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水云浩荡迷南北——“黄铁山水彩艺术展”观后感

时间:2024/6/15 14:31:54  来源:美术报

黄铁山 故乡组画·田野 78×110cm 水彩

   黄铁山先生2004年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作品展览,当时好评如潮。时隔20年后的春天,作为“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乡关何处水云间——黄铁山水彩艺术展”再次亮相于该馆,呈现他不同时期水彩艺术创作与探索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美术界带来饱含殷殷乡情与浓浓诗意的视觉盛宴。此次展览共展出黄铁山20世纪60年代至今创作的、不同时期水彩作品120余件。

   这些作品依艺术形态特征划分为三大部分展示。第一部分“跨千山,叹自然之美”。这部分写生与速写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虔诚敬畏和热爱。黄铁山1938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从小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边远山寨。自他能够拿起画笔之时起,就笃定了其一生与大自然的不解之缘。无论是湘西山寨、青藏高原,还是沂蒙老区;也无论是西非海岸、摩洛哥小镇,还是圣彼得堡与洛基山等国外的山川城镇,都是他统摄于笔底的亲切对象。2014年他应邀在法国巴黎文化中心举办画展,主题就是“回归自然”。他对大自然的这份热爱,亦得益于早年良师的教诫与引导。他说:“我的水彩画最初是在第一师范艺术班读书时,由王正德先生(原国立杭州艺专毕业的高材生)所教。后来考入湖北美术学院,得到杨立光、万昊等先生亲授,学习油画和中国画”。黄铁山说:“写生是我与自然沟通、联系的桥梁”,“我的每幅水彩风景作品都从自然中发现”。他以东方艺术家独到的目光去观察自然;用诗人的坦诚与天真去感悟自然;用心灵的直觉和画笔去表现自然。他对自然的终极热爱可谓为艺术的自然之子。

   第二部分“归故里,系家国之情”。这个篇章通过洞庭湖、湘西等地区系列组画创作,展现了黄铁山坚实的主题性创作驾驭能力与技艺。“我真正创作的根基是生我养我的故土”,他长达七十余年的艺术创作,始终坚持作品从生活中来,在自然中去发现;以勤恳踏实的劳动者姿态扎根于人民之中;用生动而朴实的笔触,记录家乡的变化和讴歌祖国的飞速发展。

   第三部分“观内心,寻艺术之境”。黄铁山已经八十六岁高龄,但其内心对艺术的热爱仍然不减当年。1993年中国水彩艺术委员会成立时,他受聘为委员。此后担任委员会第二、三届艺委会主任,第四、五届艺委会名誉主任。为推动中国水彩艺术的发展继续身体力行,作出了承前启后的重要贡献。

   近些年来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然潜心寻求水彩艺术的创作新境。这个新境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理想之境。他有许多关于水彩艺术如何进行创新的论述。提出:“中国水彩画创作不要停留在一般小画种、轻音乐的概念上,只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画的精华,才能让它变成有份量的艺术交响”;“中国水彩画应该有大国气象,应该与社会生活、人民情感休戚相关,应该有更深的思想内涵和意境。”“我认为创新,首先在守正,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守正’是什么?就是要守中国艺术家之正,就是为谁服务的正;……坚守中国伟大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正”。

   二是他将审美理想切实付之实践,而非空谈泛议。始终秉承“西画为体,中画为用”的艺术原则,在保持西方水彩画法则和经验的同时,注重从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吸收养分,长期探索将中国画的意境与气韵通过水彩画体现出来。黄铁山实在的创新所取得的卓越成果,得到美术界广泛的尊敬,作品具有水彩艺术大家的风范。邵大箴先生以《无限风光在险峰》为题,在文章中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黄铁山“作品包含了文化意味与精神;”吴为山先生评价他:“是一位潇湘文化濡染出、具有强烈原乡意识的杰出画家”;马俊辉先生评价:“扎根本土、深植时代,探索水彩画的创新创造,为中国水彩画事业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令人敬重。”

   宋代诗人赵鼎曾于公元1127年秋,渡江至建康时写下《满江红》诗,诗中有“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之叹!虽然时境不同,但是我们可以从此展中得出“水云浩荡迷南北”的审美印象。黄铁山的乡关乡情、自然之情都饱藏其富有诗意的水彩艺术中,它们化为新时代之大美,让画中那些神奇的水乡山川广迷南北;作品的艺术之精神荡漾水云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委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