝球场到大院干道,潜水技能培训,我们穿着180斤的重潜水服在陆地上作基础训练,向前、向左、向右……海边的船排上留下我平生第一次下潜的汽泡与身影。

  一条马路之隔的204厂,当时中国最大的船坞,我们在坞底抽泥,震耳欲聋的噪音弄的人浑身颤抖。

  潜水分队楼下,我与一米八六的老兵单挑,整个潜水分队围成圈目睹了我们的一次精采的“打斗”,最终我一个反身侧踹打倒对方。

  退伍前夕,我拖了一平板车写了五年字的纸,在海边沙滩上点上一根火柴,火光映红了少年我稚嫩的脸庞。

  哦!这块土地有磁场啊!让一个少年成长为壮汉,让一个书生成长为中国海军优秀潜水员,让一个文艺青年经历过天风海水的洗礼成长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中国艺术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