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6/18 19:46:00 来源:大河美术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综合改革的最新突破,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而行,将思政教育贯穿到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摄影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本文以数字摄影课程思政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摄影课程教学中思想元素的融入路径,以期为实现数字摄影课程的知识传递、技能培育以及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切实提升数字摄影的课程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课程思政”在数字摄影课程教学中渗透的价值
数字摄影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的综合型课程,推进数字摄影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其“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有助于不断健全数字摄影课程的教学体系和育人网格,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数字摄影课程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具体来说:一是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思政元素融入数字摄影课程,能够引导学生借助摄影来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借助镜头语言来传递思想价值和情感追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精神。
二是有助于提升高校育人水平,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思政元素的融入将丰富摄影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有助于提升数字摄影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将加深学生对于摄影课程内在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创造出更优质的摄影作品,实现数字摄影课程的育人目标。另外,将拓宽思政育人阵地和范围,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高度结合,推动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全面渗透。
三是有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并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传播氛围。摄影作品在传达价值理念以及凝聚社会共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进思政教育与数字摄影教育的融合工作,有助于强化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为文化自信的提升提供新方向。
“课程思政”在摄影作品赏析环节的应用
摄影作品赏析是摄影课程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需求,为学生选取合适的摄影作品作为教学案例,以摄影作品赏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优秀摄影作品的思想价值理念加以剖析和领悟。
作品赏析主要涉及摄影作品背景、摄影作者、摄影构图、摄影主题、摄影器材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思政教学元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和心灵上的净化。比如,选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剧照,作为专业课程的图像素材进行教学引入。
围绕《数字摄影》课程景深环节内容展开。通过剧照的分析,不仅让学生了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梗概,了解青年毛泽东积极展开学生运动,救亡图存的决心和毅力,使大家对中国共产党党史有更加系统全面的理解。通过剧照讲述景深概念和控制景深的方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技能融合,使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在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通过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摄影作品加以挖掘和弘扬,对摄影作品中传递的非遗文化、民风民俗、哲学思想等加以讲解,并从构图、光影以及取景等方面,对不同传统文化元素的摄影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摄影作品在表达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彰显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以摄影作品为载体传递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在摄影创作实践中的应用
摄影实践教学是检验学生理论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摄影实践创作中,是学生真正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关键。
基础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应用。首先,教师通过对摄影器材实践应用加以介绍,并引导学生对光线选择、色彩应用以及镜头捕捉等摄影技术进行实践尝试,有利于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和自我总结,培养自身对摄影工作的热爱。其次,教师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拍摄角度等摄影构图的介绍,引导学生立足拍摄的实际情况加以拍摄,从而确保摄影照片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使学生在实际摄影中保持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主题创作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应用。教师将与时代发展相关的主题融入摄影实践创作课程中,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摄影实践创作,有助于实现学生人文素养、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的培育。如教师为学生制定能够反映革命红色文化、优秀中华文化、新时代先进文化的摄影主题,并鼓励学生在深入了解主题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的基础上,借助摄影作品从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来展现,以此来培育学生的思政素养。此外,教师也能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摄影作品展会、参与公益摄影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促使其学会用镜头语言来记录社会现实,展现时代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而促使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系列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数字摄影》课程建设”
(作者王胜华系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孟令斌系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22级本科生)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